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东扩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东扩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其对论文,格局论文,政治论文,北约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欧洲形势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大的变化。苏联和华约解体,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态势消失,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欧洲军事战略态势和地缘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促使美俄欧的安全观也发生明显变化。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它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欧洲安全主张,而分歧焦点主要集中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围绕北约东扩问题,美俄欧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北约东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它将对欧洲政治格局、俄美关系以及东西欧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北约东扩进展情况、美俄欧围绕北约东扩问题上的争斗以及北约东扩对欧洲政治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顾名思义,北约东扩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欧和中欧以及前苏联部分地区延伸和推进。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大陆长期对峙。90年代初,华约解散。于是,许多国家便认为,由于对手已经消失,北约也会同华约一样停止存在。然而,冷战结束,欧洲却并不安宁。前南斯拉夫一些地区战火连绵,独联体国家动荡不安,民族和领土纠纷不时发生。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感到安全受到威胁,而欧安会难以起到保障欧洲安全的作用。因而他们将希望转向北约,认为只有北约才是欧洲安全的基础,唯有北约才能保护它们。在此认识基础上,东欧国家开始加强同北约的关系。一些东欧国家领导人到北约总部进行访问,北约主要领导人也随之访问东欧各国,表示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从此东欧的所谓“北大西洋公约化”的进程便开始了。

1991年11月,北约在罗马召开首脑会议。根据欧洲新形势,会议认为北约必须调整战略,并决定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满足东欧国家同北约合作的要求。同年12月,该委员会成立,北约16国和捷、波、罗、保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外长出席首次会议。会议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与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在防务计划、军备控制、科技和环保等方面进行合作。1992年3 月10日,“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外长会议,决定接纳独联体11国为该委员会成员国。同年4月1日,北约同东欧5国及独联体12 国国防部长举行联席会议。会后发表声明,确定合作方式,决定按西方治军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这些“新伙伴”对军队进行改造,并且对部分国家实行核武库控制等。同年12月,该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东欧国家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波、匈等国表示愿意提供本国军事基地作为维和部队行动训练中心。1993年10月,美国在北约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同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建立所谓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此同时,北约部长理事会秋季会议和“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外长会议相继召开,为1994年北约首脑会议作准备。两会决定接受美国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将其提交北约首脑会议讨论决定。1994年1月10日至11日,北约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 这是苏联解体后北约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 会议在美国带领下决定扩大北约, 同时根据美国1993年10月的建议,签订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包括军事合作、联合军事演习、北约军队可向中东欧调动等。参与和平伙伴关系的国家均应签署协议,承诺在防务、军备控制、国家民主化等方面同西方主要国家合作。同时还应在军事训练和演习、军事计划和预算各方面同北约合作。参与国还必须按西方标准改造本国军队,由文官来领导,要清除华约烙印、共产主义意识和苏联军事学说的影响,向北约开放军事设施,公开国防预算等。在参与国受到威胁时,可同北约咨询协商,可向北约总部派驻代表。首脑会议称,东欧国家参与这个计划,将对今后北约扩展至东欧的进展十分重要。“和平伙伴计划”公布后,中东欧国家均表示接受,已有近30个国家加入该计划,有13国与北约商定了军事合作计划,10多个国家同北约军事指挥部建立了联络处,多边军事演习频繁进行,中东欧国家加紧按北约要求改造本国军队。经过3 年多的紧张准备,1997年7月8日至9日,北约特别首脑会议在马德里召开。 会议确定了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成为首批加入北约的新成员。至此,北约东扩正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美国是北约东扩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继续加强自己在欧洲的军事与政治存在,接管由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而在中东欧地区造成的“真空地带”,竭力主张北约东扩。美国认为,欧洲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后,在欧洲安全体系中应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以维护欧洲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表示不仅现在如此,21世纪的欧洲也需要美国的参与。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存在一直是欧洲平衡的必要因素。克林顿政府提出所谓“扩大战略”,目的是将欧洲国家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美国要借助日益强大的德国力量,让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利用法、英两国牵制德国,由美国继续控制欧洲。通过北约东扩,美国还可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重新成为对西方的威胁。美国试图在欧洲建立以北约为中心支柱的新的安全机构,并把美国所谓安全保护伞扩大到东欧和独联体地区。美国意识到,只有通过北约东扩才能保证美国留在欧洲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北约是美国介入欧洲的主要途径”。(奥尔布赖特语)

美国提出北约东扩,其主要矛头是针对俄罗斯,这自然不能不引起俄方的警惕和强烈反对。俄国领导人一再表示,北约东扩将在欧洲制造新的分裂,造成新的军事对峙,将使欧洲在冷战结束后出现“冷和平”的局面。俄担心北约东扩会直接影响到其安全和利益。俄外交和军方领导人声称:不允许西方和希望加入北约的国家,用牺牲俄罗斯的安全来解决自身的安全;当俄罗斯在继续裁军时,为什么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机构却在向俄边境逼近?俄领导人威胁道,北约一旦东扩,俄将制定应急计划,采取报复性措施,即重新考虑俄武装力量的结构,重新考虑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及重新考虑俄军开赴外国保护俄罗斯人和追赶敌人等等。叶利钦甚至这样说道,北约东扩计划将会导致出现“两个集团,分裂成两个阵营”,“那些坚持扩大北约的人正在犯一个重大政治性错误,将会使整个欧洲爆发战争”。俄副外长也说:“如果北约扩大到俄边界,俄将不得不采取一切必要的政治、经济、防务和军事措施。”俄罗斯有自己的主张和意图,即把欧安组织建成全欧最高安全机构,使北约和独联体平行地从属于欧安组织,分别充当欧洲的两大安全支柱,企图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与美欧平起平坐并获得对北约东扩的否决权。然而,从1996年下半年起,美国一再声称将不管俄罗斯的反对而如期进行北约东扩。由于俄罗斯的国力早已今不如昔,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的余地并不多。俄意识到,北约东扩已是大势所趋,难以改变。与其僵持下去,不如采取灵活态度寻找达成妥协的途径,从而逐步走出死胡同,变被动为主动。终于,俄罗斯做出了让步和妥协,希望能尽快达成对北约东扩至少在纸面上有所约束的文件,以使东扩对俄罗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减小到最低限度。经过1996年里斯本欧安会组织首脑会议以及1997年3月的赫尔辛基美俄首脑会晤等几次较量, 俄罗斯终于不得不默认北约东扩的事实。经过6轮秘密谈判, 双方终于在1997年5月中旬达成协议。5月27日,一直为世界舆论所关注的《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基本文件》终于签署。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有关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激烈争执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结果。

在北约内部对北约如何东扩存在着一些争议。在冷战刚刚结束之时,西欧国家一度有要美国渐渐淡化在欧洲的军事存在,由欧洲人自己来掌管欧洲的安全问题的舆论。但是海湾战争和波黑危机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在军事上,欧洲国家同美国相比还是个矮子,在安全问题上欧洲暂时还离不开美国,因此在加强北约的作用和扩大北约方面欧洲国家同美国没有根本分歧。但西欧国家希望日益加强自己在安全问题上的自主地位,反对美国一家独大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在北约内部英法德意4 个主要西欧国家中,只有英国在此问题上跟美国亦步亦趋。法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同美国一向意见相左,主张加强欧洲国家在北约内部的作用,建立北约框架内的欧洲支柱,主张北约东扩应考虑到俄罗斯的安全,应当与俄罗斯进行协商,不要匆忙进行。法国总统希拉克曾对俄罗斯的立场表示理解。法国主张建立全欧安全机制以保护“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即建立一个摆脱美国控制但不排除美国参加的超集团的全欧安全机制和安全结构;反对强化和扩大北约职能,认为北约的作用应仅限于制衡德国和独联体,主张强化西欧联盟和欧安会的职能。德国的主张与法国有同有异。两国都主张通过欧盟防务一体化和强化欧安会职能来保证全欧安全。但是,德国的传统利益和未来发展与中东欧和独联体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它更重视与这一地区国家的关系,并积极推动北约和欧盟的“东扩”,以使自己从北约前沿变为全欧安全中心。欧安会的实体化和欧盟的防务一体化有利于建立全欧安全结构和密切德国与前苏联东欧集团国家的关系,有利于德国扩大在全欧的影响和确立其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由于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和德国同英法的历史积怨,德国要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必须借助美国的力量和加强美德关系,因此它仍忠于北约。德国对北约的人力财力贡献最大,其军事实力和影响只有通过北约才能表现出来。意大利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持较谨慎态度。意大利总理迪尼在访问俄罗斯时表示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担心是合理的,认为北约东扩可以只吸收那些不同俄罗斯接壤的国家,同时俄罗斯也可成为北约的组成部分,吸收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意大利还认为,应该在北约东扩前就同俄罗斯签订有关双边关系的协定。从表面上看,西欧一些国家只是在北约东扩的方式和进度上同美国存在差异,实质上这反映了西欧国家同美国在北约东扩性质上的不同态度。美国试图通过扩大北约来加强自己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主要地位,而西欧国家则希望通过北约及欧盟的扩大,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强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安全上的自主地位。

北约东扩已正式走上了实质性轨道。它将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北约东扩将给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种下恶果,使双方关系紧张化。北约东扩第一步实现后,其边界将向东推进700至750公里。俄将因此而失去广阔的安全屏障,加里宁格勒和彼得堡将暴露在北约军队的威胁面前,安全环境将严重恶化。俄在彼强我弱的形势下尽管默认了北约东扩的现实,但俄罗斯民族现在和将来是不会吞下这颗损害其自身利益的苦果的。面对新的安全形势,俄将调整军事战略,改变军事部署,应付新的军事威胁。俄将致力于消除独联体内部的纷争,推动独联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俄还将进一步调整外交政策,密切同东方、南方国家的关系,寻找新盟友。俄领导人已经表示,要加强与中国、日本、越南、印度甚至伊朗等国的关系。俄如果真与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被美列入“黑名单”(“危险国家”)的伊朗密切关系,这对于极力倡导北约东扩的美国来说,无异于损人最后损到自己头上。北约东扩将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迈出第一步后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必将成为俄与西方关系中长期起作用的消极因素。此外,北约东扩将直接影响俄国内政局,使俄内部矛盾激化、政局动荡,而这恰恰又是美国和欧洲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北约东扩将使欧洲国家与俄关系复杂化,直接危及欧洲的政治稳定和安全。苏联解体之后,欧洲与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的看法已渐趋一致。北约东扩的提出和实施,使俄刚刚打消的对欧洲国家的疑虑重又萌生,甚至有可能进而上升为敌对态度。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最大的利益莫过于把俄罗斯纳入一种安全合作体系,因为北约也好,欧盟也好,都无法包容整个欧洲。西欧许多国家认识到,欧洲的安全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行的。但北约东扩的结果恰恰是把俄撇在欧洲安全结构之外,从而直接危及欧洲的政治稳定和安全。第三,北约东扩将给欧洲国家内部的稳定注入不安定因素。北约东扩会诱发产生并加剧美、法、德等西方大国之间争夺对新成员国的影响和北约主导权的斗争。这一斗争将不可避免。此外,北约发展第一批新成员也会引起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入约国与未入约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北约东扩只能分批进行。这样一来,被吸纳国与未被吸纳国之间便会产生新的矛盾。如捷克与斯洛伐克、匈牙利与罗马尼亚,双方关系中原来就有龃龉,弄不好旧矛盾未消又添新怨。新成员国与北约原有成员国之间也会产生矛盾。波兰领导人已经表示,波兰加入北约后要求与原成员国平起平坐,这已引起原成员国的警惕。所有这一切都将给欧洲内部的政治稳定和安全注入新的不确定因素。第四,北约扩大,成员增加,问题也会随之增多,这必将给北约组织的前途命运打上问号。《纽约时报》记者弗里德曼把北约东扩形容为是“天鹅一头扎进了一个陌生的未来世界之中,是极为轻率的做法”,“它会使北约的集体防务联盟寿终正寝”。他的言论在西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究竟是否中的,人们尚需拭目以待。

北约东扩发生在欧洲,但它是美国全球战略棋局中重要的一着。此举不仅对欧洲,而且也会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北约东扩已经起步,但道路并不平坦,东扩的进程必然会阻力重重。可以预料,北约东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约东扩计划完全实现尚需很长时间。而北约东扩的最终结果如何,究竟是福是祸,也还要有一个展露的过程。

标签:;  ;  ;  ;  ;  ;  ;  

北约东扩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