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症状与治疗简析论文_高伟,陈志林

强迫症的症状与治疗简析论文_高伟,陈志林

深圳市深科失眠抑郁研究院

【摘 要】近些年来,资本市场在我国风生水起,因此社会生活节奏愈发紧凑,工作、学习的竞争愈演愈烈,以及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事关人身安全的公共事件,在这种双重压力与紧张情绪的影响下,人们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环境下,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不现实的思想与心理,即使人们有时会意识到这种思想的错误,却又没有能力摆脱它的影响,这种表现通常被认为是强迫症的表现,因为这种情况蔓延速度快以及患者数量的急剧升高,本文就强迫症的症状、成因、表现、治疗做简明的分析。

【关键词】强迫症的症状;药物治疗;患者心理;强迫症的治疗

一,强迫症患者的症状

1观念方面,具体表现为强迫性质的联想、回忆、殚精竭虑。例如,患者会在睡觉前无意识的将自己所看电影、电视剧的情节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强加在自己身上,浮想联翩、2情绪方面,具体表现为强迫性质的恐惧,对人、对事物的恐惧。例如,患者会无缘无故的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别人会伤害自己,经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不能治愈或者心理总是想着有人要杀害自己,回家的路上,也怀疑有人跟踪自己。3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强迫性质的检查、洗涤等。例如,在洗衣服时,经常怀疑自己没洗干净,以至于反复清洗。回家后,总怀疑自己没锁门和家里东西被人动过,以至于反复检查。4意志方面,具体表现为无意识的冲动,自己又不能控制。例如,旁边有两个人在聊天、说悄悄话,患者就认为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脑海中会萌生冲上去打人的念头。

二,强迫症的成因

第一,家庭方面。不当的教育方式、家庭生存环境等都是诱发强迫症的关键因素。家庭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模式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尤为重要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严厉、要求过高容易使孩子形成敏感过度、思维刻板、内心多疑的性格,这种性格会容易诱发强迫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孩子长期遭受虐待、与父母没有情感、遭受父母忽视这些成长环境也是诱因。

第二,社会事件影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是发生在人们周围的具有刺激性质的事件,都会是人们患强迫症的机率上升。例如,人们周遭有亲友突发死亡、进监狱、婚姻失败、考试失利、遭遇抢劫绑架等。

第三,遗传因素。父母任何一方是强迫症患者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有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孩子都有可能患强迫症,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与情绪,及时发现,及早治理。

三,人格特质与强迫症

1,完美主义人格与强迫症。

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人通常对自己要高,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否完美,总是在自我批评与自我怀疑中做人做事。在学习与工作中,哪怕再小的失误与差错都会引起心理的反感,思想上就会钻牛尖,这种思想和人格特质会引发强迫症。

2,强迫性人格与强迫症。

强迫性人格又成为人格障碍症,有研究表明患有人格障碍症的患者,同时都患有强迫症。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反复洗涤、反复检查门锁等都是强迫性人格障碍。

3,不良人格特质与强迫症。

不良人格特质,这种特质具体表现为遇事过于悲观、为人尖酸刻板、敏感多疑、过于焦虑、神经质等,经外国问卷调查表明,这种人物性格特质长期处于负面与悲观情绪中,心理会不自觉的幻想一些痛苦的场景体验以获得自己思想上的满足,患者会经常闷闷不乐,处于忧郁、无望、悲伤、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却又无法控制,长期处于这种思想维度下的人最易患强迫症。

三,强迫症的治疗

第一,药物治疗。近些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很多对治疗强迫症有效的药物。最开始作为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是氯丙咪嗪,但这种药物对心脏的破坏较大,长期服用会使患者产生依赖,而药物中含有的毒性会对人体造成潜在伤害。随之,出现了曲伏林、氟伏沙明等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时比氯丙咪嗪的药性更好,人体更易接受而且不会存在潜在的威胁。

第二,心理治理。即通过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等各种专业的方法,提高患者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从思想上克服它,从心里上战胜它。定期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可以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的人格缺陷,减轻焦虑的情绪和殚精竭虑的思想。让患者学会顺其自然,降低对人、对事的恐惧,学会从容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事物,不再惶恐。

第三,药物与心理的同时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反而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药性。而心理治疗其实是一种精神治疗,没有药物的配合很难独自发挥奇效。所以,在治疗强迫症时,二者要配合使用。开始阶段,要以心理治疗为主,从心里上矫正患者的认知。中间阶段,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从身体上矫正患者的疾病。最后阶段,还是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配合为辅,彻底治愈疾病。

简而言之,强迫症是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和人格障碍性疾病,其症状虽然多种多样,但表征简单,易识别。通过这篇文章,希望人们可以对此疾病有更多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理。

参考文献:

[1]鞠凤,刘琳。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0(2)。

[2] 肖则平,张明岛等。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 征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17(9)。

[3] 郭道静,付小蕾。强迫症的顺其自然实践[J]。山西医 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5,5(4)。

[4] 唐文新,李方华,夏泳。强迫症的临床症状与亚型稳定性研究[J],神经疾病与心理卫生。2015,6(3).

论文作者:高伟,陈志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强迫症的症状与治疗简析论文_高伟,陈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