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_银行论文

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利息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利率的严格管制开始逐步放松。自1998年起,央行先后放开了外币利率、拆借利率和银行国债市场利率,随之在2004年10月29日,又宣布放宽贷款利率的上限浮动区间和存款利率浮动下限,标志着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相关价格的管制已基本放开,其支撑我国金融机构利息收入结构的三个层次的基石已发生动摇;2005年1月,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报告》,计划于银行业全面开放前后,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改革;9月,央行再度下发《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规定在9月21日起,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由按年计息改为按季计结息等;同年3月,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原先的1.62%下调至0.99%,在此基础上,自2006年起,中央银行连续1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依赖利息收入的收入结构受到很大影响,利润来源进一步减少;这一系列强烈的信号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不断加快。而利率市场化的直接结果是商业银行在制定贷款尤其是优质贷款利率价格时上浮空间被压缩,而激烈竞争的存款市场对存款利率的定价也同样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种正反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最终将收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这对于目前仍以过分仰赖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银行,在经济金融运行态势的变化和成本波动中势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同业存款利率的放开,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进行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定价,也将压薄同业往来利息收入的利润。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银行存贷款名义利差基本稳定,从1998年起至2007年间的10年数据显示,我国银行存贷款利差可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以前为3.6%(1998年为2.61%),2005年以后为3.3%(其中2006年一度调升至3.6%,2007年重新调低至3.3%),总体来看,名义利差稳中有降,但降幅不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的逐步放开和银行业竞争的逐渐加剧,银行在贷款营销中的议价能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质地优良的大公司、大企业,利率较低的优质贷款比重逐渐提高,以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上饶市为例,至2007年末,该市贷款最多的前100户公司贷款余额为149.3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的65.1%,比10年前提高了12.7个百分点,而这100户公司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平均利率仅为4.51%,与当期法定基准贷款利率基本持平。低息优质资产比重的提高使银行整体贷款利率呈逐年下降,压缩了存贷款利差空间。据调查,该市2007年银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平均利率为7.85%,利差(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为3.71,呈逐年收窄态势(见图1)。

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努力扩大资金占用比例低、收益率高的非利息业务收入比重,实现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经营收入结构,已经成为其共同的长期经营发展策略。FDIC报告显示,目前美国花旗集团非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0%,英国巴克莱银行更高达73%左右,瑞穗、汇丰、美洲及渣打四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为41.7%,即使是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周围的东南亚国家也达到了30%的水平,而反观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只有10%左右,欠发达地区这一水平更低。因此,如果说在实行管制利率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既有的赢利模式能够得到维持,赢利水平不会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在当前利差逐步收窄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因势而变,积极转变传统业务发展方式,弱化对信贷资产和利息收入的高度依赖,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改变经营收入结构失衡的现象,以应对渐行渐进的利率市场化,增强银行业抵御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二、实证分析

如前所述,银行非利息业务收入与经营风险、资产结构、网点布局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或多项性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的过程中,其市场主体、市场客体、竞争环境及操作风险等难以用数据表达的因素也对商业银行开展区域化的非利息业务产生了重要影响,必须进一步开展非数量化的定性分析。

1.市场主体: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客户对非利息业务产品认同度不高。

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是否发达,交易主体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积极主动要求交易的市场主体越多,才能保持和促进市场的繁荣与稳定。而上饶市非利息业务市场交易主体,即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因受目前经济发展条件和经营理念的限制,经营获得的利润主要是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一方面导致银行资金来源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广泛参与各类非利息业务或投资的并不多,即便使用非利息业务,也仅限于少数品种。从调查情况来分析,一是多数企业重扩张、轻管理,重资金、轻理财,受企业目前规模制约,对银行所提供的专业咨询和理财顾问业务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调查发现,上饶市企业使用最多的非利息业务产品为支付结算工具和银行承兑汇票等传统业务产品,对于咨询、顾问等类产品,仅有为数较少的几家大型企业曾使用该金融产品,而绝大多数企业发展规划和内部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者仅凭借个人经验经营,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前瞻性分析,使用金融产品的动力不足。二是受传统理财观念影响及偏好稳健投资和未来保障型价值取向,对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储蓄、国债等金融产品比较青睐,对银行投资理财等服务需求不高。近期,对上饶辖内500户城镇家庭居民开展金融资产构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储蓄存款、国债在上饶居民金融资产中占比高达65.3%。

2.市场客体:产品创新不够,缺乏适合欠发达地区的非利息业务产品,收入主要依赖于占主要地位的传统业务自然增长。

从市场交易客体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上饶市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在品种、规模、层次、效益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在商业银行各家总行推出的200多个非利息业务品种中,现阶段开展的非利息业务不足50种。从非利息业务产品分析,结算类、代理类、银行卡等加工类业务比重大,专业咨询、融资顾问等咨询类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其比重偏低,而收益较高的外汇业务、金融衍生品等交易类业务基本上未开展。非利息业务品种发展的短板,致使上饶市银行非利息业务远未形成全面发展的格局。从对各非利息业务产品形成的收入进行比较,充分说明目前上饶市非利息业务产品市场基本上处于银行卡、代理、结算业务“三分天下”的局面(如图2)。2007年,支付结算、银行卡及代理业务收入在全部非利息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2%。另据商业银行人员反馈,非利息业务产品的创新主要依靠总行开发,而对个人客户来说,各家银行总行开发的主要是针对高中端客户的产品,缺乏适合经济薄弱地区、资金用量少的非利息业务品种,比如部分理财产品有最低金额限制,中低收入者无法购买。因此,地区经济实力的弱势以及银行可运作产品的有限,上饶市银行非利息业务呈现出业务创新少、品种单一、覆盖面窄、实用性不强的局面。

3.市场竞争:同业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追求非利息业务市场规模高于效益。

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场效率的根源,但是浅层次的竞争只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经营效率的低下。在上饶市银行非利息业务市场中,充裕的资金流量争夺有限的金融资源,基层商业银行间无形的竞争致使效益增速远低于规模的增长。一是非理性竞争增大银行成本。调查发现,部分基层银行追求存款规模和市场份额,将非利息业务作为吸收和稳定存款、抢占市场份额的工具,无偿代发工资、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信息咨询等等,甚至于信用卡年费,也通过技术手段被免除。其结果只能是付出高额的人工成本,却未能发挥出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效益的贡献作用。二是无序竞争导致银行经营效率相对较低。以2006年度非利息业务收入和业务量两个指标来分析上饶市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利息业务金融资源的竞争(见表1),可以看出上饶市非利息业务市场格局发生的较大变化。无论是从非利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上看,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都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和较大优势,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则市场份额较低。若以每万元业务量产生的收入来分析经营效率,则排序倒了过来,显然建设银行最富有效率,中国银行次之。=

4.市场运行:非利息业务开展存在着操作风险隐患。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都存在着不利于市场运行的因素,诸如非法交易、投机活动、欺诈手段等。同样,近年来非利息业务蓬勃发展,而各项监管机制却未随之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出现了以损失边际收入或不规范操作而获取非利息业务收入的现象,不利于非利息业务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是:

(1)信贷业务的变相定价。比如,将贷款定价与财务顾问、审价咨询等非利息业务结合起来,一方面将贷款利率下浮一定比例,银行面临利息收入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承诺聘请银行作为财务顾问,以顾问或咨询费用的形式补偿银行收入。实际上商业银行并未提供实质的非利息业务服务,由此收取的非利息业务收入也远远低于相应的利息收入。

(2)对客户进行费用补贴。商业银行采取向企业让渡营销费用争取更多非利息业务,对部分产品免收手续费用或补贴手续费用,比如客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应缴纳万分之五的手续费,承办的商业银行却从营销费用或以其他形式支付给客户,这样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账面收入虽然增加,但整体上并未获得实质收益。因此,对客户费用补贴获取非利息业务收入的方式实际上忽略了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的最根本目的。

(3)银行不规范营销行为引发风险。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谋求负债资金保本盈利,因此非利息业务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非利息业务纳入业绩考核、实行绩效挂钩的情况下,银行出现较多不规范的销售行为。一是将保险作为存款代理销售。在客户还认为保险可到期取现的认知中,客户用于存款的现金已被作为保险金缴存,这种行为极易引起纠纷,影响银行信誉。二是非利息业务定价不透明。银行经办人员利用产品定价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诱导其使用价格较高的服务品种,客户可能蒙受损失,不利于非利息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有重点地制定非利息业务区域发展战略和城乡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制定区域非利息业务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要通过深入调查,掌握了解区域经济对非利息业务的有效需求,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推出特色性非利息业务品种。开发业务品种不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充分利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业已形成的客户群,突出重点,照顾一般,选择市场潜力大、风险小、成本低的业务品种,作为业务的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在非利息业务品种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品种的有效性,即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品种的合法性,即开展的非利息业务应该符合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不能违法、违规操作。要提升服务层次,开发一些适销对路的非利息业务种类,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2.调整业务结构,加大产品创新。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客观实际,非利息收入业务在种类选择上应采用以加工业务为主,咨询业务为辅,创造条件逐渐从事交易业务,使非利息收入业务种类多样化的策略。在大力发展加工类和咨询类业务的同时,尝试拓展交易业务,目前该类业务的绝大部分我国银行还不能从事,如股票买卖、风险资产交易等,因而这些业务不能成为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与另外两项业务不同,此类业务大部分是银行自主性业务,是银行为自己从事的交易活动。如果操作得当,其收入可大大超过其他两项业务。因此我国银行应对此类业务予以充分的关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进行争取。

3.积极培育非利息业务产品市场,规范同业竞争。银行监管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寻找政策支持,借助于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研讨适合地方非利息业务发展的模式,引导商业银行充分运用地区金融资源,积极挖掘潜在客户,推动非利息业务市场的发展。同时,银监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营销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银行间有序竞争,制定统一的非利息业务收费标准,维持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保障市场参与者的正当权益,保证市场在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弹性的基础上稳健运行,减少波动,为辖区内银行非利息业务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与客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开展业务。针对绝大多数非利息收入业务是银行与客户共同完成这一特点,为了使客户与银行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其非利息收入业务全都交给自己办理,银行应努力争取与客户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可选择的方案是银行与大客户联合建立专门办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机构,一家银行可以建立数量众多的此类机构,各级银行都可建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如工业企业客户、商业企业客户、个体企业客户等分别建立此类机构。此机构专门负责为成员客户办理各种非利息收入业务,也可以为非成员客户办理,但成员客户的此类业务必须由该机构办理。该机构办理业务获得的收入,按照事先约定在银行与成员客户之间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和对成员客户的吸引力,虽然银行的收入相对少了一些,但从总体上计算,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对于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拓展将会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5.制定和实施特殊的人才战略,推动业务的开展。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当前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此问题。非利息收入业务作为一种独特的新业务,在人才战略上应有新的思路,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第一,银行要专门拥有一批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人员,而不是由现有部门的人员兼营。为此,一方面要在银行内部选拔,然后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另一方面从银行外部引进,将具有相应素质的人员吸引到银行专门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第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业务。银行一方面可以采用固定的形式,聘任社会其他行业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人为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部门的兼职人员,长期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不固定的形式,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聘用什么样的人,与银行从业人员共同从事业务,一次业务完成合作关系即告结束。第三,可以采用委托办理的方式,银行将欲从事的某笔业务,主要是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委托给社会其他机构或个人来完成,银行对其成果进行审查,并按约定或取得的效益支付报酬。

标签:;  ;  ;  ;  ;  

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