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院校学生手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论文_魏春香

对中职院校学生手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论文_魏春香

云南工业技师学院 650000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人们对物质文明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更明显,短短10年间,我国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90%左右,中职院校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同比更高,手机功能也更加先进,不仅拥有传统的通话、发短信、照相功能,更是增加了网络手游、微信、网络支付等。可以说手机就是一个微型电脑,它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积极方便作用,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职业院校学生玩智能手机产生的危害、原因及应对措施作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中职院校学生玩手机现状分析

1.学生拥有手机数量多。从近年来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通讯技术发达,电子产品竞争激烈,手机价格越来越低,只要存话费就可以免费领取手机,在加之职业院校对手机管理比义务教育要松,所以职业院校学生拥有手机数量远远超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差不多,手机已经是学生的生活必备品,基本人均一台。

2.平均每天玩手机时间长。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上课还在偷偷玩手机,“机不离手”已经成为现代职业院校学生普偏的真实写照。“低头族”、“夜猫子”等代名词已经变成了社会流行的新鲜词语,基本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都花在手机上。

3.手机对学生危害大。

(1)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长时间玩手机由于离眼睛比较近,屏幕小不仅对学生眼睛的辐射危害非常严重,影响视力。同时玩手机也影响学生健康,长时间浏览黄色网页、打游戏让学生整日沉迷网络,对学习和其它事情不感兴趣,颓唐沉沦,无精打采。

(2)教学管理难度大,导致师生矛盾激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各学校加强了手机管理,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有的上课时间由老师统一收取存放,下课后再还给学生;有的上课期间被发现,手机就交由班主任保管一段时期才能归还;也有的收取后交由家长保管等等。但不管怎么管理,玩手机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最后变成老师和学生玩躲猫猫游戏,甚至为了管理手机问题,老师和学生发了矛盾,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激化。

(3)生活费用开支大,加重父母经济负担。随着一些网络的发展,游戏、聊天、直播等软件大部分都是诱使学生一步一步沉迷,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收取费用。另外现代网络购物发展,学生可以随意购物,家长无法管控,导致每月生活费用增加,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4)利用手机作弊、谈恋爱、乱发信息。平时不努力,期末抱佛脚,为了考试学生不得不选择利用手机拍照、发信息、查阅网络答案等方式作弊。另外手机已经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经常利用晚就寝、上课时间,通过微信、QQ等软件聊天谈恋爱。在业余时间,见到新鲜事情,不加分析思考,随意转发信息、视频,产生严重影响,违反学校纪律,扰乱社会秩序等。

(5)影响集体荣誉感、缺乏面对面交流。由于手机聊天软件的发展,学生整天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少了,以自我为中心,孤僻独处的现象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学之间友谊越来越冷漠,班集体活动没人参加了,学生也对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和集体精神。

(6)提供诈骗渠道,诱惑学生上当受骗。诈骗手段五花八门,网络诈骗更是让学生防不胜防。传销就是其中一种,它通过网络聊天、QQ、微信、直播视频等方式,以找工作,谈朋友为由哄骗学生上当受骗,最后落入传销组织。高利贷也是常见的一种诈骗,它以无担保抵押为由,只要身份证复印件,骗取学生借用高利贷收取高额利息。另外还有假借银行网络信息,盗用学生银行卡片,骗取学生学费、生活费用等,所以网络诈骗也成为了一种使学生深受其害的手段。

(7)违法犯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一些同学由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家长无力购买高端品牌手机,但学生却不体谅父母的困难,通过离家出走、逃学等各种方式逼迫家长借钱买手机。甚至有的家长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卖血凑钱买手机。虽然一部分学生家长能坚持原则,不管学生怎么哭骗,都不予理会,但学生却又通过极端方式来换取手机。还有的因此与家长产生矛盾,离家出走,误入歧途,最后违法犯罪走上不归路。

二、导致如此局面原因分析

1.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我国的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无法超越。在短短的几年内,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城市、乡镇、农村,手机拥有用户已经基本覆盖所有人。网购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主要购物方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取代了相机、银行卡,打败了网吧,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如此快速的互联网手机时代,但却突显出监管措施不完善、监管队伍力量薄弱、监管力度不到位、申诉机构不健全等多方原因。

2.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人缺口较大,加之农业发展缓慢,种植玉米、洋芋已经赚不到钱,只有到城里打工才是年轻人的最好出路,所以大量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务工,留守的只有老人和儿童。由于长期不在身边的父母无法对孩子进行有力的教育引导,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老人的教育方式又缺乏科学性和远瞻性,只要孩子不哭不闹,什么需求都满足,导致学生养成自私、强势、孤僻的性格,空虚无人管,只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刺激和快乐。

3.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学校管理难度大。有一些父母对教育认识不够深入,一直认为读书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和家长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它的就不用管了。古人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需要父母的配合支持,长期没有父母教育关爱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人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差,难以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学校管理难度增加。

三、建议采取对策措施

1.国家制定相关措施,从实际出发,加强手机售卖监督管理。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护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手机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及时制定相关监管措施。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探索:

(1)要求手机制造业按照不同人群,制造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手机。尤其对青少年学生要专门制造不能安装游戏软件,不能随意浏览网页,只能接听电话、发送短信功能的手机。

(2)对售卖手机渠道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学生随便买到智能手机。对商场、个体、网店实行严格监督,不允许向未成年人售卖智能手机,购买智能手机必须出示身份证件,如有违反则严重处罚。

2.家长要增强责任和监管意识,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不得帮助青少年学生购买智能手机。孩子的成长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孩子的教育关系自己未来的人生。所以每个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育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教育好学生。家长要从长远大局出发,坚持原则,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要认真分析给孩子购买的每一件物品是否合适?会不会对他产生不良影响?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他的意愿,随意购买。要抛弃那种“孩子是我自己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的极限思想”,因为严格监管教育学生不仅是家庭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家长要支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浏览沉迷游戏。

3.学校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手机管理办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意识,从主观上认识智能手机危害性,严格控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教育的成败与学校关系最大。所以学校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确实可行,是控制学生玩手机的关键。首先学校要通过实际案例、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主观意识教育。其次,要制定严格的手机使用规章制度,控制一般手机使用时间、范围、场所。严禁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学校。监督检查到携带、使用智能手机,一经发现将收缴没收,并对学生本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最后,要求老师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学校监督规章制度,对每一位学生监管到位。

4.提高社会群体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监督管理,让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不留死角。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除了家长和学校,每个人都应有管理和监督的义务,我们应学习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全民行动起来,监督教育每一个青少年,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成长,让手机网络游戏的危害远离青少年。

总之,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导致原因也非常复杂,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做出强有力可行的制度办法,这种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教育水平就会提高,国家才能强大。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

论文作者:魏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对中职院校学生手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论文_魏春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