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谢文东

信息化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谢文东

谢文东

身份证号码:2201831981****6017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管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只有基于信息技术去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便捷化,才能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从当前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在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提出了可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房屋建筑;应用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世界也在感叹中国建设工程的速度。但是中国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时也会疏忽把好建筑安全这一大关,导致了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中国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也需要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此外,监督机构需要对我国的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的把控,及时地监督违反安全生产的工程建设,进而规范建筑秩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同时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能监督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效率。因此,工程建设中应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以便保证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1)明显提升了施工效率。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首先在施工效率的提升方面表现较为明显,相对于传统技术手段的应用,其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简化效果,进而提升其落实效率,明显缩短了施工时间。比如在该项目的建设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施工人员,传统的施工人员管理模式不仅仅容易出现较多的失误,还容易导致较为明显的协调不足现象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实现对于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首先在施工人员的需求方面予以详细编制,进而依据这一要求进行准确人员匹配,如此也就必然能够更好提升施工人员的调度和管理效果,最终确保了施工效率。

(2)站在技术的角度来说,信息化管理能够依靠电子介质储存大量和施工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有效处理,并且进行快速的传输,然后依靠互联网实现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配置,而且结合实际情况,为建筑项目创建的施工网络,能够降低窝工和返工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施工的周期。站在成本的角度来说,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并不会付出较高的成本,而且往往投入一次,施工企业能够利用多年的信息资源,这可以节省很多项目的成本。所以,信息化管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水平,而且节省了施工的成本,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明显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相应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比较关心的一个要素,只有充分提升其经济效益,进而才能够符合施工企业发展需求。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能够更好实现对于各类物资的高效利用,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施工材料损失,或者是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低下问题,最终有效提高了整体施工建设效益,最终有助于节约施工成本,为施工企业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

2、我国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2.1、缺乏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管理理念

部分企业在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时也会形成一些误区,使得他们过分追求工程速度,忽略了工程质量安全。加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减少投入保证建筑安全的资金,导致了工程的质量不达标。其实,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它们追求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缺乏工程安全理念却是不可容忍的。例如,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安全质量管理的理念不重要,缺乏必要的管理责任心,导致他们经常会玩忽职守。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存在很大危险的工作,工程安全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安全信息的宣传工作,以便从思想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转。

2.2、建筑工程信息的利用率低下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信息都来自参与建设的各个单位,但由于这些单位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联系,以至于信息在交互、传递和分享的过程中受到限制,所以相关单位也不能整合所有工程信息。另外,建筑工程的管理是针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因此信息化管理也需要全面,由于每个阶段进行负责的单位不一样,尤其有些单位还有资金的限制,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多,这也是导致不能依靠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整合、利用的重要原因。最后,哪怕所有部门都能收集信息,假如不能保持收集速度和施工进度的同步,也会导致信息利用率的低下。

3、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3.1、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由于多数工程管理人员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熟悉,而信息化工程管理并不能获得即时、实质的汇报,许多管理者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并不强。同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会革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且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为此,现代建筑企业要加快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内部可以加强信息化管理宣传,初步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为实现建筑工程的优化管理,企业也可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软件适用及必要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适当考核。此外,企业也可以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引进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以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

3.2、完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有效、合理、科学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审计结果。如果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较为完善,其能够极大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而提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包括一些非财务指标,比如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以及隐性经济评价指标等。财务指标包括企业内部资金清缴率、利润总额、毛利率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源利用率评价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原材料周转率、机械设备利用率以及人均利润率;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包括责任资本完成率、成本费用利用率;隐性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生产事故发生率、工程合格率以及产值工期比率。

3.3、创建清晰的信息化管理流程

房屋建筑施工较为复杂,涉及的流程较多,前期需要设计图纸,准备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中需要进行监管,保证质量以及进度,完工时要需要进行检验。所以应用信息化管理需要创建一个清晰的管理流程,只要在标准可靠的管理流程下,施工才能有序进行,各个环节不至于相互影响,耽误正常的工期。创建清晰的信息化管理流程,首先要在前期施工阶段,将有关的数据信息、文件等资料进行分析,掌握目前应用的施工管理系统操作方式,并且对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其次,结合目前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开始建立一个全面、有层次的管理模型,加强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同时,要注意设计相应的数据库和系统总体。模型完成之后要不断进行测试,确定其能够实现清晰明确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时,投入工程的施工管理。

结束语

由于我国应用信息化技术监管工程安全质量的效率较低,企业需要在工程管理中主动应用信息化技术,并提高信息化运用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工作提供了便利,国家需要推广信息化技术,增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加强认识,培养专业人才,拓宽信息管理的范围,从而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推动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完善对策研究[J].居舍,2019(01):135.

[2]周满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65-66.

[3]祁彩江.信息化技术对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要性[J].中国建材科技, 2018,27(06):17-18.

[4]徐帅兵.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不利因素的管理方法分析[J].居业,2018(12):170 +173.

[5]陈文梁.试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山西建筑,2018,44(36):236 -237.

论文作者:谢文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信息化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谢文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