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国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分析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2001年我国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分析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年中论文,资金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飞跃发展的一年,出现了近10年证券市场少有的全年度牛市行情。上证指数全年上升了51.73%,深圳综合指数全年上升58.07%,并且呈单边上升的态势,中间未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自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经历厂4次大牛市,分别产生于1992年、1996年、1998年、2000年。但是,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1993年达到高峰后,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实施,自1994年开始增长速度始终处于下降走势,直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转机,首次出现正增长;另一方面,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来整体业绩并没有根本改变。那么是什么在支撑市场的上涨呢?

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每波牛市行情几乎都是伴随着资金扩容产生的。1992年证券营业部由深沪两地扩散到各主要城市,一批新的投资者进入市场;1996年、1997年全国各地证券营业部和投资者开户数量急剧增加,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下调,带来大量新入市资金;1998年由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产生了1999年的"5.19"行情;1999年底三类企业入市的禁令被取消、券商增资扩股、股票质押贷款的实施使得2000年机构资金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绝对主力。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讨论2001年的行情的基础仍然应建立在资金供求平衡的关系上。

一、2001年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

2001年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将比往年有较大的增长,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券商自营资金

2000年开始,券商纷纷增资扩股,资本金成倍增长,2001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预计2001年综合类券商可达50家,以平均每家资本10亿元计算,可做自营的券商资本金可达500亿元,除去证券公司投入正常经营需要和已投入到市场中的资金外,大约还有300亿元左右可作为新增资金进入股市;另外用证券质押和资金拆借等方式可融资400亿元。所以可用于自营的新增资金约为700亿元。

2.证券投资基金

按周小川主席关于“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精神,2001年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仍将是重头戏,我们估计在逐步规范封闭式基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将是2001年的主要工作。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对于2001年的证券市场来说是实质性的重大利好。它将为证券市场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在短期内就会对市场形成明显的推动力,并且这些增量资金不同于封闭式基金所募集的资金,不是股市内部资金转移,而完全来自于市场外部。

3.保险资金

目前商业保险总资产约为3200亿元,最高批准间接入市资金比例为其总资产的15%,2001年将有较多的保险公司可获准以这一比例入市。再考虑目前保费收入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01年商业保险公司的大量新增可入市资金将以组建保险基金、战略投资者购新股的方式进入市场。

社保基金目前正在筹建。组建社保基金后,政府会划入大量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归该基金所有,并通过这些资产的逐步变现以补充社保基金转制缺口。而社保基金变现国有资产又可再投入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届时,将有大量资金入市。

4.三类企业资金

三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按目前政策,三类企业可进入证券市场作超过6个月的股票投资。据统计,目前仅上市公司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已有2000亿元,其它两类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约为5000亿元,这部分资金在证券市场行情向好和政策环境宽松时会以各种方式进入证券市场追求较高的收益。根据目前对三类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政策环境分析预测,2001年将有大量新增三类企业资金入市。

5.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向股市分流

我国从1997年以来连续7次降息,引导了大量的储蓄资金流向证券市场。如今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7万亿元,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逐渐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日趋健全以及2000年大牛市的强烈示范效应,预计2001年储蓄存款将继续向股市分流。

6.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资金回流二级市场

近期从宝钢、昆明制药、洪都航空、巢东水泥4只新股发行共冻结申购资金近5200亿元,可推断囤积在一级市场的游资一般保持在5000亿元。近期管理层表明将在2001年进一步推进证券市场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这意味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现存的高市盈率差将会逐渐缩小,可以期待一级市场所囤积的巨额资金将大量回流二级市场。

二、2001年资金需求

在资金供给增加的同时,资金的需求在2001年也将大副增加,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印花税、佣金抽离资金

1999年沪探两市全年交易量为31189亿元,2000年约为62000亿元,该两年印花税加佣金总量分别为437亿元和870亿元左右。2001年估计交易量将略有减少,全年大约为6万亿元,故此两项税费将抽走市场资金约800亿元。

2.新股、配股、增发、转配股上市

2000年1至12月,新股发行、配股、增发新股大约1000亿元,从年底发行及上市速度加快的程度估计全年占用资金在1100亿元200亿元左右。预计2000年主板市场新股发行、配股、增发新股所需资金总额不会低于2000年,大约为1200亿元左右。

2000年由于市场呈现强势,转配股上市加快了节奏,剩下的约4亿股可望在一季度上完,如果沪市维持2000点的水平,所需资金约60亿元。

3.创业板的建立

创业板设立将对主板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期的谈话,创业板何时推出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在2001年下半年的可能性较大。从长远来看,由于居民储蓄存款达7万亿元,进入证券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创业板与主板不存在争夺资金的矛盾,两个市场的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培育出象微软、戴尔、思科这样的优势企业。但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一开始就成规模的发行、上市,因此短期内必将分流主板的资金。

4.国有股减持

国有股减持在今年经历了长期的舆论和理论准备后将在2001年进入实质性阶段。国有股的减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于在2000多点历史高位、总体市盈率为55倍的二级市场企稳或走高都有较大的心理上的不利影响。截止2000年7月10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总股本3738.68亿股,其中国有股、法人股2240亿股,占66.72%。如果按有关部门的计划将此比例减少到30%,将变现1370亿股,按目前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净资产工2.1元/股变现,将分流资金约2880亿元,如分5年实施,每年约需资金576亿元。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1年沪深股市仍将处于大扩容、大发展的历史阶段。一方面,国有股减持、创业板设立、大批新股、增发、配股,转配股的上市使市场存在较大的扩容压力;另一方面,各种机构资金入市、居民储蓄存款分流、一级市场资金的回流又将强有力地支撑股市。再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①、2000年宏观经济实现了转机并由此形成的对2001年宏观经济的谨慎乐观的态势;②、2001年我国加入WTO的可能性较大,届时国际资本的进入会对市场的资金供给进而对市场的发展构成长期的、重大的利好;③、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没有摆脱政策市的影响,而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也仍然是管理层始终不渝的追求。笔者认为2001年的证券市场仍将面对一个资金的相对宽松的局面。

标签:;  ;  ;  ;  ;  ;  ;  

2001年我国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分析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