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搞砸了?面对金融开放前夕的模式博弈_银行论文

银行搞砸了?面对金融开放前夕的模式博弈_银行论文

银行搅局?——直面金融开放前夜的格局博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面论文,格局论文,银行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是金融整合年。

外资银行抢滩,邮储银行将诞,渤海银行获批,内资银行招藩,还有众多的城信社、农信社,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纷纷染指金融市场的新业务,博取市场新份额,跑马圈地已成当务之需。

而这场博弈,就四起在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谋划改制上市前夕,一场关系金融改制、开放和安危的硝烟,已不可避免。

在中行、建行、工商行,农行等四大国资商业银行覆盖全国的空隙里,新的金融布局正开始悄然呈现,并被瓜分。银行新势力把脉市场新需求,挟裹着崭新的经营理念轻装上阵,开始细分蚕食2006年金融全面开放前夜的中国广袤市场。

外资银行抢滩

1月27日,日本东亚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可筹备成立杭州分行,并亦正式获准设立苏州代表处。同时,香港汇丰银行也宣布开出成都和重庆分行。

东亚银行人士表示,预期将于2005年内开业,以使银行及金融服务得以从长江三角洲,拓展至内地日益富庶的地区。

这是东亚银行继去年12月成都分行正式成立后,而在内地设立的第10家分行,其他已经设立的9家分行分别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此外,东亚银行在内地还设有4家支行及5家代表处,苏州代表处将是该行第6家代表处,分行数量仅次于目前在国内外资行排位第一的汇丰的12家。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到时令外资行垂涎已久的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将全部放开。如果想在这块市场有所收获,庞大的分支网络必不可少,所以他们纷纷跑马圈地,开出分行抢占先机。

而对于有政缘和地缘优势的国资银行,眼看外资切分这场蛋糕,显然不会无动于衷,但体制和机制的羁绊,让久豢于政令呵护下而拥有固有市场和业务的他们,惯性依旧,波澜不惊。

《资本市场》记者接触到的一位工商银行管理人员就说:“外资银行固然凶猛,但想蚍蜉撼大树,一时还没有这个能量吧?”

事实上也是,外资行的胃口并不是毫无选择,全面开花,毕竟按照《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外行每开一个分支机构都要投入上亿元以上资金,如果当地没有足够实力客户保证,外资行是不会考虑的。

所以,外资行的抢滩只会在沿海发达或内陆富庶地。这里的竞争将是服务的竞争。

除了东亚和汇丰外,渣打银行也加紧在内地增加分支机构,据渣打透露,2008年前将投资3400万美元,使中国的网点规模突破20家,新增网点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4个富裕人口集中的城市。

1月10日,渣打银行厦门分行首批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2月初,渣打银行中国区新闻发言人钱晶称:“渣打银行将成都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申请也已递了上去,应该不久就能拿到批文。”

除单打独斗外,外资还通过参股中资银行进行金融渗透和扩张。

在2004年,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已明显加大加快。据银监会人士介绍,2004年银监会新批准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西安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5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有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已增至10家。”他说。

另据透露,目前还有9家中资银行正与外资展开参股谈判。据悉,除了正改制上市的中行、建行外,还有两家银行颇为所知:光大银行和北京银行。其中光大银行已与渣打银行进行过数次深入接触,而刚刚从北京城市商业银行更名的北京银行,其制订的雄心勃勃的战略扩张规划,更吸引了德意志银行和荷兰国际集团的八股争夺,这是目前少有的。

主要原因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往往渴望控制权,在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至少希望有话语权和决策权。从中行、建行上市股改并未得外资金融机构战略青睐,就可见端倪。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盘子太大,资产质量报表上虽有所提高,但外资很怀疑其中的水分,故股改进程中参与谈判获取金融资产机密者居多,而真正要大笔战略资金投入签字的时候,决策往往三思而慢行,毕竟需要投入很多的钱,但在中行,建行的盘子中也不一定具备太大话语权,这样在管理上和决策上将起不到其预期的作用。

与其这样,不如参股盘子较小,资产质量较易判断和核查,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银行,而相对摒弃国有大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恰恰符合他们的这种投资思维。

另外,银监会还批准了3家汽车金融公司开业,2家公司筹建,允许外资投资设立财务公司和参股中资财务公司。

数据显示,2004年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投资完成额24.08亿美元,总额达到26.63亿美元,加上外资银行营运资金,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37.86亿美元。

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对中资银行巩固资本充足率、改善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和加速经营方式转变都裨益匪浅。

银监会还透露,2005年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业务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将认真履行加入世贸承诺,将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扩大到18个。

邮储银行谋建

在外资行跑马圈地不但现在进行时,还要将来进行时的扩张与冲击下,1月25日,银监会2005年工作会议召开。

会上,主席刘明康说,今年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简称邮储),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如此,中国将催生出仅次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银行。

但邮储银行的第五大国有银行的地位能名符其实吗?

邮政储蓄是1986年央行提出设立的特殊产物。由于邮政网点的广泛布局性,央行便让其承担吸纳广大农村地区的存款任务(约占总额的65%),随后这些存款被转存到央行,央行支付转存利率,而该利率远高于邮政储蓄支付储户的利率,两者的利差,就是邮储的利润。

所以,邮储是一个旱涝保收、无商业风险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而不同于市场化的商业银行。

由于邮储可以坐享巨大的无风险利差收入,据悉,各地邮储网点便纷纷变相加息、擅自增设分支机构等不公平竞争手段吸纳存款,导致大量资金流入邮储系统。这些做法引起了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不满。

而且,转存利差构成了央行巨大负担。数据显示,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但邮储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准备金利率。而同时,邮储存款余额每年却以14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央行暗补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仅2002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

但组建邮储银行,又涉及到邮政体制改革,这是个根深蒂固的体制难题。在中行、建行改制上市的严峻前夕,央行或银监会能否立刻操刀这一复杂命题?显然很难说。

但邮储改制是大势所趋,也是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的必然。方向既已指出,而且金融市场竞争也时不我待,改制、组建银行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也认为,成立邮储银行是邮政改革的必然目标。但他认为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

2月21日,《资本市场》记者致电国家邮政总局新闻处,也没有就此得到肯定答案。

其实,早在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央行就首次提出通过组建邮储银行来解决转存政策带来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一直搁浅。

据资料看,目前邮储拥有3.15万家分支机构和2.5亿储户,存款余额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占储蓄总额9%以上,规模仅次于工商行、建行、中行和农行,位居第五。

但规模不代表实力,由于邮政储蓄被央行一直豢养,没有商业银行的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控制经验,其唯一的优势就是资产优良,但及早改制成商业银行也势在必需,因为应对放开后的金融竞争,刻不容缓。

这也是2005年金融整合的重大命题之一。

在银监会2005年工作会议上,刘明康还透露,与以前只有不贷的邮储相比,新改组的邮储银行应将与其他商行一样。

1月21日,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一位官员透露:“邮政储蓄系统的改革已在进行。它将来会变成邮政储蓄银行。”

事实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曾刚博士透露,早从2003年9月开始,邮储资金已进入了三个领域: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购买商业银行转让的资产等。但三种业务均与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无关,与企业商业需求和普通人的商务需求及生活无关,属于批发银行业务。

渤海银行布局

渤海银行的组建,是2005年戴相龙带给天津欲成“北方金融中心”的一个厚礼。

去年10月,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在原人民银行行长、现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的斡旋下,渤海银行终于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将于2005年开张,成为内地第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据悉,渤海银行已向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外投资者开放招股。

据戴相龙介绍,渤海银行将实行多元化股份制经营模式。从地域上讲,股东结构可以有天津的企业、天津以外的国内企业,也可以有境外投资者;从经济性质上看,既欢迎国有企业入股,也欢迎民营私企加入。此外,还将考虑通过一些金融中介机构吸收一些自然人股,而这将成为内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率先尝试吸纳自然人股的银行。

渤海银行采取发起方式设立,由中外资发起人认购全部股份,并全部以货币资金注入。与已有中资商业银行不同的是,渤海银行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据悉,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已与渤海银行筹建领导小组签署《框架协议》,将可能参股19.99%,欲成渤海银行第二大股东。

1月中旬,渣打银行董事长Bryan Sandersen曾表示:“我们很高兴能成为渤海银行的创办伙伴和唯一的外资股东,这是中国银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为外资投资中国银行业开创了投资模式先例。”

渤海银行是1996年以来获准设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对于渤海银行的全国性定位,其实值得商榷。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内新生金融机构,又紧邻首都经济商圈,如果渤海银行定位于区域银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也许更现实更稳健。

而渤海银行的战略布局如下:将首先在天津开业,然后在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内的全国主要经济区域设立分行经营业务。

这显然又是一个大而全的模式,是戴相龙作为曾经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俯瞰全国的惯性思维。

其实,鲶鱼理论在中国银行业应迫切需要。鲶鱼虽小,但能刺激整个鱼群。而规划中的渤海银行,战略和脑袋上显然具有鲨鱼之躯,但一诞生就想成为海中之王,显然不现实。真正的鲨鱼是经过血腥惊涛成长起来的,其实夭折的更在无数。靠行政手段组建的渤海银行,虽然在发起人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上符合优势金融管理和市场竞争原则,但在中国独特的国情现状下,还是做一尾鲶鱼似乎比强撑着装鲨鱼来得更好更理性。

中国银行业鲨鱼之躯者已有几具,其实金融市场更需要鲶鱼。

标签:;  ;  ;  ;  ;  ;  ;  

银行搞砸了?面对金融开放前夕的模式博弈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