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必要性、内容与建议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必要性、内容与建议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必要性、内容与建议

高晓兰1,刘晓静1,王争亚2

(1.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石家庄 050024;2.河北地质大学 法政学院,石家庄 050031)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两大战略高效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协同推进基层贫困治理与基层党建、产业脱贫与产业振兴、教育脱贫与人才振兴、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等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基层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需要加强基层党建,夯实经济基础,提升文化素养,推进生态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协同推进;内容;建议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1]摆脱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和底线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高质量标准。只有农村地区全面脱贫,才有乡村振兴的发展。解决农村贫困,事关民生福祉大计,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因而,在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协调处理两大战略的对接及后续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3)虛日天任星君,司填墓,立春日紏湧泉治;(《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一,《中华道藏》30/533)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为总要求[2],不论是对个人生存问题还是乡村的发展问题,这二十字全面覆盖农村各个关键性领域,统筹推进并实现农民内在动力焕发、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转型,进而促进乡村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有效提升。

精准扶贫战略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采取精准帮扶,一户一措施,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从而带动农村全面脱贫,为建设美好乡村迈出第一步。

脱贫攻坚最终是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以及后续的保障性措施持续有效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站在此项基础上对人们更高层次上的满足,是对如何把生活过好,如何让人们的价值更好发挥的体现。两大战略的实行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而脱贫攻坚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和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两大战略协同推进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路径。

(二)有利于实现两大战略协同发展高效率

因地制宜,利用本土优势发展壮大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升级,融合多种运营方式,搞好产销链条,带动一大批人口实现就业。现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协议,发展产业车间,带动了群众就业,留住大部分外出劳动力;以“扬文化、搞特色、促就业、稳增收”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形式,让千家万户村民实现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增强了就业积极性、致富积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例如网络直播平台,推动农村农业、手工业等产品推销,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产品因时间、运输等问题造成的质量下降,有助于形成农村专有特色品牌。

(三)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发展

扶贫实践发现,当前除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依然存在贫困户游离扶贫工作之外的情况,部分是因为缺乏劳动技能,部分无自身发展动力,部分是因为“等、靠、要”等懒惰思想作祟,制约着减贫工作的实效。由于受贫困原因的限制,大部分贫困户在学习技能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产生消极思想。所以教育扶贫瞄准的是贫困户的就业本领,并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乡风文明。目前,还有20万贫困学生辍学,同时要瞄准乡村留守儿童、因贫退学的适读少年、青年等人群的教育问题,解决内部动力不足问题[5],不断增加优质人才数量。

截至目前,产业扶贫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乡村产业发展千村一品,产业效益低,资金投入不足且不到位等等。究其原因,如政策制度的限制、人才资源的缺乏、行业发展的局限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4]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的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都旨在实现农村人民以及乡村的发展,内容上具有高度的融合性,精准脱贫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的前提准备,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必须站在精准脱贫工作的肩膀上才得以发挥巨大的优势,二者的工作机制形成相互联结的双效机制。

(一)协同推进贫困治理与基层党建

以福建龙岩为例,当地贫困村大力发展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并形成特色产业,培育了几十家企业。全村人民共同且自愿参与到村集体发展中,实现了输血村到造血村的转变。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下由党和政府领导。基层工作者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将资源有效用之于民。以萍乡市湖上乡为例,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了“党建+扶贫”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党建和扶贫工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各级党委干部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谋求产业发展、村庄振兴[3]

Lee 2003: Lee Yong-hyun (李龍賢), Synthesizing a Liturgical Heritage: Abhayākaragupta’s Vajrāvali and the Kālacakramaala.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submit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二)协同推进产业脱贫与产业振兴

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农村贫困户基本生存问题,满足其基本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推进是在精准脱贫工作基础上进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在满足乡村贫困居民基本生存需要之后,人的需求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的价值观念将有所提升,农村文化观念将丰富,从而实现全社会提高文化建设水平,这两大工作相互联结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各个领域均是提出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关键举措重要导向,尤其在经济发展领域,产业带动是关键。只有精准脱贫的有效实现,乡村的发展水平才能呈现出上升趋势。

贫困村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基层党建水平较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健康的基层组织对于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政治性保障作用,关系到所负责村子的核心利益。基层组织的工作质量关系到贫困人口是否有能力可以脱贫、农村是否有能力可以实现长久发展。若基层组织没有以人民利益为主,则关系民生的集体经济将受到制约,留村村民造血将能力不足,难以勤劳致富。而且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特别是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过程中,存在部分贫困户强行纳入和拒不退出以及走人情的现象。

加强基层党建不仅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还有利于增强基层治理,在产业项目落地、项目收益分红、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乡镇政府作为基层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乡村基本情况最为了解,国家应下放权力,鼓励乡镇发挥积极主动引领作用。乡村社会发展水平落后,法律体制不健全,更需要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普法宣传,消除落后观念,在法制、德治、自治之下,走在乡村发展之路的前端,起到警示引领的作用,推动乡村健康有效治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大幅度减低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解决了农村的青壮年群体劳动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建设性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一步显现。这不仅缩小了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做出了不小贡献,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三)协同推进教育脱贫与人才振兴

受城乡二元分割的影响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缺乏、薄弱,农、产业发展力不足,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较城镇居民相差甚远,农村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之下的人口比重远大于城镇,农村劳动力频繁流出,空壳村、空巢村数量显著增多,“留守村”现象严重。

(四)协同推进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

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处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源匮乏、生活水平严重不足的地区。另外,当前部分贫困村因为扶贫资金用途的制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亟待改善,许多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也极为薄弱,人居、道路、水电、管网等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边缘落后贫困村因地制宜实施危房改造、村道路硬化、垃圾集中站等措施,改善村庄风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交通便利、用水用电及时、住房安全有保障。近年来,安徽肥西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产业经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以本地植物太空莲为特色,带来当地人民走搞好生态、经济双丰收的致富之路。

其中l是类的个数, fk(r)是被规则r覆盖的类k的样例的观测个数,ek(r)是规则作随机猜测的期望频数。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规则r覆盖的类k的样例的观测个数fk(r)=0,则定义

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有效治理

必须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制定并实施党政人员的工作细则及行为准则,严禁越线行为产生,切实推进农村工作的步步透明、步步有效,防止政务工作上的懒汉、表面工作者、滥用资源者出现,做好惩治工作,引用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政府相关工作中,推进多方参与,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有优化。关系人民的事都是大事,在各项工作开展及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因此,加紧建立起“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考核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

它处在岩壁一块凸起的上缘,洞口外一株碗口粗细的松树,从一旁岩石的缝隙中滋出,曲回盘叠,似苍龙探海,朝着崖间的云雾伸展。

MDA-MB-231细胞在高糖DMEM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及100 U/L青霉素和100 μg/L链霉素),37 ℃,5% 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每2天更换培养液,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对数生长的细胞用于后续试验。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招标,我国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以此来确保招标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的现象。尤其是有些小型企业在招标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暗箱操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平衡。而有些企业则是依靠人脉、金钱等进行非法的招标,这样不仅给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招标环境造成了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现产业兴旺,夯实经济基础

现阶段,抓好经济是发展一切生产力的大前提,产业的兴旺是致富乡村的重要推动力,是乡村人民生活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扶贫开发要以产业作为载体,提升贫困乡村产业发展能力,从而促进贫困乡村发展,增加贫困群众增收的途径。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7]。注重乡村本土的产业的兴旺和发展与现代产业发展体制的相对接,以高质绿色为标准,创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激发产业发展动力,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广以“互联网+农业+农户+消费者”形式发展产业,拓宽投融资渠道,加长产业链条,减少中间成本,实现绿色发展,并且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解决内生动力发展不足问题,摈弃传统的输血方式,激发自身造血功能,形成原动力,同时加快农业型向综合产业型发展模式转变。

(三)提升文化素养,促进乡风文明

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抓紧精神文明的建设,健康积极的精神观念是发展一切事物的内生动力,搞好乡村人民群众良好风气,传承优秀乡村文化,进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要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不良观念,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农民独立自强、发挥自身价值的能力;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坚决抵制“等靠要”的观念,不养懒汉,在人民群众之间做好宣传培养工作,激发群众自身动力,真正形成靠自己的发展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农村人民再次返贫现象的发生;在乡村文化基础上容纳其他优秀文化,形成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文化圈,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增强文化交流的深度,扩大文化元素的广度;把教育扶贫与文明乡风建设相结合,开展职业培训,资助职业教育,扶持高等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贤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生活,激发内生动力,激励孝亲敬老,创建良好家风,促进乡风文明。

(四)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宜居

生态环境关系乡村的生存发展问题。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的观念的基础上保护自然,在乡村人民之间形成“人、乡村、自然共生存”的观念,建设生态文明,促成人好村强生态美的和谐景象。乡村振兴要达到“四美”的生态宜居要求,就要通过治理农业污染、加强生态保护、净化农村环境、完善村镇规划、规范农房管理、补齐人居短板等等,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搞好乡村建设管理。易地搬迁的人口安置不仅涉及居住、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而且涉及社会治理、发展稳定、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把易地搬迁扶贫(尤其是能够实现整村安置的易地搬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经过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从而达到既保护生态,又实现搬迁扶贫,还获得宜居环境的目的,满足了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18-02-0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2017-10-27.

[3]邵蔚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解锁新时代农村致富发展新方式——以萍乡市湖上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6):13-14.

[4]相雪梅.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6):94-98.

[5]孙皖江,陈芳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精准扶贫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11.

[6]潘澍.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路径[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114-116.

[7]陈小燕.多元耦合:乡村振兴语境下的精准扶贫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19,(3):155-159.

Coordin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Necessity,Content and Suggestions

GAO Xiao-lan1,LIU Xiao-jing1,WANG Zheng-ya2
(1.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2.Hebei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for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the necessary mean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trategies,and the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areas.On the basis of synergistically promoting grassroots poverty management and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is effective,the industry is prosperous,the rural culture is civilized,and the ecological habitat is livabl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consolidate the economic foundation,enhance cultural literacy,and promot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collaborative advancement;content;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8-0020-03

收稿日期: 2019-06-18

基金项目: 2019年1月河北省教育厅人文重点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SD191065)

作者简介: 高晓兰(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刘晓静(1977-),女,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三级),学术型和MPA导师,博士,从事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研究;王争亚(1978-),女,河南南阳人,讲师,从事养老保障研究。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标签:;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必要性、内容与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