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IL-6的变化及意义探讨论文_李艳

李艳

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室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按照配对原则选取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慢性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各20例,对不同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每两种疾病患者间免疫球蛋白G(IgG)和IL-6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每两种疾病脑脊液IgA和IgG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IL-6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判断疾病类型。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介素-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神经损伤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病毒性和结核性脑炎等多种疾病类型,可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加重,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严重。研究表明[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有明显的异常,可根据变化幅度评估病情。但是此类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仍需要深入探讨。鉴于此,本研究特分别选取多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各20例检测并对比上述指标差异,分析不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初诊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慢性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分别筛选出20例作为受试对象,均符合对应疾病的诊断标准,均为初诊患者,均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其它部位损伤或者存在感染性疾病者,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男性:女性为12:8,年龄41-73(51.6±7.4)岁;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女性为13:7,年龄40-75(51.9±7.0)岁;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女性为10:10,年龄42-70(51.4±6.9)岁;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男性:女性为11:9,年龄44-72(51.2±7.0)岁;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男性:女性为10:10,年龄40-75(52.0±7.5)岁。各种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纳入研究后的次日采用脑室穿刺法抽取脑脊液2ml,利用台式离心机在3000r/min转速的条件下对抽取的脑脊液样品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取上清液保存于-80℃的恒温冰箱中待检,保存时间不得超过48h,期间需要注意避免反复冻融。利用酶标仪、洗板机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IL-6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其中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原理为速率散射比浊法,IL-6的检测原理为双抗体夹心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中的使用说明书在无菌条件下逐步完成检测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各种疾病患者脑脊液中IgG、IgA、IgM和IL-6水平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19.0,利用其中的t检验计量()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每两种疾病患者间脑脊液IgG和IL-6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IgA水平、结核性脑膜炎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IgM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每两种疾病脑脊液IgA和IgG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多发性硬化患者水平比较,a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水平比较,bP<0.05;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水平比较,cP<0.05;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水平比较,dP<0.05。

3 讨论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球蛋白主要在机体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大量合成并分泌,能够通过与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能够有效避免抗原刺激和损伤[2]。中枢神经组织中免疫应答系统完整,可以根据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判断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体液免疫应答,从而能够根据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评价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IL-6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炎症反应评估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分布于下丘脑、海马以及皮质等区域。正常情况下,血清和脑脊液的IL-6水平较低。但是在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或者发生创伤性应激反应及中枢神经组织损伤时,IL-6的水平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3]。既往有研究证实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型中,患者的脑脊液IL-6水平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水平最高,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次之,而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水平最低,提示可以根据脑脊液IL-6水平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型及组织损伤程度[4]。

本研究结果中,结核性脑膜炎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IgA水平、结核性脑膜炎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IgM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每两种疾病之间IgG、IgA、IgM和IL-6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于IL-6水平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符,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和IL-6水平均出现明显的异常,其中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IgG和IgM最高,多发性硬化IgG、IgA、IgM和IL-6水平均最低。综上所述,建议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IgG、IgA、IgM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可以作为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邹海,彭道荣,吴永昌,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IL-6的表达与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0):5897-5900.

[2]陈锟,樊妮,关明. 脑脊液细胞因子 IL-6和 IL-10表达水平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8):585-588.

[3]黄永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850-852.

[4]彭夏培,李晶,张媚,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20-3421.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IL-6的变化及意义探讨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