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黄景玖

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黄景玖

黄景玖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乐业高中 533200

一、设计探究性物理实验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宄性。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并不是一种程序化设计,而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当然,自由式的探究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设计与调控,会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从下手,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二、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设计思想: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部分的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后阶段电磁学部分的关键。学生在初中已获得电磁感应现象的初步认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但在高中要得出更为普遍的规律。即无论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从特殊到一般,学生需要一个认识过程。鉴于学生对电磁学部分认识的局限,此实验的设计可由老师提供,探究重点放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对问题的推理和论证上。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第三章磁场中,我们已经知道导线有电流就会产生磁场。那么,能不能反过来,利用磁场使导线产生电流呢?”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教师:“你怎样使导体中产生电流呢?”学生:“让导体去切割磁感线。”(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如果导体不在闭合回路中不会产生电流。”学生们纷纷点头同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马上问:“怎样才能显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学生:“用灵敏电流计。”教师:“好,我们今天就来验证是不是只有切割磁感线才能产生电流呢?”(要求学生不能看书)教师发给学生事先印好的实验设计方案,提供学生实验的器材,让学生实验第1种情况,即导线与磁铁相对静止并分析,实验结果很快出来了,大多数学生在表格中填写“指针不偏转”,“因为导线相对磁铁没有运动”,“导线与磁铁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接下来两种情况中,学生的对分析结果发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导体相对于磁铁有相对运动,有的说是磁感线被导线切割,有的则认为导体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这时教师不要发表结论性意见,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争辩。笔者在实验中观察到刚才认为是由于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的同学显得得意洋洋,以为结论已经蛮有把握,但接下来的导电线圈闭合器回路中电阻发生变化,两种情况让他们也陷入思考。

实验结束,多数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切割磁感线还是使线圈中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都可以产生电流。这个过程是对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及推理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进一步交流,终于有些组的学生高兴地举手回答:无论是切割磁感线还是线圈中磁场强弱发生变化,都是使电流回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使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给学生一些时间再继续讨论、看书、提问,最后得出结论。(注意)实验表格可以由教师提供,但实验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出实验结论,一定要学生来做。

三、实施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物理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物理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物理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论文作者:黄景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黄景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