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论文_范碧英

探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论文_范碧英

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553000

摘 要:在高校连年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目前学生素质明显下降,个体差异增大,数学学习差异更大,数学学困生增多。上述事实表明,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继续采用“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实施高职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层教学 实施

近几年,普通高校的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降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高低分差距加大。如果还采用同一教学起点、同一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时,基础好的学生往往会“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又会出现“吃不了”的现象,这就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课堂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潜能、发挥其特长,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良性发展。

一、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目标及意义

分层教学指的是在将不同知识接受水平、智力能力、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层次划分之后,根据所划分出的学生层次团体,分别探索和运用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分别获得最好的知识吸收、运用和实践效果,达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满足不同需求、挖掘不同潜质、促进全面发展进步、收获最大化的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的能力因人而异,而数学学习的目标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尤其是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面临着数学学习能力、需求与目标差异性极大的情况,有必要在此群体中展开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规划与内容落实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智力、需求以及目标,有序进行学生分层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从而满足上等学生的需求、促进中等学生的进步、鼓励和激发兴趣较小的学生深入高等数学学习研究之中,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效果,实现全面教育,积极发挥分层教学在高等数学领域的影响。

二、高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高职院校的专业种类繁多,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不尽相同。经管类专业要求讲经济数学,汽修、道桥专业要学习工科数学,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线性代数,因此,高职的教学编班一般是根据专业编班,无法考虑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情况,在进行整体分层教学时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情况的问卷调查,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都不太好的现状,课内分层教学所分的层次不宜太多,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可。即设定课堂教学的最低教学目标和拓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分四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最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达到前三项要求,拓展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达到全部的要求。例如:在讲授“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一节内容时,要求提高层学生牢记公式和法则,能直接运用公式和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而要求拓展层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和法则解决较综合的函数求导问题。

2.学生分层。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恰当的分层是使得分层教学能正常地、如预期地进行的重要前提。要想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测试考核手段,充分调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考以下指标:(1)学生进校前的数学考试成绩;(2)分层前重新进行一次数学测试(包括数学基础、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测试)的成绩:(3)学生的学习兴趣;(4)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5)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6)学生的职业规划、远景需求。要根据以上所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学生的达标成绩和非智力因素都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同时还可采用相关分析法、模糊分析法以及动态特征的系统论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参考文献和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大致可以分成A、B、C三层。各层次学生的大致表现为:A层次学生的综合评价较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较好,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具有从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B层次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表现均一般,特别是专心不够、进取心不强、意志力不坚定;C层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表现不佳,非智力因素尤为欠缺,数学基础很差,也没有学习的主观愿望。

3.教学过程分层。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快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从根本上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1)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这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及学生系统学习课程、获取知识的工具,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以往教学主要的依据是单一的教材,强调理论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摸索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培养目的采用与之相符的教材,另一方面要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和现代数学研究的成果。

(2)要因材施教,这是分层教学的本质。因材施教是承认学生有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夯实双基是每个层次的首要任务,因为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由于A层学生理解力较强,善于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加强综合练习与逻辑推论的训练,同时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概念的深层理解;B层学生一般要学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对C层学生要满腔热情,注重数学史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加强“三个基本”的教学,打牢数学基础,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积极赶上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不能自以为是,盲目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很可能对教学产生负面效应。比如:对于层次较高、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学生基础好,起点就应该高,于是任意拔高难度,随意增加内容,知识拓展过深,结果脱离了他们的认知能力,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造成学生眼高手低,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作为教师,应时刻考虑到本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有“踮踮脚,够得着”的体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意图。

4.考核分层。现今的高等数学教育还是要进行考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时分A、B卷进行,题目、难点都做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一层次学生,试卷题型可以稍难,但不宜过难,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平时的教学环节。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试卷题目应该选自平时课上的例题,或稍作变动,学生通过复习也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推行课程分层次教学新模式必须创新成绩考评新机制,将学生的数学课成绩分为两部分:

(1)平时成绩占40%,通过出勤、平时作业、上课发言、平时测验等情况确定;(2)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考评方法一方面达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目的,同时也克服了不同层次的班级之间成绩考核不公平的现象。另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试还可采取“开卷”的形式,或者考试时提供学生必备的数学公式,充分让学生活学活用,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会用公式、活用模式。这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学会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使各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应该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雪莎 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135-138。

[2]牛红玲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5-16。

[3]陈晓兵 仇益梅 高职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4,(02):120-123。

论文作者:范碧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探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论文_范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