怎样培养小学数学作业的习惯论文_何燕燕

怎样培养小学数学作业的习惯论文_何燕燕

何燕燕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四新小学 537811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和措施,具体、明确,有一定的操作性。

关键词:作业 习惯 培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仅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学初要对全班的作业做统一明确的要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学初教师可以先把收集好的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并说明这些优秀作业是怎么评比出来的,让学生对优秀作业产生羡慕之情,激励学生朝优秀作业方向努力。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统一作业本封面的书写,强调作业本封面整洁的重要性,让学生从现在开始自觉地爱护好作业本。接着,教师要在学生第一次做作业的课堂上统一作业格式,在黑板上板书示范作业格式,并巡视做好个别指导,做到全班每位学生的作业格式是一样的。课堂作业教师要统一安排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统一时间上交,使学生做作业时能全身心投入,高效完成。总得来说,开学初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严格要求并花大力气进行引导和督促,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作业的重视程度,深刻地认识到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认真书写作业并坚持下去。

二、精心设计作业

1.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作业的难度是一种相对标准,它与学生的年龄及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作业难度太大,就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适中,学生就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信心百倍地完成作业。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可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模仿性的作业,让这些学生也能体会到作业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而对于中间层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型、探究型和开放型的作业,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其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充分体现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数学作业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要贴近学生生活,可设计一些与学生喜欢的卡通、动漫有关内容的习题,也可设计一些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关内容的习题,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其次,数学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有趣。作业可设计求同练习与求异练习、顺向练习与逆向练习、操作练习等等,还可以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

3.作业设计要少而精,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作业设计的根本不在搞题海战术,而在于有针对性的巩固专项练习、有重点的强化对比练习、有梯度的分层练习、有适当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开放性练习、能进行概括总结的单元归纳整理性练习。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课余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就此分析,数学学科的课余作业合理量应在20~30分钟以内。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当,不可加重学生负担,作业的内容要少而精、恰到好处。

三、教师要做好示范,时刻为学生的作业树立榜样

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业也是如此,教师要切实给学生做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很多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字迹有些潦草,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字迹也不够端正,这样的举动久而久之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哪怕你一再强调做作业时字迹要端正、态度要端正、答语要写完整,但学生只会在你强调的时候去敷衍一下,过后又会将你的叮嘱抛掷于九霄云外。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坚持以要求学生的每一个要求来要求自己,以最认真的态度写每一个字,做到:要么不板书,板书就必须是最认真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像老师一样,有着良好的写字习惯和作业习惯。

四、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做作业,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

学生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作业的质量。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一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二是通过榜样和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三是精心设计练习,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作业。这样,他们就会信心十足地翱翔在数学海洋中,而毫无厌倦之感。

五、认真批改作业,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激励

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质量,因此,每次作业都要认真及时地批改,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了优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不同程度学生的作业要给予不同的激励机制。有的学生作业明显进步了,就写上 “进步真大”、“你的字真漂亮”、“真棒”等激励的评语。对于优秀作业,可打上几颗红五星,并说明红五星的颗数越多就表示作业越好。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下,学生们的作业书写、作业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教师还要经常让学生欣赏班里的优秀作业,并把有进步的学生作业也展示给大家看,同时让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在班上树立起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榜样,告诉其他学生要向榜样学习。

总之,数学作业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现在的作业习惯就是学生将来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于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重任,为学生的成长尽上菲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郑国民 《数学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论文作者:何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怎样培养小学数学作业的习惯论文_何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