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对现代土建施工建设极为重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现如今存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给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土建施工;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相互渗透,我国的建筑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土建工程施工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土建施工工作的逐步优化,土建施工建设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建施工建设的主要部分,是土建施工建设不断创新的主要实践点,为了引导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综合创新,把握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实践要点是基础条件。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中的价值分析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物的主要构筑材料。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仅影响着工程建设企业的形象,也影响着其发展,还影响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进步。我国建设工程数量逐年增长,一些工程质量问题随之而来。其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混凝土裂缝。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缓慢,导致混凝土施工工艺不成熟,相关的法律规定也不健全,进而造成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要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必须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 现如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些技术人员在施工开始时,没有合理地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忽视了原材料的质量标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收益。而且,也没有按照水灰比法则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还没有对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拌合水进行水质监测,忽略了水的酸碱度以及水中的矿物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以及浇筑大多都是人工完成的,导致出现间断浇筑的情况,使得混凝土的质量较差,从而出现安全问题。在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也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使得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大大加强。建设企业也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
3 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的要点
3.1 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研究
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得到保障,前提是必须拥有质量上好的混凝土原料。本文结合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将其施工的质量控制条件归纳如下。
(1)用水比例掌控。混凝土搅拌的黏着度与其搅拌过程中用水比例用着密切性关联。如果搅拌时用水比例过多,混凝土基础材料之间的融合度较高,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效果也较差,如果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用水比例较低,则混凝土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松散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再次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效率会大打折扣,因此,控制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用水比例,是土建工程建设有序开展的基础。一般而言,土建中混凝土施工搅拌的注水比例为1:5的比例配置。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中运用的水应是生活常用水,不能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代替。
(2)原料质量掌控。混凝土施工技术实现高质量引导,也须做好混凝土原料质量的掌控。一方面,水泥选择质量掌控。施工人员应依据道路、桥梁、交通轨道施工形式的不同,确定技术施工水泥的型号、添加比例;同时,施工人员切不可为了一时经济利益,选择质量较差的水泥,保障土建工程中水泥应用质量。另一方面,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序实施,也要注重混凝土中骨料应用的质量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土建工程中的资源应用,一般按照2:3的比例,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骨料,但骨料的选择与水泥选择相似,都要按照道路、桥梁等不同土建工程类型进行分析,才能够保障骨料应用的效果。
(3)搅拌细节掌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重前期搅拌环节的实施细节,是保障后期技术施工连贯性开展的基础。首先,现代混凝土搅拌主要采用智能化机械进行搅拌,我们应结合土建技术施工的主要环节,控制混凝土自动搅拌的时间、温度,确保混凝搅拌的质量;其次,混凝土搅拌时,应做好阶段性搅拌比例的分析,确保混凝土搅拌量能够正常供应,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2 混凝土施工运输研究
混凝土施工运输问题,也是现代土建混凝土施工中需要考虑的技术要点。一方面,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集中性搅拌,分散化式传输方式,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部温度因素的影响,出现混凝土传输时,出现脱水、凝结等问题,此时,我们可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适当的添加混凝土外加剂,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施工运输时间控制不当,造成的混凝土质量破坏的问题。另一方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要点把握,也要做好混凝土运用点的掌控。有时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作不能连续实施,如果施工过程中较早的进行混凝土运输,则会造成绝大部分搅拌好的混凝土处于闲置状态,实际应用时,还需要重新进行混凝土处理,这会造成土建施工过程中,资源传输工作重复实施,影响施工效率,更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3 浇筑技术研究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也能够影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浇筑方式有两种:一是人工浇筑;二是借助机械进行浇筑。为了保证浇筑之后混凝土的密实性,建设单位应该借助机械浇筑混凝土,如使用混凝土泵等。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持浇筑的不间断,注意浇筑的层次。要根据建设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模板标高。在开始浇筑之前,要仔细检查混凝土的刚度、强度、和易性等重要性能指标,也要确定周围是否存在影响浇筑的因素,如杂物、淤泥等。如果有,要及时清理。另外,借助泵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纹路。因此,要采用振动捣实的方法,避免有疏松、渗漏的情况,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如果由于浇筑过程的不连续导致施工间断地方混凝土的连接性较差,那么就要依据实际情况预留施工缝,以确保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养护研究
建设单位在浇筑完混凝土之后,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倘若不注意施工问题以及环境因素给混凝土带来的影响,浇筑完成之后的混凝土也会产生裂缝,进而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初步凝结的过程中,会产生干缩和自缩的现象,其内部及表面的水分会快速挥发。因此,建设单位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凝结。混凝土的养护主要分三个阶段:(1)早期养护;(2)养护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3)成型之后的常规养护。在混凝土的养护阶段,建设单位要避免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在适当的时间拆除混凝土的外侧膜之后,进行全湿养护。要使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施工区域进行覆盖,时间控制在14d以上。全湿养护结束之后,开始进行长达两旬的常规养护。如果外界温度偏高或偏低,可适量增减全湿养护的时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作用,应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材料配置的质量、做好混凝土现场施工运输管理、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应用等环节的要点掌控,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运用。因此,研究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将会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华华.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外建筑,2015(07):177~178
[2]白亚朋.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四川水泥,2018(05):166.
论文作者:潘建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比例论文; 裂缝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