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论文_李德智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论文_李德智

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国家的“战略粮仓”,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种植业在我省农业中得地位不可取代,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950个农户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我省粮食生产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调查分析

一、我省粮食作物生产现状分析

我省粮食作物品种较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0.4%,大豆、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占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95%左右,但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却各具不同,本分析报告根据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提供的950个农户以大豆、水稻及玉米生产情况的数据为例进行系统分析,为我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结构更加合理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大豆生产情况分析

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在经过了连续5年种植面积下滑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较2016年同比上升22.58%的一个预估,增加面积57.4万公顷,增幅超过去年同期,今年同比去年小幅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增长。黑龙江大豆面积增加情况较为普遍,其中黑河本年度增幅最少仅为7%,主要因去年改种面积高达32%,且大豆基数相对较高;传统大豆产区复种大豆现象较多,如齐齐哈尔的“两克一拜”、绥化的海伦,农垦地区也有普遍的改种;而黑龙江南部高积温带由于大豆面积基数极低,增幅看似可观,但实际改种情况很少,据秋季对各地大豆的观察和部分测产表明,调查显示我省950户农户中种植大豆情况良好。

分析得出:一是种植大豆农户逐年减少后大幅增加,自2014年开始大豆播种面积呈递减趋势。据对观察点农户调查,2014年大豆播种面积占三大作物播种面积的18.4%,2015年则减少到8.6%,2017年突然增加到到26.4%。二是大豆实际收获面积与播种面积差异较小。2014年大豆实际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7.4%,2015年大豆实际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1.6%,2017年大豆时间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3.8%。三是大豆亩产保持稳定,2014年大豆亩产170.7公斤,2015年大豆亩产177.1公斤,2017年为162.9千克。

(二)水稻生产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近三十年来,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而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黑龙江省近代稻作始于1895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镇试种,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食用价值非常高,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积温、昼夜温差、光照等条件决定的。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0年来,我省水稻播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观察点农户中水稻种植面积与这一趋势吻合。

通过分析得出:一是种植水稻的播种面积涨幅较大。据观察点农户数据显示,2017年水稻的播种面积比2015年播种面积增长了2575.8亩。二是水稻实际收获面积与播种面积差异逐年缩小。2015年水稻实际收货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0.3%;2017年水稻实际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 99.8%。三是水稻亩产有波动。2015年水稻亩产631.8公斤,2016年水稻亩产563.7公斤,2017年水稻亩产公482.9斤,三年平均亩产595.4公斤。

(三)玉米生产情况分析

玉米是我省传统作物,在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并且在我省粮食作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存栏量上升,饲用玉米的需求将随之增加,将成为国内玉米价格的强力支撑。据对我省1000个观察点农户种植玉米情况的统计,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通过分析得出:一是玉米播种面积呈扩大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观察点农户数据显示,播种面积呈上升趋势,2017年、2016年的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分别增长了4664.5亩、1190.8亩。二是玉米实际收获面积与播种面积差异较小。2015年玉米收获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91.7%,损耗8.3%;2016年玉米实际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4.7%;2011年玉米实际收货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4.7%。三是玉米亩产呈上升趋势。2015年玉米亩产919.3公斤,2016年玉米亩产631.2公斤,2017年441公斤。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省观察点950户农户种植大豆、水稻及玉米情况的分析,我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一是购买种植业生产资料费用增长较快,用于购买种植业生产资料费占全年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化肥、农药价格持续走高。在调查时许多农户表示,虽然农资综合补贴也在增加,但跟不上化肥、农药价格上涨的速度与比例。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落后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公共物品服务。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购买的种植业生产资料金额占总的购买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数额比例很低,农户在技术上提高种植业产量和质量空间有限,生产资料往往得不到质量上的保证,增加了农民购买假种子、假农药和假化肥的风险。除此以外,农村的信贷服务也相对落后,信贷利率比较高,也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三)耕地质量逐年下降

耕地的质量和保护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土地开发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前提,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缺乏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使用“三高”农药的频率也比较高,农户使用农家肥越来越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耕地的保护,另外,我省耕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尤其是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土地耕作轮换不及时,重迎茬严重。

三、完善我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省大多数村级合作组织经济实力不强,组织农民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销售仍以农户自销为主。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更难于抵制无法预测的各类风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小规模经营、专业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成本高、进入市场难度大的特点,将越来越难以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在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解决我省农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必须将着眼点和立足于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要保护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种植业内部实现“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在产品机构方面,以继续提高粮食总量和产出率为基础,增加其它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经促粮,粮经并举,一次达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的。积极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建立优质高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发展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如优质大豆、优质稻、小杂粮等,实行优质优价,增加中粮收入。

(三)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培训,提供科技保障

应积极发展农业科研机构,扩大农村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提供有关国土调查到有关粮食生产的各种高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等服务体系。同时,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进行农技培训。根据不同乡镇农业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举行培训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定期多次将农业信息送到农户家,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依托农民培训基地采用网络方式,将农村各类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课件,给农民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技术覆盖面。

论文作者:李德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论文_李德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