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顾晓兰 周晓飞(通讯作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脑出血并发症、情绪状态的影响价值,为神经内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92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分为配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2组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脑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符合患者护理需求。
【关键词】:神经内科 综合护理干预 脑出血 情绪状态评分 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118-02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多发性严重脑部并发症,以中老年为主。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递增,死亡率也随之提高。相关资料指出,脑出血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患者多有肢体以及语言功能障碍表现,并诱发相关并发症情况,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就神经内科92例脑出血住院患者为例,对比常规护理、综合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时间选自2016年12月-2018年2月,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且均为首次发病,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疾病以及意识障碍等患者,总计92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2组脑出血患者及家属知晓实验方案并同意。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介于42-76岁之间,均值(58.05±5.60)岁。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43-77岁之间,均值(58.13±5.30)岁。2组脑出血患者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抢救准备等。
试验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1)呼吸道感染护理。此类患者院内病原菌是呼吸道感染主因,需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感染。(2)肺部感染护理。中老年人是脑出血主体,患病期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明显且呼吸功能较低,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情况下增加肺部感染。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吸痰、拍背护理,指导患者咳嗽方法。(3)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护理人员向脑出血患者及家属普及上消化道出血预防知识和价值,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缺氧症状、给予患者早期营养支持,通过避免缺氧、充足的营养预防消化道出血。(4)压疮护理。此疾病患者需长期卧床,增加了褥疮发生率,需辅助患者定期翻身、进行骨隆突处按摩,维持床铺卫生、干燥,以预防压疮并发症。(5)引流管护理。定期检查脑出血患者引流管,并做好固定处理,每日进行穿刺处敷料更换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48h可拔除头部引流管,但需做好闭管试验。(6)呼吸道护理。抬高脑出血患者头部且偏向一侧,鼻饲前检查胃内胃管情况,注食情况下需缓慢以避免胃内黏膜损伤。另外,给予痰液浓稠患者超声雾化处理,并做好患者翻身拍背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脑出血患者便秘、压疮等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情绪评分变化情况,进行问卷护理满意度调查。
1.4情绪评分标准[2]
参考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进行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评分评定。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进行92例脑出血患者实验指标计算。压疮等相关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HAMD以及HAMA评分均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若结果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情况对比
试验组、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X2=11.2098,P=0.0008。
2.3情绪评分对比
试验组、对照组脑出血患者情绪评分变化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干预后HAMD以及HAMA评分对比P<0.05。
3 讨论
脑出血即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性出血,急性期并发症、死亡率均高,降低患者生活、生存质量。脑出血诱发因素较多,包括高血脂、高血压以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治疗不及时,增加了治疗难度以及患者的死亡率[3]。脑出血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基础疾病合并情况明显,增加了预后的不稳定性以及并发症情况。以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为例,患者采取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卧床、生命体征监测,以促进患者治疗预后。为了降低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情况,需强化综合护理干预,做好病室清洁、消毒,抬高患者头部预防误吸,掌握患者进食时间、方法、速度,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4]。周景燕研究指出,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5]。
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脑出血患者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以及HAMD、HAMA评分对比为6.52%vs34.78%、93.47%vs76.08%、(18.80±3.20)分vs(25.02±3.55)分、(15.05±3.05)分vs(19.02±3.40)分,P均<0.05。和朱广美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6%少于观察组8.6%,P<0.05[6]。由此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症。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安全性、改善患者情绪、促进预后康复的关键,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巧梅,刘国美,周芳竹等.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4,17.
[2]彭伟胜.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27):59-60.
[3]刘艳平.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8):200.
[4]董桂芬.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70-71.
[5]周景燕.分析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3):63-63,65.
[6]朱广美.探讨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33-234.
论文作者:顾晓兰,周晓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情况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