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论文_臧磊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论文_臧磊

青岛德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从设计、施工两方面分析当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主要存在问题 ,并从设计、施工、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以市政道路为骨架的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沥青砼路面较水泥砼路面具有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 、耐磨、噪声低 、施工期短 、养护维修简便等众多优点,因此在讲究品质的现阶段,沥青砼路面日益成为城市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选择 ,在市政道路建设 中得到大量应用 。然而伴随着沥青路面的大量建设 ,由于技术 、管理以及原材料选择等原因,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较高速公路要严重得多。譬如:沥青砼路面出现大量纵、横向裂缝 ,夏季高温季节车辙,雨季出现坑槽,交叉道 口行车道沉陷等等,引起了业内人士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大量思考。要提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水平,设计是源头、施工是基础 、监管是保证,而且取决于建设各方主体 自觉行为和当地资源的保障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从设计、施工 、监管等方面探究 ,而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

二、设计方面

2.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方面现状

由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规范、标准滞后,各地在设计中一般依据《公路沥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笔者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我省市政道路设计文件一般只提供路面结构设计图,没有进行交通量确定、设计参数测试、材料组成设计、专门排水设计等设计工作,也未能结合市政道路特点在设计上进行适当改进。根据研究,发现我省多数城市沥青路面设计深度不足,设计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较为突出的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主要问题:(1 )交通量确定环节淡化 ,设计基础不扎实;(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不合理 ,面层采用结构形式空隙率偏大,不适合我省多雨地区状况,基层设计材料没有针对性 ;(3 )没有设计基础数据支撑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且不符合《规范》要求 ;(4 )路面结构层层间连接设计严重缺失,影响路面结构整体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及行业影响构成较大危害性。这样,一方面影响了路面建设经济性和适用性 ,另一方面交通量急剧增长缩短使用年限时,引起社会误解,给行业带来不好影响。

2.2 设计建议

2.2.1 科学确定交通参数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主要以轴重做为荷载标准 ,重型货车与大客车起决定作用,轻型货车居中,小客车影响基本不计。因此 ,城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时应根据路段交通量特征进行分类设计 ,城市环线道路及行驶大型车辆主干道路段可依照《规范》要求计算设计 ,一般只行使小汽车路段可按《规范》推荐的适宜厚度进行设计。

2.2.2 防水与排水

市政道路不同于公路横向通过排水沟或边坡直接排水的方式 ,它是通过先横后纵,即是从路面流聚路缘,再从路缘经收水井、支管排出。城市主干道 6 ~8 车道宽大的路幅加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其受水面积同公路相比更大 ,地表水滞留路面的时间更长,路面受到水的侵蚀更严重,路面防水与排水问题更突出。因此市政道路防水与排水应贯彻“疏堵结合”的原则 。

2.2.3 道路交叉口抗病害

城市道路交叉路 口去车方向车行道 30 ~50m 及公共汽车站站台范围较普遍存在面层细料脱落 、车辙明显 、车道沉陷、网裂严重等现象。理论而言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红绿灯疏导交通导致车辆制动频率高,对路面冲击破坏频度高易引起路面病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重视施工质量的同时 ,更要在设计时对交叉路 口的面层及基层做特殊考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施工方面

3.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基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从通车后观察主要表现为:(1)路面裂缝多,平均7 —8m就有一条横向裂缝 ,还伴有较多纵向裂缝,较高速公路30 —40m 一条横向裂缝 ,病害发生率明显偏高;(2)连续降雨后 ,路面网裂严重 、坑洞多;(3 )道路交叉路 口及公交汽车站台周边 ,多有面层细料脱落 、车辙严重等病害。究其原因,与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关系,其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半刚性施工质量低劣。2)层间连接施工质量没有保证。3)沥青面层施工工艺粗糙。

3.2 对策措施

3.2.1 加强集料质量控制

资料表明,沥青砼面层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最关键因素是集料质量和集料级配。集料应符合下面两项要求 :(1)碎石表面微观粗糙度大,且形状接近立方体 ,质地坚硬;(2)使用人工砂,限制使用圆形颗粒的天然砂。所以采购进场集料应按规范进行检验,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 ,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退场。堆场必须进行场地硬化,避免堆场表土掺合于集料中。不同规格的集料要设置隔仓堆放,以免不同规格碎石混杂。各种不同的集料堆场要设置有料源、粒径、用途等内容的标志牌,便于抽检,防止上料差错。

3.2.2 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1)改变施工方式。淘汰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人工摊铺的施工方式 ;采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机械摊铺的方式。(2)抓好原材料控制。水泥等级应选用低于32.5级且不带 R 的初凝在5h 以上 、终凝时间12h 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集料用做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 3 1.5m m ,并形成良好级配。(3 )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太大。这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裂缝增多增宽;水泥用量宜控制在 5%以内。(4 )重视混合料摊铺接缝的处理。尽量减少施工纵缝,采用全幅摊铺或两机并铺;(5 )压实、养护环节不可忽视。压实时 ,压路机的机型 、激振力应与基层厚度相匹配 ,碾压长度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应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碾压长度要随之调整。

3.2.3 强化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执行过程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基础上进行,这里强调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 ,必须铺筑 100~200m (单幅)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现场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从而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3.2.4 加强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在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中,平整度和压实度的控制是最重要的,是直接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关键。控制好市政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料要制订好现场作业计划,配置匹配的施工机具 ,在运力上要有所冗余,压路机必须达到 3 台以上(包括一台轮胎压路机)。(2)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压实工艺 ,进行初步、复压、终压三个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3 )注意接缝处理,市政道路接缝较多,应严格按规范操作,特别由于通车需要纵向接缝冷接缝较多,鼓励摊铺设备加设沥青加热系统,实现冷接缝热处理,最大限度改善冷接缝所产生的问题。

3.2.5 监管方面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公共品,它的质量关系到全体民众福利,当公共品责任主体职责不清时,易导致全体不负责,使公共品质量虚化。在当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标准未能系统建立时,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纠偏控制工作量大,且对沥青路面质量影响显著的状况 ,更需相关部门、机构厘清职责,各负其责,共同监管,这样才能保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

结语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存在经济性 、适用性不足以及病害多的问题 ,既有建设各方主体行为不规范的原因,也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的不足。因此,要提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需要建设单位工作要深入有效、设计深度要确保、施工企业 自控要到位、监理检查要把关 、检测结果要客观、政府主管部门要确立沥青砼路面设计、施工标准体系,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要有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JT G D50 —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北京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2006.

[2] JTG F40 —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S].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建设部建质[2003 ]162 号.工程质量监督导则[z ].

论文作者:臧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论文_臧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