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论文_张国强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论文_张国强

张国强 山东省潍坊市锦绣学校 261000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隐性任务。小学阶段的整个阅读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方法和兴趣),就是说“自能读书”。达到这一目的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它是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与环境下,经过教师的培养和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而产生的。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这种善于思维的、智力发达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智力来源于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思维来源于培养,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思维创新的培养呢?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保障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习惯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不一致。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例如学习了《将相和》一课,老师问:你们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说明喜欢他机智勇敢;也有答喜欢廉颇的,因他勇于改错;还有同学说喜欢赵王,说他是一位伯乐,在每次斗争胜利后,他都能提拔蔺相如,大胆使用人才。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认识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品质,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精神的感动,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

二、诱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可采用换词比较理解。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凭借和依托。教学中,通过换词比较理解,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也是培养思维的准确性的一个途径。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草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一句,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赶”的含义,可以进行换词比较:这个“赶”字换成“盖”、“接”、“追”字行不行?为什么?这样换词比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家都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经过比较分析,认识到:如果把“赶”字换成“盖”字,就失去了草浪翻腾涌动的气势;把“赶”字换成“追”字,草浪又失去了连天接地的辽阔;把“赶”字换成“接”字,草浪也就失去了一浪赶一浪的起伏状态。这里用“赶”字正好表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赶”字的含义的理解就准确了,也训练了思维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疑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如能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向深层理解词句,既能对词句深刻理解,又能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凡卡》,讲凡卡在圣诞节前夜写信给爷爷,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家过“快乐的日子”而不再挨打受骂,但他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他信封的地址写得不详细,又没有贴上邮票,爷爷是不会收到他的信的。教学中我在学生的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设疑:如果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这就把学生的思路引上了深层,学生思考后明白: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想过“快乐的日子”的愿望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爷爷是地主家守夜的,也自身难保,哪有能力带他回家过“快乐的日子”?像凡卡这样的穷孩子,要过好日子,就必须推翻那吃人的社会制度,这就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心,思想认识也就深刻了。

四、求异理解,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求异,就是对同一问题寻求多种不同的答案,求异理解,既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独特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如《月光曲》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丰富含义,激发思维的变通性,设计了“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各种可能原因”。学生思考后回答:1.贝多芬默认了;2.贝多芬谦虚;3.贝多芬怕让人知道了,会有很多人来看;4,贝多芬酝酿《月光曲》进入情境了,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5.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回答;6.贝多芬遇上盲姑娘这个知音,他很激动,忘了回答;7.是课文的省略,下文的“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就是回答。学生的这七种不同见解,它们作为单一存在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这就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中达到了变通,又从变通中开拓了新意,既深刻地理解了句子,又训练了思维的变通性。

五、引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的畅通性、准确性、深刻性、变通性为学生的创新性打下了基础,然而只有思维的创新性,才会有发明、创造的可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志向和创造性的热情,构成他们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新颖活泼的构思,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可让学生展开联想理解词句。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的结尾句“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时,激发学生想象:狐狸叼起肉后又怎样?这一问,学生的想象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狐狸叼起肉跑到洞里,小狐狸看到高兴地叫起来,妈妈真好!妈妈真好!有的说,乌鸦看到窝里的孩子哇哇叫着:我饿!我饿!就哭得很伤心。有个学生则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说:乌鸦也知道狐狸疑心大,心生一计,哈哈大笑起来说:那片肉有毒!狐狸放下嘴里那片肉发呆,乌鸦飞下来把肉叼走了。这个学生的想象既合情合理又具有创造性。在教材关键处启发想象,让学生联想,这种阅读教学,使学生既能主动理解、接受教材中有关词句段篇的知识,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准确性、深刻性、变通性是语文教学中所内含的几个阶段,它们之间互相交错、互相渗透,难以截然分开,但是作为不同台阶,还是有高低之分、轻重之别的,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运用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至关重要。

论文作者:张国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论文_张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