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_赵孝荣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_赵孝荣

(南京市溧水区柘塘中心卫生院 211215)

摘要:目的 跟师继承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及运用体会。方法 随机抽选2011年至2016年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予以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96.67%。结论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方便、经济、疗效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祛风除湿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使髓核从裂口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产生腰痛,活动不利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1]本病好发于20-40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近年来向老年化及长期处于坐位的办公人员发展。严重的影响了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王述荣老中医从医四十余年,每年都要诊治数百例这方面的病人,很多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历经各大医院的各种治疗方法而不效,慕名前来,王老一次次为病人解除了其病痛,免除了手术之苦。笔者师从王老15年,总结其用药经验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继承总结的王老的经验及本人的运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60例病例均为CT、MRI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门诊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8岁;病程1周~15年。以L3~L4,L4~L5,L5~S1发病居多。治疗时间7d~2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方法

基本方:黄芪、麻黄、独活、桑寄生、鹿角片、木瓜、当归、制川草乌、乌蛇、地鳖虫、赤芍、红花、元胡、大枣。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饭后服,7剂为一疗程。加减法:下肢畏寒较甚者加肉桂,桂枝,高良姜;疼痛剧烈加制乳香、制没药;合并椎体退变的加骨碎补,杜仲;下肢麻木者加用虎杖、追地风、鸡血藤,活血藤等;虫类药价格偏高,对于顽固性疼痛可改用蜈蚣,全蝎,祁蛇等。嘱患者睡板床,勿从事重体力活动,勿长时间处于一种站立、坐的姿势,禁止肩挑抬手提重物劳作,防止加重椎体压迫,避风寒,勿久居寒湿之地。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痊愈:腰痛及下肢疼痛消失,行走活动自如,直腿抬高70°以上;好转:腰痛及下肢疼痛减轻,行走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未愈: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48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67%。有6例患者初始服药后疼痛有所加重,坚持服药后则日渐减轻;2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均提前交待患者,对症处理。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和中常见病、多发病。现代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腿痛的原因有三,即机械性压迫、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后,造成其周围血液循环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致痛物渗出,激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产生渗出,发生粘连及组织变性、微循环改变等,使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增生,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只有在炎症形成的基础上压迫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如中医中药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化痰除湿,有可能促进椎间盘突出的自然吸收,并能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根及周围局部炎症介质、致痛物质被清除,促进神经根结构及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减轻化学性刺激,降低免疫性反应,甚至吸收突出物。[3]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中隶属于“腰腿痛”,“痹证”范畴,中医对其很早就有记载。《黄帝内经》“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卧,伸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太素》“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盘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证治准绳?腰痛》篇说:“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由此可见,其病因病机内因为肾气不足,外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外伤气滞血瘀。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精髓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则引起经络闭阻,气血凝滞,寒凝经脉,因而不通则痛。王老认为本病大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治疗上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之以补肝肾、强筋骨并活血通经、祛风湿,以达内外平衡、气血宣通、经行络畅。上方为王老经验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方中黄芪补气固脱(突出),麻黄为发汗之品,使风寒湿之邪有去路,从肌肤腠理之间而解;制川草乌、木瓜功能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佐以元胡之行气止痛,往往对本病有较强的止痛作用,起立竿见影之效果。当归,赤芍、红花行血活血;乌蛇、地鳖虫之虫类药为通经活络之要药,独活、桑寄生、鹿角片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红枣调和诸药,缓解本方药性之峻烈。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补肝肾、强筋骨并活血通经、祛风湿,以达内外平衡、气血宣通、经行络畅,通则不痛。但部分患者有服药后反而加重的表现,分析为正邪交争,痛势加重,可适当配合口服非甾体类炎止痛药。还有一部分患者因本方尚有少量小毒药物,以毒攻毒之意,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减少服药量或服药次数甚至停药,对症处理。

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便、方便、经济、且安全无创的方法,深受患者欢迎,特别是一些无手术指征、老年患者及合并手术禁忌的慢性病患者,更是首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超、冯士荣.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中医药治疗.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9,10(1):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

[3]曾耀明、姜爱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内蒙古中医药,2010:17-18

论文作者:赵孝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_赵孝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