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举例 化难为易——浅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2)》里的举例论文_张丽丽

巧用举例 化难为易——浅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2)》里的举例论文_张丽丽

张丽丽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 213365

摘 要: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好的举例,类比思想的运用尤为重要。可用具体事物创设趣味性实例突破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想象的情境呈现于眼前,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把知识变抽象为直观,从而积极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采用操作法完成教学,学生最感兴趣。

关键词:实例 兴趣 生活

说到《中心对称图形(2)》这一章,学生谈虎色变,做起题目来更是定理结论分不清。可以用垂径定理、三线合一解决的问题,总是想不到,还是喜欢用全等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先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恰当的方法讲解,让学生接受新知更容易,更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实际的几何问题中,好的举例,类比思想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一、联系具体事物创设趣味性实例突破重难点

在本章《圆》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述圆的定义时,如果光靠多媒体动态演示的话,我觉得效果尚不佳。这时学生若每人自备一根棉线,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在平面内旋转一周,这样小组动手操作,感受圆的形成过程,可能印象会比较深刻。当然,还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套圈游戏”入手,学生比较熟悉,又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及经验。一块场地,中间放一个小立柱,让学生站成一排套圈,看谁能套中小立柱。这时学生不高兴了,纷纷指出:不公平,有远有近。这时他们会提出:围成一圈套圈才比较公平。这样一个实例,完全体现了圆心及半径等知识点,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圆的形成,学生感兴趣,就看得仔细,势必会激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讲解时,学生就容易理解接受知识,领悟了问题的实质,突破了重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实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是抽象且深奥的,降低难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变抽象为直观。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想象的情境呈现于眼前,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把知识变抽象为直观,从而积极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采用操作实例增强学习兴趣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采用操作法完成教学,学生最感兴趣。运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亲自得出结论,对学生建立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可能结果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本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教学中,对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先制作一个圣诞帽、蛋筒这些生活中的模型,从而联系生活,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并且可以在展开图后,帮助理解母线和展开扇形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和它侧面展开的扇形的弧长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轻松理解、掌握了。

四、设置实例问题,启发学生探索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实际的问题更具有探索欲,更具有攻克的决心。在本章《确定圆的条件》一节中,在授课之前,出示一位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你能帮助这位考古学家画出这个碎片所在的整圆,以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吗?某市要建一个圆形公园,要求公园刚好把动物园A、植物园B和人工湖C包括在内,又要使这个圆形的面积最小,请你给出这个公园的施工图(A、B、C不在同一直线上)。类似这样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实例展示,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能记得久,学习的效果肯定比直接授课好得多。

五、适当运用语文修辞,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有时候在数学课上运用语言的艺术,会让课更生动、更便于理解。在本章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对于情境引入部分,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圆称之为“圆兄”、“圆弟”,从而经历圆兄找弟弟的过程,回忆圆与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点和直线不像圆弟,找到了圆和圆之间是有关系的。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点燃,在后面探索d和r的关系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度高了,课堂实效性就提升了。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忘经常联系生活、发现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多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数学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把数学从生活中取来,又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了动脑、动手能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邓红秀 创设情境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学知报,2011,(5)。

[2]李景艳 贺健 巧借生活情境优化数学教学[J].论苑.视野,2009,(4)。

[3]李宗义 如何理解中学数学的情境教学[J].菏泽日报,2009,(2)。

论文作者:张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巧用举例 化难为易——浅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2)》里的举例论文_张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