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综述论文

《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综述

赵建军,徐祖熹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摘 要: 《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是近些年来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1993年到现在有20多年的历史。前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词汇领域中的实词、虚词、同义词、反义词、词语补释等研究领域,而针对语音、语法、修辞领域的研究文献较少。目前,学界在《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在今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关键词: 《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成果;研究评价;研究展望

一、引 言

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以“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为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以训诫子孙,该书是中古汉语发展演进的缩影。截止到2018年4月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上输入《颜氏家训》、《颜氏家训》词汇、《颜氏家训》语音、《颜氏家训》语法、《颜氏家训》修辞等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区域从1934—2018年一共获得1 175篇相关文献,其中语言学文献75篇,占比6.38%。由此看出,针对《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文献篇目较少,占比较低。

冬凌草为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含有难分解利用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因此,筛选适宜发酵的菌种,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以中药材为主要组分的培养基,释放和产生更多的活性物质。黑曲霉是一种饲用真核微生物,能产生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的酶类,对纤维素具有较强的分解利用能力,是发酵中药的主要功能菌。本实验中以冬凌草为原料,同时添加适量的麸皮作为辅料,接种黑曲霉进行固态发酵时,由于麸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黑曲霉生长良好,纤维素酶的活性也较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针对《颜氏家训》的研究开始起步,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教育、美学、哲学、史学、伦理学等领域,而针对该书的语言学研究则起步较晚,最早对《颜氏家训》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文献是1993年魏达纯的《〈颜氏家训〉中的“断代”性词义现象研究》[注] 魏达纯.《颜氏家训》中的“断代”性词义现象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56. 。在所搜集到的75篇文献中,包含词汇研究文献47篇,占比62.67%,语法研究文献11篇,占比14.67%,语音研究文献10篇,占比13.33%,修辞研究文献6篇,占比8.00%,语言学综合研究文献1篇,占比1.33%,这些文献的研究方法以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为主。《颜氏家训》语言学文献与时间关系统计见表1(不包含语言学综合研究的1篇文献)。

2014年,湖南水利将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继续在水利发展的欢腾盛世下锐意进取,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强基础、抓管理、争项目、提质量,大力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加快建立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促进水利科学发展,服务四化两型建设。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为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湖南的加速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表1 《颜氏家训》语言学文献与时间关系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1993—2000年间,《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处于初期起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开始对词汇、语音、修辞进行研究,尚未开始进行语法方面的研究,本阶段以词汇研究为主。2000—2010年间,开始进行语法方面的研究,词汇、语音、语法、修辞文献总数量较1993—2000年增长了312.5%,但是词汇、语音、语法、修辞四个分支发展不平衡,文献数量增长最多的是词汇分支,文献数量增长率最多的是语法分支,而修辞分支无论是从文献数量上,还是从文献数量增长率上来看,都出现了负增长。2011—2018年4月间,词汇、语音、语法、修辞四个分支发展依旧不平衡,但和前10年相比,语音和修辞分支的研究文献数量出现增长态势。虽然2011—2018年四个分支文献总数量和2001—2010年四个分支文献总数量相同,但是由于文献只统计到2018年4月,并且一些文献可能还没有收录或者正在研究中,所以预计文献数量整体会呈现上升态势。

二、《颜氏家训》词汇研究

《颜氏家训》的词汇研究文献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实词、虚词领域,同时也包含同义词、反义词研究等。依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为主要分类标准,将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归为实词,将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归为虚词[注]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 。

(一)实词研究

1.名词研究。钱海峰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音节角度出发,将名词分为单音节名词和复音节名词两大类,从自然与人事方面对单音节名词进行再分类,从结构模式、词义构成、词性构成角度分析复音节名词中的单纯复音词和复合复音词,最后从名词的虚化、语法、修辞角度探究了词义演变的原因[注] 钱海峰.《颜氏家训》名词研究 [D].扬州:扬州大学,2007. 。

钱海峰以音节为角度对名词进行分类,并运用了语义的方法对名词进行再分类,创新了名词的分类方法,同时多角度探究了词义演变的原因,尤其是从认知角度来探究词义的演变,给词汇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继续加强学士学位教育。新法案重新定义了“职业与技术教育”和“符合条件的机构”的概念,旨在更好地使该法案与《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W IOA)保持一致,并向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四年制课程开放高等教育经费。

2.数词研究。陈明富、张鹏丽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将《颜氏家训》中的整数、零数、约数、虚数、分数、序数、频率的称数情况进行了分析[注] 陈明富,张鹏丽.《颜氏家训》整数和零数称数法考察[J].文教资料,2009(34):25. ,反映了中古时称数法的发展面貌[注] 陈明富.《颜氏家训》五类称数法考察[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 。

从方法上来看,四位学者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种形式的被动句都做了定量分析,并从动态的角度发现《颜氏家训》所代表的中古时期被动句既对上古时期被动句有所继承,同时又具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色。

3.量词研究。朱嫣红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将《颜氏家训》与北魏汉语中的量词及其语法特征进行比较,揭示了汉语在南北朝末期的发展面貌[注] 朱嫣红.从《颜氏家训》看南北朝末期的汉语量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2):71. 。

对于《颜氏家训》中量词的数量问题,由于划分标准的差异,所以统计的数量结果也具有不同,刘光明在《〈颜氏家训〉语法研究》中,将量词统计为49个[注] 刘光明.《颜氏家训》语法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0. ,该文将量词统计为37个,以“章”“句”为例证明有些量词名词性还很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对于一部分时间词不宜划入量词范围的原因并没有做出具体阐述。

目前对于专书量词研究的文献较少,无法从历时的角度看量词的演变趋势。采用断代研究的方法,选取每一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专书进行量词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完整地了解量词的发展演变史。

4.副词研究。对副词进行全面研究的有两篇文献,郭艳芳统计《颜氏家训》副词总数为227个,将它们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等7个小类,在分类描写的基础上又以音节为切入点,与上古汉语进行对比,同时又对双音节副词的结构类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颜氏家训》副词特点[注] 郭艳芳.《颜氏家训》副词研究 [D].宜昌:三峡大学,2010. 。陈梦琦统计《颜氏家训》副词总数为268个,将它们分为时间副词、累加副词等8个小类,在分类描写的基础上,又从音节特点、结构类型、语法功能和副词兼类角度对副词进行分析[注] 陈梦琦.《颜氏家训》副词研究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二者对于副词次类的划分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都是新的副词划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语法功能特征和语义特征,但是对于该划分方法的合理性二者没有给出更加充分的依据,很容易出现次类划分过多、过少以及次类相似等问题。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二者对量词总数量的统计存在巨大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各家对副词的定义存在差异,二是文献作者对副词选取的宽严尺度不同。目前对于副词的研究,语料的选取多集中在近现代汉语中,而对于上古、中古汉语的语料选取较少,后人应该首先确立统一的适用于古汉语的副词划分标准,同时选取能够反映上古、中古、近古时期词汇特点的专书进行断代研究。

1.同义词研究。张茗茗穷尽式统计《颜氏家训》中的同义词,将404组同义词按照词性分为名词163组、动词148组、形容词93组,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的语义、语用、语法角度对其进行辨析,并分析了同义词的特点和形成途径[注] 张茗茗.《颜氏家训》同义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9. ,张茗茗对同义词形成途径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以词义引申、文字假借、修辞手段三个角度作为切入点,为后人寻找同义词开辟了新的途径以及解释同义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统计方法与数据来看,刘光明与郭艳芳均采用穷尽式统计的方法对总括范围副词进行计量分析,刘光明统计数据为20个,郭艳芳统计数据为24个,二者统计的数据存在差异,今后在统计标准的制定及数据的准确性上还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刘光明采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对20个总括范围副词依次分析,郭艳芳的进步之处在于将24个总括范围副词根据语义、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特点进行再分类,将其归纳为总括、限定、类同再进行分析,郭艳芳的分类方法是对王力先生(1985)按语义指向划分、杨伯峻、何乐士先生(1992)按语义和功能划分的贯彻与推进,具有清晰性与合理性。

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的灵敏度进行计算,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若是良好,则证明患者治疗后与正常人生活无疑,若是一般则证明患者出现轻度残疾症状,若是较差则证明患者重度或中度残疾,若是死亡则证明治疗无效。

(2)生产指标大幅改善。产品数质量得到优化,矸石损失降低2百分点、洗混煤损失下降4百分点,综合回收率提高1百分点,精煤回收率提高1.5百分点,增加销售收入约3 600万元。

5.代词研究。刘光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穷尽统计《颜氏家训》中的代词,将其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疑问代词中的“何、胡”“安、焉”“谁、孰”“那、若为”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既包含上古词汇,又包含魏晋南北朝新兴词汇,从历时的角度梳理了上古到中古词汇的演变与发展,线索清晰,一目了然[注] 刘光明.《颜氏家训》中的代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6. 。

(二)虚词研究

1.介词研究。目前所搜集到的两篇文献都是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颜氏家训》中的单音介词进行研究。虽然两位作者苗茵菲和牛彬彬都进行了穷尽式统计,但数量存在差异,因此二者确立单音介词数量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四位学者对被动句的次分类存在差异,关于被动句的次分类问题,王力、杨伯峻、何乐士、太田辰夫等都对此有过研究,可以看出,被动句次分类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的完整成熟的体系。四位学者虽然都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但是对《颜氏家训》被动句数量的统计均存在差异,关于“于”字句的讨论,陈明富和王雅斐就具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王雅斐虽将“于”字句列为一类,但他认为《颜氏家训》中没有“于”字句出现,陈明富认为《颜氏家训》中存在一例“于”字句。总之,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准确性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对于上古到中古,中古到近古词义的演变定量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无法得知有多少连词的意义发生了演变,因此对于不同时期连词意义演变的定量研究值得关注。

孙琦的创新点在于从语法化的角度探讨了双音词的三种构词方式:短语词化、同义复合、邻词粘合,为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提供了依据[注] 孙琦.《颜氏家训》连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

3.语气词研究。刘光明、韩慧鸽、罗冉、郭娇、查中林均采用定量分析法、共时与历时分析法对《颜氏家训》中的语气词进行分析。

郭娇、查中林将《颜氏家训》中出现的66次“乎”进行穷尽式分析,并将其分为表反诘、表疑问、表感叹三个次类[注] 郭娇,查中林.《颜氏家训》语气词“乎”用法探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72. ,对于语气词“乎”的界定与分类,均有古书作为参照,依据充分,具有合理性。采用历时的方法对《论语》《世说新语》等具有代表性专书中的“乎”字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乎”字作为语气词使用频率降低,但用法未变。

罗冉从语法角度将《颜氏家训》中的457个“也”进行分析,发现“也”主要用在单句或复句句末,占比73%。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将《颜氏家训》中的“也”字与上古时期相比,发现“也”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相比于郭娇,罗冉的创新之处是从语用角度分析“也”的主要作用是表陈述、感叹和疑问语气,有的兼及提起下文的作用[注] 罗冉.《颜氏家训》中的语气词“也”[J].毕节学院学报,2010(4):123. 。

闫晶淼分别对单句、复句进行了讨论,在单句分析中,通过对565例主谓句进行分析,发现《颜氏家训》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句占比最高,对54例非主谓句进行分析,发现《颜氏家训》非主谓句中只包含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两种[注] 闫晶淼.《颜氏家训》句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在复句分析中,闫晶淼与刘艳对复句的分类基本相同,只是在复句次类划分上存在细微差异。闫晶淼将联合复句分为并列、总分等六小类,将偏正复句分为转折、假设等七小类,发现《颜氏家训》中因果复句数量占比最高,通过动态对比,发现符合古今语法的规律。复句中关联词语连用现象、连词同义复用现象都与魏晋南北朝时期语法发展规律一致。

韩慧鸽以语气副词作为切入点,将语气副词分成反诘、肯定等9类[注] 韩慧鸽.《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继承中的发展[J].现代语文,2010(5):150. ,从历时的角度,将其与《孟子》中的语气副词进行动态分析,发现了从上古到中古语气副词具有继承性、旧有语气副词意义单义性与多义性并存等特点。但韩慧鸽在将语气副词进行次分类时仅凭主观臆断从意义角度进行模糊分类,缺乏明确的分类依据。词汇分类体系创新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要注意寻找充足可靠的分类创新依据。

多数情况下,译员无法改变原始文本,也没有太大权限创造新词,笔者参照多语立法解释和适用的规则,总结出法律术语英译的一个原则:不要人为制造歧义,但要保持原文的歧义。具体而言,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做到概念的一致性、避免赘言的一致性、术语结构的一致性(视觉等值)、前后表达的一致性、思维方式的一致性。

(三)同义词、反义词研究

无论是同义词研究,还是反义词研究,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都将同义词、反义词的特点与出现原因作了分析。

对副词次类进行研究共有三位学者,刘光明采用定量分析法,穷尽统计《颜氏家训》中的总括范围副词,对每一个总括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语法特征、与其他副词的叠用情况以及语义指向都进行了详细分析,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总括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注] 刘光明.《颜氏家训》总括范围副词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5):119. 。金红梅、张家合根据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的异同,运用历时研究的方法,将其与上古汉语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中古汉语过渡的性质[注] 金红梅,张家合.《颜氏家训》程度副词系统考察[J].现代语文,2013(9):100. 。

李兰兰选择18组较有特点的单音节动词同义词从意义、色彩、用法三大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辨析[注] 李兰兰.《颜氏家训》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通过实例辨析总结同义词的差别类型,对其他学者已经总结出的同义词差别类型达到了丰富、补充的目的。

菌株Halomonas sp.DH1利用不同碳源的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和E24见图1。试验结果表明Halomonas sp.DH1菌株以正十六烷、液体石蜡、柴油为碳源的情况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较低,其中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的发酵液可将表面张力降低至28.4 mN/m。以葡萄糖、正十六烷和萘为碳源时发酵液的乳化性能较好,E24分别达到60.1%和51.1%。这说明菌株Halomonas sp. DH1以这些物质为碳源进行发酵所得的发酵产物具有得到较好的表面活性。

曹梦从使用频率、句法功能、称数变化三个角度分析了“吾”“我”的使用情况,从上古汉语“吾”“我”句法功能遗留、语言经济原则、语体等因素分析了“吾”“我”分布差异原因[注] 曹梦.《论衡》《修行本起经》《颜氏家训》《百喻经》中“吾”“我”的考察[J].铜仁学院学报,2017(5):81. 。曹梦在语料选择上不仅丰富,而且考虑到语体因素,《论衡》《颜氏家训》是书面语体的代表,《修行本起经》《百喻经》是口语语体的代表,从语体角度选择语料并进行同义词分析的文献较少,该文为今后的词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反义词研究。邱峰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现代语义场理论,将词义放在同义义场或反义义场中进行比较他们的异同,从而确定他们的语义关系。采用反义对举、反义连用、反义格式、语境求释的方法确定反义词,从数量、词性分类、内容分类、反义关系、语义对立关系、显示格式六个方面对反义词进行静态描写,从词语更替、词义变化、音节变化、语法变化等角度分析了反义词聚发展变化的原因[注] 邱峰.《颜氏家训》反义词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邱峰对反义词聚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比较全面,但缺乏语用层面的分析,语用层面分析词汇将成为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颜氏家训》语法研究

(一)句子研究

句子研究主要包括被动句、疑问句、判断句、单复句等。

1.被动句研究。刘光明将《颜氏家训》中有标记的被动句分为六类,“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见……于”式、“为……所”式、“为……之所”式[注]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58. 。陈明富、张鹏丽将其分为“蒙”字句、“可”字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由+O+所+V”七类[注] 陈明富,张鹏丽.《颜氏家训》被动句类型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5. 。王雅斐将其分为“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为……所”式五类[注] 王雅斐.《颜氏家训》被动句式考察[J].语文学刊,2013(7):1. ,句式多样,使用灵活,体现了中古时期汉语被动句的发展面貌。

二者对七类称数法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法成分作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但缺乏对七类称数法的对比研究。七类称数法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仍是研究中的空白之处,在每一个句法位置上,哪一种称数法出现频率最高,适应能力最强,仍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2.连词研究。孙琦运用定量分析、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颜氏家训》中的连词进行分析。在对连词进行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将《颜氏家训》中的连词与上古连词、《世说新语》连词、敦煌变文连词进行对比分析,从历时角度得出《颜氏家训》中的连词沿用上古汉语中连词的比例高达56.80%,一部分上古时期的单音节连词到了中古时期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

2.疑问句研究。刘光明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178句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等6类,发现《颜氏家训》的疑问语气主要由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来反映。同时疑问代词多与特指疑问语气和反诘疑问语气对应、疑问副词多与反诘疑问语气对应。刘光明以《颜氏家训》为例得出了中古时期的疑问词与疑问语气的对应关系,目前缺乏现代汉语方面的疑问词语与疑问语气研究,其为现代汉语疑问词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有利于研究疑问词与疑问语气的发展演变历程[注] 刘光明.《颜氏家训》疑问句考察[J].池州学院学报,2007(6):87. 。

3.判断句研究。刘光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将《颜氏家训》中的50例“是”字判断句从表达方式、结构成分、省略用法、引申用法四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证明魏晋时期的“是”字句完成了从口语向书面语的过渡,该研究视角对后人具有借鉴性[注] 刘光明.论《颜氏家训》的“是”字判断句[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5):56. 。

4.单复句研究。所搜集文献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颜氏家训》中的单句、复句进行研究。

刘艳将1 075个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分为并列、选择等五小类,偏正复句分为因果、条件等七小类。通过与《盐铁轮》《史记》《世说新语》进行对比,总结《颜氏家训》复句在类型、关联词等方面的特点[注] 刘艳.《颜氏家训》复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8. 。

纳入标准:(1)任何关于多孔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II、III型髋臼骨缺损并发症的临床试验,统计不同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类明确;(2)接受多孔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II、III型髋臼骨缺损治疗的受试人群,包含17例以上的随访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鉴定同意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研究者。

刘光明相比于郭娇、查中林、罗冉,在语气词的研究种类上更具有优势,体现在刘光明不仅将“乎”“也”字做了分析,还将《颜氏家训》中出现的其他12个语气词也做了穷尽式分析,在历时研究中,刘光明不仅选取了上古有代表性的专书,而且还选取了近古有代表性的专书,语料更加丰富全面,更有利于发现语气词使用频率下降的现象以及语气词使用新陈代谢的趋势[注] 刘光明.《颜氏家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与过渡性质[J].池州师专学报,2006(1):46. 。虽然刘光明语气词研究种类广泛,但是在研究的精细程度上不及郭娇、查中林、罗冉的单字专题研究,如罗冉对“也”字作用分类分析细致透彻,而刘光明则是简略提及。从统计数量来看,刘光明统计“乎”出现65次、“也”出现395次,郭娇、查中林统计“乎”出现66次,罗冉统计“也”出现457次。四位学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文献统计数据存在差异,因此四位学者的论文中数据准确性值得商榷。

闫晶淼、李莉莉又将《〈颜氏家训〉句法研究》中六种联合复句进行了压缩,减少了总分式复句,并发现符合古今语法中顺承复句数量占比最多,选择复句数量占比最少的规律[注] 闫晶淼,李莉莉.《颜氏家训》中的联合复句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0(4):84. 。

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平民获得法律的基本保护,但依然存在“有产者(adsidui) ”和“无产者(proletarii) ”之分。[注]参见谢邦宇等编:《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第364-371页。这说明当时还有许多人是几乎没有地产的“无产者”。然而,无产者在身份上并不是奴隶,而是属于平民阶层,只是地位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丧失自由,沦为债奴。

(二)短语研究

佟福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颜氏家训》中264个数名结构在句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佟福奇的创新之处在于表量分析,发现古汉语通过映衬的方法来表主观量,与现代汉语使用“仅”“就”“才”表主观量存在差异[注] 佟福奇.《颜氏家训》数名结构功能考察[J].才智,2011(23):193. 。他为主观量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仅用两例进行简单描述,只发现一种主观量表现方法,针对主观量的表现方法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空白,宜选取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动态研究,完善主观量的表现方法,使之形成系统。

余小庆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颜氏家训》中58例“NP+多+VP”结构从“多”的性质及语义指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来确定“多”的翻译方法,发现当“多”作为副词且前指主语时可译为大多数,当“多”作为副词但后指动词或宾语时可译为大都、常常,当“多”作为形容词时可译为数量大[注] 余小庆.《颜氏家训》中的“NP+多+VP”结构[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1. 。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广泛存在,翻译的准确性影响理解文意的准确性,从语义指向角度来进行一词多义研究的文献较少,余小庆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的角度与方法。

四、《颜氏家训》语音研究

《颜氏家训》语音研究主要包括《颜氏家训·音辞篇》的价值、汉语方言等。

(一)《颜氏家训·音辞篇》的价值研究

王启涛对《音辞篇》中所体现的音韵学基本思想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体现出《音辞篇》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注] 王启涛.《颜氏家训·音辞》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2. 。邵百鸣从编纂《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方言的形成与差异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注] 邵百鸣.论《颜氏家训·音辞篇》的价值[J].职大学报,2001(3):46. 。夏剑钦从汉语语音变异学说的滥觞、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的角度进行了补充[注] 夏剑钦.《颜氏家训·音辞篇》的音韵学地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104. 。尚晓菲在前人的基础上又从共同语的确立的方面进行补充论述[注] 尚晓菲.从《颜氏家训·音辞》看颜之推的语言观及贡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81. 。高志如从颜之推对音韵研究的贡献、颜之推对方言的独到见解、颜之推在确定当时的共同语和语言规范方面的贡献三个方面做出积极评价。相比于前人研究,高志如还从颜之推缺少以历史发展眼光看待语音问题、缺乏对语言接触与融合的具体论述等方面做出了消极评价[注] 高志如.《颜氏家训·音辞篇》略论[J].青年文学家,2014(17):151. 。整体来看,多数学者只看到《颜氏家训·音辞篇》的积极方面,只有高志如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辩证角度评价古书,不拘泥于传统,更有利于客观全面认识古书,该方法为今后的古书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汉语方言研究

袁延胜证明了洛阳语音从先秦到元代,乃至明清时期,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注] 袁延胜.从《颜氏家训·音辞篇》看洛阳语音的历史地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5. 。梅祖麟采用例证法说明重纽三四等在汉语方言里的遗迹[注] 梅祖麟.重纽在汉语方言的反映——兼论《颜氏家训》所论“奇”“祗”之别[J].方言,2012(2):97. 。《颜氏家训》虽为文学类文本,但学者们不再停留在单一学科层面,将文学与语音学、方言学交叉,丰富了《颜氏家训》研究的理论内容体系。

五、《颜氏家训》修辞研究

《颜氏家训》修辞研究主要体现在修辞艺术、修辞思想、修辞人格上。

(一)修辞艺术研究

魏达纯分析了对偶、夸张、比喻、借代、割裂、委婉等九种修辞艺术,由此观察魏晋六朝时期汉语双音化的部分途径[注] 魏达纯.从《颜氏家训》看修辞手段在魏晋六朝复音词构成中的重要作用[J].康定学刊,1997(2):52. 。赖雪芳发现《颜氏家训》中运用了用典、比喻、引用、对仗的辞格,在修辞艺术方面对魏达纯的研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注] 赖雪芳.《颜氏家训》的语言风格及修辞艺术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5):58. 。

4.虚词全面研究。郝玲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穷尽统计《颜氏家训》中的虚词,并将其分为代词、副词等七个次类,结合书证和图表对每个虚词的使用情况进行静态分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其与上古虚词进行动态分析,得出《颜氏家训》中的新虚词与虚词的新义项,进而发现有些上古虚词在中古出现了一词多义现象[注] 郝玲.《颜氏家训》虚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该研究将训诂学和语法学相结合,既便于疏通文义,又将虚词的地位和作用描写得淋漓尽致。该研究对虚词的确定及再分类值得商榷,文中将代词、副词都归入虚词范围,与黄伯荣、廖序东对实词、虚词的分类存在矛盾,该研究的分类方法虽然可以用罗素的模糊理论进行解释,但是针对实词与虚词的次类问题仍存在分歧,也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运用与其他语法问题联系起来的方法对词类进行划分,要注意更好地体现汉语词的特点与功能,以及不同类词之间的联系。

WHF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非政府组织,由来自97个国家和168个心脏病协会和心脏基金会组成,致力于控制全球(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延长人类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心脏病日即由WHF于1999年发起。葛均波院士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科普知识的传播,尤其在世界心脏病日来临之际,组织多方力量,拍摄公益宣传片、开展健康科普教育主题会、在线科普问诊、进行义诊或患者教育。

(二)修辞思想研究

秦慧运用归纳法、例证法来分析颜之推尚志兼文的含义及自觉性体现。通过归纳《文章篇》主旨,将《文章篇》蕴含的文质修辞学内容进行解析,并将“尚志兼文”修辞主张与现代修辞理论相结合。运用共时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将颜之推和前人修辞思想动态对比分析,讨论其继承性和拓展性。秦慧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和颜之推个人经历来分析“尚质兼文”修辞学主张的成因,这种分析成因视角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借鉴[注] 秦慧.《颜氏家训》尚志兼文修辞思想简析[D].锦州:渤海大学,2016. 。

(三)修辞人格研究

陈承雄发现实用智慧、美德、善意、声誉、文风、身份角色以及“精神家园”的建构这些修辞人格的主要构件对增强《颜氏家训》的修辞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颜氏家训》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西方修辞人格这一概念为其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注] 陈承雄.彰显修辞人格,传万世家训——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颜氏家训》修辞人格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1):125. 。将西方修辞学理论与中国文学相结合是陈承雄的一大创新点。

青蛙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灰头土脸,螃蟹扬起头,逐个拍打着自己的八条粗腿,一本正经地教导青蛙,你看你,你看你,应该多长几条腿嘛,腿多走的稳啊!青蛙点点头,惭愧地说,这是遗传问题,我没办法改变。螃蟹得意洋洋地哈哈大笑起来。

六、《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受到了魏达纯、刘光明等众多学者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目前而言,虽有成果,但还存在着些许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未来的《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指明了方向。综上所述,本文对《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未来更多的专家学者可以对《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

《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虽涉及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但是研究重心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倾向。六成的文献都集中在词汇研究领域,而语音、语法、修辞研究相对薄弱,只有零星文献,没有形成系统。因此今后专家学者在继续研究《颜氏家训》词汇的基础上,也要将注意力向语音、语法、修辞的研究方面转移,力争做到四个研究分支协调前进。

《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方法单一化倾向明显。在所搜集到的学位论文中,几乎都是按照先静态分类描写,再动态历时比较,最后得出发展演变结论的模式来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继承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提倡多样化分析,比如,可以借鉴国外有影响力的专书研究文献来进行参考,将中外方法进行融合。

《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善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词汇、语法领域尤其突出,采用定量分析法能够对研究对象的变化程度做出数据上的准确描述,但是从目前搜集到文献来看,对于同一文献同一方面的定量分析,各专家学者统计的数目存在一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专书词汇、语法定量分析,应该制定统一的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升定量分析基本数据的准确性。

《颜氏家训》词汇研究成果丰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在实词方面,目前缺乏《颜氏家训》动词、区别词等的研究,在虚词方面,对助词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空白。因此,今后专家学者可以对《颜氏家训》动词、区别词、助词等展开研究。

《颜氏家训》语法研究中的被动句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标记的被动句研究中,而无标记的被动句研究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在《颜氏家训》中,也存在无标记被动句,对此,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颜氏家训》所代表的中古时期无标记被动句的判定方法及特点,以及无标记被动句与有标记被动句之间是否存在转换关系等[注] 王聪,张明辉.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5):47. 。

5 ℃贮藏条件下商品鳞茎中ABA含量的变化(图1A):10th d(表示第10 d,以下同),外层鳞叶与内层鳞叶的ABA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顶点均为20th d时,而至60th d时达到最低值,并且商品鳞茎外层鳞叶ABA的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比内层鳞叶的含量要高。而25 ℃贮藏商品鳞茎的ABA含量在整个储藏期间没有上升的变化,表现为持续缓慢下降,在50 d 以前外层鳞叶的ABA含量均比内层要低,60th d时,外层鳞叶ABA含量要高于内层鳞叶。我们还发现贮藏到60th d时,25 ℃贮藏商品鳞茎的内外层鳞叶的ABA含量均高于5 ℃贮藏条件下。

七、结 语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中古汉语发展演进的缩影。针对《颜氏家训》语言学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中古汉语的特点。20多年来,对《颜氏家训》的语言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语音、语法、修辞领域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考虑跨区联络线交易计划的多区域互联系统分散调度方法//曾方迪,李更丰,别朝红,程海花,郑亚先,耿建//(16):32

Yan s family motto :a review of linguistic studies

Zhao Jianjun, Xu Zuxi

(School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China )

Abstract :The linguistic study of Yan’s Family i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soci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 years from 1993 to now. The method of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analysis has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of Yan’s Family instructions, mainly focusing on the fields of notional words, function words, synonyms, antonyms and word reinterpretation in the lexical field.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phonetics, grammar and rhetoric.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of Yan’s Family instruction, and more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needed all-round and multi-angl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Yan ’s Family Motto ; linguistics; research results; research evaluation; research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 H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751( 2019) 04- 0107- 08

DOI: 10.16216/j.cnki.lsxbwk.201904107

收稿日期: 2018- 10- 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音合成中语句重音和篇章韵律的预测研究”(14BYY147)

作者简介: 赵建军(1976- ),男,湖北随州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语音学、现代汉语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宝贵〕

标签:;  ;  ;  ;  ;  ;  

《颜氏家训》语言学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