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处理以及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论文

从垃圾处理以及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论文

从垃圾处理以及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于 鑫

(长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发生四大公害病事件。这些公害病的发生与垃圾处理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不同类别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首先论述了日本垃圾处理不当引起的问题;然后总结日本垃圾处理的发展历史,接着分析了日本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处理的方式;最后在深入研究日本环保方面的成功经验后,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垃圾处理与再利用对策,希望能促进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一、日本垃圾引起的“四大公害病”

垃圾是指用完了可以扔掉的东西。但是,垃圾中有很多有害物质,如果对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使用功能相当复杂的民用建筑,其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从交通组织,功能布局以及就医环境入手,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和要素,以创新的设计手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舒适、更温馨、更贴心的医疗空间。

日本的四大公害病,即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四日市哮喘和痛痛病,就是由于对垃圾、废水等处理不当引起的疾病。水俣病产生的原因是工厂将含有有机水银的废水排入河水中,污染了鱼虾等海产品,当人们吃了被污染的海产品之后就会发生中毒。第二水俣病和水俣病的情况类似,也是因有机水银中毒而引起的疾病。四日市哮喘是由于企业排放硫磺酸化物导致空气污染,这种氧化硫等气体在光线的作用下会产生出一种新的酸性气体,人们长期呼吸这种气体,就会对肺部造成强烈刺激,从而引发哮喘等疾病。痛痛病则是由于矿业公司在河流的上游建炼锌厂,炼锌厂将含有镉的污水排入河水中,污染了鱼虾等海产品,这些被污染的海产品被人们吃了之后,堆积在人体,使人们身体中的钙流失,从而患上了骨痛。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宏观指导,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市场,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短期实习和勤工俭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实践当中。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之类的就业措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新发展。

二、日本垃圾处理的发展

在江户时代,日本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垃圾进行处理。当时,由于经济发展,人口众多,所以垃圾处理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垃圾中有很多可燃物,很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制定了许多垃圾处理制度,其中就有一项是将垃圾搬到指定的地方处理。

明治初期,传染病十分流行。日本政府制定了法律,规定市町村对垃圾的处理负有责任,关于垃圾的处理要进行分类。另外,还要进行焚烧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塑料制品,且大部分的塑料垃圾可以循环使用。在日本,塑料垃圾的处理要撕下塑料垃圾的商标和附带的物品。例如:水瓶的处理方法是先把瓶子上的商标撕下,然后将瓶子放在水里清洗、晾干,之后再将瓶身压扁,装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塑料袋里。最后,分别回收盖、商标和容器。而其他塑料制品,软管类的要剪成30厘米的长度,捆好之后,在指定的日期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在超市买的食品带有塑料盒,主妇回家之后将食品拿出,然后将塑料盒洗干净之后再送回超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增强。日本制定了多部法律来保护环境。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使环境得到了改善。

玻璃制品、金属、陶瓷、小型家电用品等都是不可燃垃圾。对于这些溶解温度不同的垃圾,不能一起回收,需要进行分类。陶瓷、玻璃、破碎的瓶子、刀、针、刮胡刀等要用厚纸张包好,并在表面标上“危险”字样;小型家电用品的电源线要进行捆绑;日光灯等灯泡要放进纸盒里。另外,像打火机这类物品,必须用尽,然后放在能看清里面物品的塑料袋里,再标上“打火机”等字样。而且,这些垃圾都要在指定的日期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

迄今为止,日本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越来越健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而且对垃圾的分类也很细致,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例如: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其中,实行五分法的城市居多。如此细致地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不光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资源。

三、日本对垃圾的分类处理

(一)纸质垃圾

可以重复使用的电池是蓄电池。笔记本电脑和相机等电子产品通常使用这样的电池。重复使用的电池中也含有有害物质,处理起来同样非常困难。这类电池废弃后会运往电器商店的回收处,电器商店将收集的这类电池交给电池处理工厂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回收的材料可以再利用。

纸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质。因此,如果纸质垃圾能够很好地被循环利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塑料垃圾

(1)钻孔放样。在确定帷幕灌浆轴线的过程中,严格按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应用木桩对孔的位置进行标识,合理控制桩距,相邻桩距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m,在正式开钻前,为了保证孔位和设计位置之间的距离≤50mm,应用米尺再次进行复核。

用完的一次性电池需要用塑料袋装好,在上面标注有害性质的垃圾。由于一次性电池中含有水银等有害物质,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于是,在北海道建立了专门处理这种干电池的机构。同时,北海道还是日本水银的产地。因此,用完了的干电池都会运往北海道进行分解,将废干电池中的水银通过燃烧炉燃烧,使其变成气体。再将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之后把提炼出的高纯度水银卖给体温计工厂或者荧光灯管工厂等。

(三)干电池

干电池也是一种有害垃圾。干电池的处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日本对干电池的处理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般来说,日本的干电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完了的一次性电池,另外一种是能重复使用的电池。

病毒感染同样会造成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最近有研究指出,肝炎病毒可影响胎儿细胞的染色体,个别能够发生先天愚型。妇女在妊娠前及妊娠早期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纸制品,如报纸、书、容器包装,等等。由于种类不同,所以回收手段也不同。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容器包装再利用,并且详细说明了对容器包装纸张的处理方法。报纸和书可以循环利用,废纸也有固定回收的地方。而且,收集的废纸可以通过废纸批发商出售给工厂,由工厂把废纸变成再生纸,再生纸可以制作成笔记本之类的商品。这样一来,纸质垃圾也可以成为资源。对于包装类的纸质垃圾,也有相应的处理方式,例如:像牛奶盒这样的纸质垃圾,需要将其剪开,冲洗干净之后晾干,捆成一摞,在指定的日期放到回收的垃圾桶里。

(四)可燃垃圾

日本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就,离不开日本政府、人民、企业的共同努力。

另外,服装之类的废旧衣物等可以送到自由市场或义卖市场,进行回收再利用后也可以送到集体回收处。

(五)不可燃垃圾

中国石化青工委立足石化事业全局和人才强企战略高度,扎实开展“实践育人”工作,逐步推进“机制育人”工作,完善青年培育机制,搭平台、促实践,树典型、建机制,为中国石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六)大型家用垃圾

长宽高超过30厘米的家具、寝具以及自行车等大型家用垃圾,在解体之后,仍然按照大型垃圾分类处理。由于它们的大小、重量不同,所以有些可能无法回收。对于无法回收的这类垃圾,首先要确认物品的材质和大小,在向大型垃圾受理中心进行申请,购买大型垃圾处理劵之后,按照上面的说明在指定日期进行丢弃。

四、日本的环保经验及其国民的环保意识

厨房垃圾、橡胶制品、皮革制品、不可再生的纸质用品以及木屑等都属于可燃垃圾。对于厨房垃圾的处理方法是要将其水分晾干,然后用报纸包好,再放到指定颜色的塑料袋里装好;对于木棒、橡胶管子之类较长的物品,要将其长度剪成50厘米左右,然后捆好;对于食用油之类的物品,要将其擦干净,然后用报纸包上。这些垃圾都处理好之后,在规定的日期,放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回收。

一方面,日本实行循环经济,建立了一系列环保法律,严格从法律层面规定减少废弃物排放,并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为目标。

同时,日本政府还实施各种措施,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制定关于垃圾回收以及处理的明确规定和政策,并且将详细的分类表送到住户手中,上面详细描述了垃圾分类的方法、丢弃的方法以及回收各种不同垃圾的时间表。

根据模型可知,导致买家做出不同购买策略的关键因素在于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当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如顶级奢侈品,则买家选择的购买策略很可能与上述结论相反。但针对需求弹性正常产品而言,上述模型结论是基本可以适用的。

另一方面,日本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日本的街道上很少有垃圾箱,民众都会将垃圾放在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回到家中或单位之后,再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大家常常将垃圾装在可以看清里面东西是什么的塑料袋中丢弃,邻里之间能够形成互相监督。如果扔错垃圾,还会被返回来,这将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所以,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垃圾进行分类,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此外,日本的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将环境保护作为工作内容之一,设计产品时会考虑很多因素,例如:产品的设计能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品能否循环再利用、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等等。

五、结语

日本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他们从小就接受教育,要将自己制造的垃圾带回家处理。而且,日本也有很严格的法律规定,如果不按照要求丢弃垃圾,轻则罚款,重则判刑,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在日本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才打造出日本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国人口众多,更应以此为鉴,从小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垃圾的分类处理细致化,并把这个当成习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国民环保意识,共同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安井至.環境問題の理解と対応方法:環境科学は社会ニーズに応えられるか[J].環境科学会誌,2008,21(4):323-326.

[2]吉田英樹,田中信寿,松藤敏彦,等.ごみ収集有料化実施による都市ごみ発生原単位への影響[C]//衛生工学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1994.

[3]王文培.日本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4]王晖.关于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中日对比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5]姜欣,张强.日本的废旧电池处理现状[J].环境与发展,2008,20(6):4-6.

中图分类号: D7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4-0276-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4.127

收稿日期: 2019-04-05

作者简介: 于鑫(1996—),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  ;  ;  ;  

从垃圾处理以及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