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和父爱是不可替代的_婴儿论文

母爱和父爱是不可替代的_婴儿论文

母爱与父爱都不可替代 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父爱论文,母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最近在给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的家长讲课时,讲到依恋是人类的印刻,是个体生存能力的特殊反应。儿童早期依恋感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他们未来一生的幸福,具有关键性的奠基作用。婴儿从6~7个月起,就开始对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这一直延续到2岁,而2岁以后,他进入到依恋目标调整的伙伴阶段,因此,6个月到2岁是婴儿恋母的关键时期。此时此刻,母爱特别重要。俄罗斯著名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讲过:“母亲对孩子是用自己的心、血、神经和自己的整个生命来疼爱的,她的爱首先是生理上的、天生的,因而,她的爱是超越一切的,爱就是爱。

在我讲课之后,不少前来听讲的年轻爸爸迫不急待地问我:那什么时期是恋父的特别重要的关键期呢?据我所知,这是一个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不好急于草率地下结论。但据我了解,2岁前后,对于恋父情绪的形成显得特别重要。

这几天我去整理婴儿成长的追踪日记中发现,在我小孙子1岁11个半月的那天,我记载着“恋母与恋父”的一篇日记。现摘录如下,供关心此事的父母参考。

今晨我细读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她在书的第九章第二节讲到言语发展环境时写道:在成人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中,父亲的作用不可忽视。她说:“人们发现,运用儿语较多的为母亲,父亲在护理婴儿中,担当辅助的角色。那么,对婴儿的言语获得方面,父亲则不只是起辅助作用。父亲更敏感于婴儿语言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状况。母亲经常以婴儿的发音能力去反应他们,母亲发出的词语平均长度与婴儿的相接近。父亲则不然。父亲使用的词汇比母亲更多样化,并成短语词的长度,更少去矫正婴儿的话,对婴儿设置更多的语言要求,从而推动婴儿语言向更高的操作水平上发展。”

据我了解,现在不少母亲在使用词汇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比父亲差,有时还会超过父亲。但是,从总体来看,父母在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时,确有不同,由此,我联想到婴儿与父母的依恋状态和特点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这几天观察来看,有两点特别显著。

第一,从时间上看,这几个月我发现我家的宝宝早晚与母亲亲;而白天与父亲亲。他表现为:一清早醒来之后,就喊妈妈,并依偎在妈妈身边,看看妈妈,显得十分温馨。妈妈要上班了,他总希望在妈妈身边多待一会儿,有时与妈妈分离时,还要哭它一场。当妈妈下班之后,他似乎早在盼望着妈妈。到晚上7、8点钟时,不仅要妈妈伴他睡觉,还希望妈妈能轻轻地拍他的肩膀,哼哼儿歌,让他在妈妈身边进入梦乡。可是白天,尤其是周六、周日,他更需要与爸爸在一起。特别在外出活动时,他总要爸爸抱,也许爸爸力气大,抱的时候较为轻松,有较强的舒适感。

第二,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看,宝宝与妈妈在一起,常常更多的是受到妈妈在吃饭和衣著上的照料,平时较多的是听故事、唱儿歌、学认字……而宝宝与爸爸在一起活动的内容较广,方式也呈显多样性。或是带他去看下围棋,或是与他一起去踢小足球,或是与他一起玩电动车,有时还与宝宝一起在床上跤打爬滚,使宝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快和有劲。不仅是室内活动丰富多彩,爸爸还能带他到野外去拓展视野。前几天,我家宝宝由他爸爸带他到外滩去看彩灯,观烟花,还与他一起乘坐游艇,观光浦江两岸的种种美景。这对还不满两周岁的孩子来说,正是其乐无穷,富有新鲜感和带有刺激性。

所以,近两个月来,我发现这孩子叫爸爸的次数与过去相比,频率大有提高;与爸爸接触的亲密度也有明显的进步。我想,随着宝宝岁月的增加,他所要求的活动内容也会不断拓展。在这状态之下,爸爸给予他的活动机会也会比妈妈更多一些。此时,我想宝宝对爸爸的亲近、亲切和亲热感也一定会与时俱进。大有取代母亲之势。

可惜,有不少年轻爸爸对此缺乏了解和认识,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一个恋父的重要的敏感时期,以便积极主动地去与自己的子女增加接触联系,在同玩同乐中增强亲切感,提高亲热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见到有的父亲今天有空,兴致极高时,会与孩子多玩耍几次,而自己工作忙时,或疲劳时,便会以不耐烦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他不知道这样的态度会造成孩子对父亲的疏远,会影响情绪、情感以及日后交往行为和人格发展。

有不少年轻的母亲还告诉我,她的先生将育儿的主要任务完全交给她;而且还不时又责怪她太宠孩子,弄得她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事实上,子女的抚育,是父母应共同担负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父亲应更多的参与教养任务,尤其对男孩子,父亲在这阶段的教育影响作用更大;女孩子恋父情绪也具有不可忽视性。

标签:;  ;  ;  

母爱和父爱是不可替代的_婴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