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与新产业的和谐解读--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仓库_建筑论文

旧建筑与新产业的和谐解读--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仓库_建筑论文

老建筑与新产业的和谐演绎——作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仓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仓库论文,和谐论文,产业集聚论文,新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8)01-0093-05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摇篮,随着时代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一批又一批风格独特、具有社会、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老厂房、老仓库。它们浓缩了19世纪2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时代脉络。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在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下。创意产业的发轫和发展成为上海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的有效途径。1997年上海开始对都市型工业的探索,2000年市政府提出了“两个优先”的发展策略。这一策略就包含了对中心城区老工业基地实现功能性转变的新内涵,即通过创意设计和改造,在保留老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注入新的产业元素,使老工业遗产成为激发灵感、吸引人才、聚集创意产业的场所,成为承载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城市过去与未来发展的新载体,以此影响和带动周边城区的发展,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的。

到2007年底,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上海共建成76家创意产业园。①其中以上海老工业建筑被改建成产业集聚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创意仓库”作为了上海市首批以工业建筑遗产成功改造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很快又成为“上海市部分常年免费开放历史建筑”。创意仓库和其他许多创意园区一样,成为成功地保护上海老工业历史建筑与实现创意产业新载体相结合的典型。

一、文化与历史

历史既是一种轨迹也是一种土壤。那些浸润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历史则是一片文化沃土,正是在这种沃土上生长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创意仓库就是以这样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世纪经济潮流中重新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创意仓库原名“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路181号,1949年前曾经作为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大银行的仓库,“四行仓库”也由此得名。

1913年建立的四行仓库,外立面为混凝土结构,高五层,建筑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为12000平方米。建筑设计者为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1893-1958),也是上世纪上海国际饭店、老大光明影院、绿屋等优秀建筑的设计者。四行仓库系邬达克所有设计作品中唯一的一座欧式仓库建筑。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谢晋元将军率领他的八百壮士,驻守四行仓库,与日本侵略军激战四昼夜,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狂妄野心。四行仓库一战,削减了日军称霸中国的嚣张气焰,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大新闻,也被写进历史教科书。虽然当时建筑物遭受了日寇狂轰滥炸,但其主体结构依旧巍然矗立,这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一切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985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在原“四行仓库”的题名下又书写了“上海四行长库”几个遒劲有力大字。

如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四行仓库,其外表依然写满沧桑,于沉雄浑厚中彰显阳刚之美,与之一起走过历史的是对面静默的苏州河及周围将要拆迁的居民住宅区。推开那扇漆黑厚实的大铁门,我们可以看见它空阔的内部空间,久经磨砺的粗糙地面,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规范,向上充满力度地支撑着无梁楼顶,白色的墙壁和黑色的楼梯对比鲜明,纵横的钢索和错落的结构,把历史的硬度和深度予以形象的勾勒……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苏州河上来往穿梭的商贸船只、河岸繁忙的货物装卸场景、四行仓库里载货的车辆进进出出和炮声隆隆中战士御敌的血火场景。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建筑里,内嵌了一个同样具有想象性的现代艺术空间:迂曲的斜坡楼梯,犹如一条光带在螺旋上升,充满诗情和层次感的办公设计,透明的玻璃墙掩饰不住内里创造的灵感,胸挂职牌的职员安静走动……仓库和创意,历史和艺术在这里完美地结合,让古老建筑与新兴产业完成一次和谐对话。

1999年,中国第一个获得ISID国际设计师联合会颁发职业资格和国际IFDA室内设计师协会资深会员的刘继东从美国留学归来,怀揣着“追梦”和“创业”的凌云壮志,在上海注册了一家隶属于美国总部“LiuJiDong Studio CO”的“上海深度室内设计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有着国外丰富创业和创意见闻的刘继东,经过系列考察之后,最后将目光定格在苏州河畔这座有着人文内蕴与建筑文化的老工业仓库上。尽管在1998年左右,创意产业一词还是新鲜事物,且这类专业人才也相当稀缺,但刘继东秉承着“国外早就有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这一念头,从百联集团手上毅然以每年几百万元的租金租下了多年废止不用、已经划入拆迁范围内的四行仓库。面对每月几十万元的房租,刘继东带领他手下员工,又引进境外风险投资200多万,对四行仓库内部空间进行创意设计、改造翻新,将老仓库变成了一个人均300平方米的工作室。仓库改造成功,开始是他的圈内朋友陆续把他们的工作室搬进仓库,紧接着境外知名设计公司也纷至沓来。从独自一家工作室,到几家、十几家入驻公司,由入驻的公司经营项目的多元混杂到入驻公司的经营品牌共性合一,创意仓库的发展开始得到上海市政府甚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2005年创意仓库被上海市政府指定为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挂牌。如今,现在有多家创意公司常年入驻其中,园区空间利用率和入驻率均为100%。

历经八年的发展,刘继东把创意仓库发展成上海创意产业的知名品牌,并形成创意集聚区,为上海整个创意产业树起了“既实现了对历史老工业建筑的保护,又在市场环境下实现了老工业建筑的能级提升”的成功范例。创意仓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来自各地各方面的关注: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生活周刊》、《第一财经》等许多媒体都对创意仓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2005年度创意仓库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事业部部长米拉格拉斯等的高度评价,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网站发表《采访刘继东——工业历史遗产保护和现代创意产业结合模式》一文,刘继东也获“推进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十大领军人物”称号。②2006年刘继东走进凤凰卫视“大商道”节目“解密创意旋风”专题节目,同年在“博鳌论坛地产会”和“上海第三届国际建筑设计展览会大师论坛”作为嘉宾发表演讲……

一、空间与运营

自1999年刘继东以个体经营形式承租了四行仓库后,经过多年滚动式运营,才使得这座政府原打算拆迁的废弃仓库焕发了新的魅力,并使仓库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经济与社会功能有机融合上升到一个较高层次。也正是刘继东的合理、经济、富有创意的设计改造与运营,使得苏州沿河另外30多栋老仓库得以保留。创意仓库作为一个保护、利用、再生、升级历史遗留资源的成功典型,必然有其独到经营理念和成功的运营经验。

刘继东是建筑设计师,且拥有着许多知名建筑的设计作品,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仓库公共空间的高利用率和可租赁空间的供不应求状况,证明刘继东工作室重新设计和改造老仓库空间是成功的,有着他们独到的经验和理念。

在改造设计四行仓库的过程中,刘继东工作室大胆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以“老仓库还原改造”和“注入新生命力”为目标,融合并置成一个经典和现代和谐演绎的城市工业遗产新作品。项目的操作注入了一些后现代主义概念,既保留了仓库的原真性,又展示了被建构整合了的12000平方米大空间、大艺术、大感觉的恢宏气势。

在改造过程中,刘继东工作室首先考虑到保留原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所设计该建筑的传统和文化意蕴。仓库旧有的东西:地面、门牌号码、过去四大银行仓库的位置都未作过变动。黑、白、灰是该建筑的主要色彩和语言,仓库里面那些非常粗壮的无梁楼盖的柱饰及仓库本身的外立面,黑色的大门与宽阔的楼梯,基本上保留了原来色调。仓库的保护程度几近100%,他们所做的是利用和改造仓库的空间。作为工业革命时代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四行仓库不仅设计尺度精到、视觉上也赏心悦目,其空间阔大,可塑性强。利用这一空间,刘继东抛弃了传统的有墙设计,创立了一种无墙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等都在这里得到淡化。空间把传统的楼层平面的改动变为活动项目的带动,抛弃常规写字楼客户空间和活动空间的整齐划一,实现非客户空间与非公共空间的互动互渗,到处弥漫充斥的是后现代极简练的线条与符号,形成与世俗世界截然对立的一种艺术世界。由于空间的高阔,使得这些办公区设计也呈现层次性、多样化和立体感,充满着时尚、个性与现代,空间的实用性藏匿于艺术的审美氛围中,是激情与灵感泉涌,心灵与智慧自由徜徉的创造与设计之地。

上海各区的废旧厂房、老建筑基本都有其各自产权所有者,创意仓库也不例外。创意仓库的产权方属于上海百联集团,开发租赁方为刘继东工作室。1999年刘继东从百联集团租下创意仓库,历经了三轮改造六年滚动式运营。其主要改造目标是将园区的设计定位于为入驻园区的公司和客户提供一个创意交流的浮动平台和自由共享的创意空间。

由于刘继东工作室同时属于创意仓库投资方,所以也当然成为创意仓库集聚区管理主体方。目前仓库集聚区在管理上实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创意仓库投资方的刘继东工作室,负责园区的开发经营管理,具体包括取得创意仓库这幢建筑的使用权、装修布局整个创意仓库集聚区、吸引创意产业者(公司)入驻以及对园区进一步规划和发展方案。这也是管理的主体部分。另一部分是创意仓库集聚区物业管理,负责该园区的基础设施、公共部分的管理与维护、日常工作和经营活动、安全保卫、租金收取等管理。这部分管理属于园区的次管理方,类似于“二房东”的角色,虽然在许多重大事项管理受制于刘继东工作室,但在整个创意仓库集聚区管理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③

创意仓库空间包括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部分。公共空间为园区内入驻公司的自由活动空间,属于免费空间。私人空间为园区内的可租赁空间,属于计费空间。园区现有空间总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公共空间约6000平方米,包括底楼停车库、会议室、洽谈休闲等服务功能区,占总空间的50%左右。私人空间即刘继东工作室再租赁空间,约6000平方米,同样占总空间的50%左右。从2005年到2007年,6000平方米的空间以每平方米平均4元多的价格全部获得再租赁(包括刘继东工作室自己的办公空间)。四楼400多平方米中央移动展示区和顶楼1000平方米左右露天活动区,是各种艺术团体、商业展览、商家聚会理想场所。据调查在这两个地方平均每月要举办2次活动,每次活动的场地出租费为3-5万元不等。从2005-2007年创意仓库利润率平均在30%左右,企业入驻数都为20多家,入驻率均为100%,且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创意仓库主要聚集了来自法国、新加坡、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21家注册公司,其中80%是境外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等创意设计,从业人员1200多人,80%为高学历的青年创意从业人员。

三、集聚与功能

经过许多专家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考察与分析,一个完整、具有生存与发展能力和经济拉动力的集聚区一般必须具有:生产、服务、培训教育、信息发布、会展交易、休闲娱乐、辐射等七大功能。

生产功能是任何创意产业集聚区基本功能,创意仓库集聚区也不例外。创意仓库集聚区已经形成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综合品牌的创意生产基地。这些创意设计公司围绕自己品牌向外承揽业务,以刘继东工作室为例,自注册“上海深度室内设计有限公司”以来,刘继东就带领着他的团队先后实施了浦东新区政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市旅委世博展厅、上海汽车工业大厦、上海东银大厦(浦发银行)等十多项上海市级建设工程的设计。特别是在上海市重大项目的设计主持过程中,圆满完成了APEC工作而获白玉兰奖和设计优秀奖。此外,刘继东还带领着他的工作室设计了北京CBD国际商务圈、浙江省国际金融大厦、青岛高科园管委会办公大楼、武汉高院等几十个项目设计。此外,园区的大多创意设计公司都有着很高的境外知名度和很强设计背景,在生产功能上具有相当强的后劲。

服务功能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创意仓库集聚区内,和经营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沟通环节相对完善。这里除设有客梯、货运电梯、人行自动扶梯、停车库、空调、水电、宽带等相当方便的基础设施外。在22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区提供了宽敞的共享空间,如完善多功能会议厅、创意产品展示厅、贵宾接待室、大小会议室、音乐茶座、健身房、淋浴房、商务中心等免费共享空间。

由于创意仓库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也给这种辐射功能增添了一定的助力。园区位居上海市中心区域,毗邻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旁,离南京路咫尺之距,周边商区交会,商业繁华。几十条公交线路途经此地,通往上海每一个地方。

在创意仓库里,经常举办大型综艺晚会、酒会、各种派对、产品发布会、艺术作品陈列及会展活动,为工作室、沙龙、教育论坛提供活动场地。同时也提供内景场地进行广告、影视拍摄。创意仓库利用其独特的艺术空间和良好的服务功能成功举办了英国时尚品牌特许经营上海推广会、经典威仕忌芝华仕公司Party、DVD上海电影论坛、城市周报改版酒会、意大利宝格丽珠宝展等五十多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商业娱乐活动,从而也出色地实现了创意仓库的会展交易、休闲娱乐和对外部分信息的发布功能。

由此,创意仓库的辐射功能是强大的,它既通过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区的机构团体来此地进行文化娱乐、商业交流、访问旅游,形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文化渗透和对海派文化的弘扬,还通过本园区员工必要或奢侈的消费活动来促进经济和文化活动。据调查,园区周围的餐馆随着园区工作人员的增加而增多。在附近租房、买房交易频繁。与此同时,周边地区环境改变对创意仓库集聚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这里的旧居民区基本都是非常矮小的建筑,和高大浑厚的创意仓库、崭新的护河堤、弯曲流动的苏州河及对面的现代性的鲜亮的居民区在景观上很不协调。其次,由于周边建筑的日久年深,排水系统不畅通,导致创意仓库四面的排水障碍和与四邻纠纷,因此经常会耗费人事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自身的事务和与周边地区的友好关系。 目前周边地区已经被定为拆迁对象,这种负面影响将会得到减少,无论就路面的拓宽、整体外观、还是其他商机的出现,都对园区的影响是积极的。

创意仓库从产生到现在已历经了八年的历程,是上海第一批也是第一家私营的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在设计、改造、管理、运营老工业建筑遗产方面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产生了应有的示范效应。它既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也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链资源。正是由于创意仓库在保护历史遗留建筑和现代新兴产业之间找到传承与发展途径,才使《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得以出炉,使得聚集在2300米长“苏河湾”的四行仓库光二分库、光三分库、文安仓库、上海总商会等12座老仓库、老建筑从政策上得到保留与开发,才有“苏河湾”到2010年“建成集高端商务商业、滨河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远景规划。

收稿日期:2008-01-05

注释:

①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网站统计数据。

②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编:《2006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第53页。

③刘继东选择四行仓库一开始有着很强的商业性目的,他的第一个项目策划是“创意仓库设计教育计划”,因为四行仓库的历史和知名度对其项目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仓库的规模也显示着公司的实力。笔者2007年10月31日访问刘继东记录。

标签:;  ;  ;  ;  ;  ;  

旧建筑与新产业的和谐解读--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仓库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