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论文_杨旭亮,罗远国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论文_杨旭亮,罗远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麻醉科 广西省 541002

摘要: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广泛使用,可以使临床麻醉更安全、有效,在便利麻醉医师工作的同时也使患者得到更舒适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超声技术;麻醉科;应用

一、围术期超声运用的历史

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是由麻醉医生在处理心脏手术时首次发现的,他们利用心外膜超声心动图获取了更为精确的心排出量。1994年,Kapral和其同事在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首次观察并报道了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周围的扩散情况。这种操作客观上消除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奠定了超声在麻醉领域应用基础。近年来,随着麻醉领域可视化呼声的增高,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更是如火如荼,超声作为一种麻醉辅助工具,从应用于局部麻醉到术中监测,是一个自然进程,更多的麻醉超声专用器械也必将逐步面世。

二、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1、经食道超声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经食道超声技术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冠状动脉移植术和瓣膜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可补充诊断指数,引导血液动力学处理,同时也可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让不完整的手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矫治。经食道超声探头近距离的接近心脏,可以清楚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其功能,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对于冠状动脉移植术、瓣膜成形及替换术、胸主动脉瘤手术以及先心病手术等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经食道超声可以检测和诊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在手术中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多数在手术后会发生心肌梗塞,手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不能有效预测心肌缺血,并且诊断心肌缺血经食道超声比其它的检测方法都敏感,经食道超声对心肌梗塞的预测非常准确。体外循环后很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术后并发症,其中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桥的异常、冠状动脉进气和冠状动脉痉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处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应共同商量如何对患者进行处理。当出现心肌缺血时,通过经食道超声可以看到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经食道超声对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进行确定,然后根据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部位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经食道超声可以避免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经食道超声诊断升主动脉粥样斑块的敏感性为100%,对于主动脉的活动斑块诊断是非常准确的。通过经食道超声可以发现主动脉弓存在活动斑块的患者全部发生了栓塞并发症。在经食道超声技术的指导下选择主动脉插管和阻断部位,对升主动脉有着严重的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的不触及主动脉方案,大大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生。

2、超声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在气道管理方面,由于超声能够显示下颚顶端到气管中段组织,故在困难气道的评估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均表明术前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预测肥胖患者困难气道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他们还发现超声还有助于病理性气道的评估,如喉部或气管狭窄等。同时研究发现,超声能准确识别气管插管过程中气管导管误入食道的情况。超声还能够定位气管及环甲膜,实时指导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术中超声还能用于血容量评估。目前认为剑突下经胸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其直径及随呼吸的变化对容量判断的可靠性更高,对容量复苏更具有指导意义。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房间隔活动情况能够更好地反应左右心房压力差及肺动脉楔压。

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是心血管麻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能够提供心脏、大血管形态及功能异常的定性、定位、定时及定量评估数据,包括了各心腔和血管的大小、厚度及完整性,各瓣膜结构与功能,跨瓣的射流和反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2009年更新的术中食管超声指南中,推荐所有的瓣膜手术均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在非心脏手术中其仍然具有评估和监测价值。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非心脏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其中最佳适应证为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大出血患者,其实质是指导容量治疗。另外其不仅可以结合术中心电图监测术中心肌缺血的发生,还可持续监测左、右心室功能,评价前负荷,测量心排血量。但在使用中也存在着食道出血及食管破裂等并发症。

3、超声引导外周的神经阻滞技术

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虽然操作技术简单,但只是一种盲目的探式操作,成功率低,损伤神经、血管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对于解剖标志不清楚或变异的患者,治疗神经阻滞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十分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超声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超声波神经显像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可以得到直观、方便、价廉、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效果,这在临床麻醉中是一项非常大的成功。

超声技术可以让腹直肌鞘阻滞。腹直肌鞘阻滞技术应用于成人可以达到松弛腹前壁肌肉,为脐部及其它腹中线的手术镇痛效果。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成人也可以应用于小儿。腹直肌鞘阻滞主要是作用于腹直肌鞘内的第9,10和11肋间神经终末枝,利用超声设非创伤性的显像技术,可以得到相应解剖结构的图像,可在直视下指导穿刺进针。有学者做了一项研究,将超声引导的腹直肌鞘阻滞技术用于20多例择期行脐病修补的患儿,其年龄从4个月一10岁不等。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0.25%的左旋布比卡因0.1ml/kg注射到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之间的潜行腔隙内,得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无需额外的补充镇痛剂。

超声技术使神经阻滞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其特点对于临床麻醉有着很好的应用,借助超声技术对要进行手术的区域进行麻醉时,可以准确的分析局部组织结构,让医生准确的找到病源,使手术的成功率成倍增加。麻醉医生可以通过成像技术直接观察到神经结构,在其实时引导下,将针置入神经革巴点进行阻滞。

4、超声在中心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压,给予肠外营养、补液及细胞毒性药物等均需要中心静脉置管,但即使操作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单凭体表标志也很难做到“一穿即中”。国内外众多研究均表明,超声的使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次数,尤其对缺乏经验的麻醉医生更是如此。Guiltieri等发现,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超声引导的成功率高达92%,而传统方法仅为44%。Muhm认为超声引导技术尤其是在盲穿失败、置管困难时更有其实用价值,在穿刺过程中利用超声引导,能够确定穿刺血管是否通畅,减少损伤动脉的机会,减少对周围组织如肺、神经或胸导管的损伤。Hind等分析发现,对成人和小儿使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比传统方法更安全快捷,而在解决困难操作步骤时超声较多普勒超声更为有效。

结束语

在现代医学中,其核心内容是有一个安全、便捷、有效和快速的医疗工作[fill。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利用超声引导行外周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且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利用超声技术对患者的病源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再让治疗医生根据超声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中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林育南,刘敬臣.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1:760-762.

[2]张萱.超声技术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03:338-340.

[3]李有武,李成龙,屠伟峰.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4,06:137-139.

[4]谢红,朱常花,王琛.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370-371.

论文作者:杨旭亮,罗远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论文_杨旭亮,罗远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