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校特色培育同成长论文

我与学校特色培育同成长论文

我与学校特色培育同成长

曾颖嘉

文/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2003年,刚大学毕业的我,幸运地走进了这样一所秉承“绿色”教育理念,专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从教十五载,我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也深切体会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重要性。能与学校同成长,是幸福的。

高港节制闸过闸流量自动控制成功运用后,对高港泵站下层流道自流引江的自动控制进行了研发。高港泵站自流引江时,将内河侧下道闸门全开,通过调节长江侧下道闸门开高实现流量控制。控制策略和实现方式与节制闸类似,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因下层流道的闸门启闭速度太快,达2.64m/min,闸门经常不能在设定的高度自动停止,出现自动控制失灵,且启闭机刹车磨损较快。为此,通过对启闭机电机加装变频器,使闸门升降速度降至1.32m/min,实现了自动控制的可靠运行。

课题研究,领我走上学习之路

第一次做课题,是在2012年。在当时学校掀起的“精致教学”小课题研究热潮中,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一起承担了校级课题《“先学后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刚开始,对课题还一知半解的我根本不知从何做起,总觉得课题研究是那样的“高深莫测”,撰写“结题报告”更让我不寒而栗。但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不会写开题报告,不会制定实施方案,怎么办?那就从学习开始吧。

技术背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可以说是起步阶段,但多少取得了一些成果,更为我国的制造生产效率提供了强大助力,可是我们的自动化技术正经历着起步过程,依然存在许多迫切须要精进的方面。而欲要我国自动化技术加速进入兴盛阶段,还要让自动化知识的大众化,当更多的人知道自动化将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便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然后给自动化技术的兴起给予精准的技术支持,让自动化技术取得更大的成果,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我认真阅读了学校分发的课题资料,上网查阅了大量研究案例,以“学习——模仿”的方式开启了我的研究之旅。慢慢地,我又发现,课题研究需要大量理论支撑,尤其要掌握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来指导课题研究,而我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这时我意识到,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为此,我又进一步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通过网上下载,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翻看杂志,聆听讲座,听课交流等多种形式,从多方面、多渠道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一年后,该课题顺利结题,同时还获得了学校“精致教学”小课题研究优秀奖,我也被评为小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虽然此次研究过程比较被动,成果也比较单薄,但却让我懂得了学习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学习能让我们的研究过程少走弯路;学习还能让我们的研究理论更充实,视野更开阔,成果更有说服力。

课题研究,领我走上成长之路

课题研究并不只是为了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积淀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提炼出对教育教学有用的结论,并加以推广、应用。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引用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简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更不能模仿抄袭。必须把开展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我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都要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并在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甚至撰写论文。抓住每一次实践的机会,才能出真知。

一开始做课题,难免会走弯路。研究之初,我也经常犯一些错误。比如只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实施过程的历练;或者等到要交阶段小结或结题报告,才匆忙整理资料,导致很多教学实践活动的时间、过程和感悟都已忘记,结题报告无从写起。经过几次磕磕碰碰之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课题研究必须要有“实践”意识。

另外,研究课题还要有“积累”意识,要边实践边整理。现在每参加完一项活动,我都会及时做好“大事记”,注重日常教学中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例如每次举行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活动,我都会指派一位老师负责记录开课的时间、地点、参加对象、基本情况和评价意见,同时要求开课老师上交课件、教案、录像、现场照片和课后反思。老师们外出学习或者聆听讲座,也要及时做好参会记录,并上交学习体会。这些在研究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都是提炼成果的宝贵资料。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安全发展问题。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除了要增强国内供应保障外,增加海外能源资源供应成了必然选择。如何保障能源进口安全是长期挑战。二是清洁发展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粗放低效发展方式,不仅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如何实现能源清洁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三是低碳发展问题。201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55亿吨,其中我国高达97.6亿吨,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燃煤贡献了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解决这三大问题,需要国家在推动能源革命过程中,针对问题紧迫程度,采取相应策略性手段和措施。

课题研究,领我走上实践之路

2013年,学校申报了“强师工程”重点项目《普通高中教师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很荣幸的成为了核心研究小组的一员。四年多的理论学习、实践和研究,使我对校本研训及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使我对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是我最大的体会。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炉基座线圈将家用220V交流电转变成高频交流电从而在线圈周围空间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图2),当该磁场作用于金属锅底时,会产生电磁感应涡流,当涡流作用于锅底时会使锅具产生热量,最后该热量传导至食物,达到加热的目的。[4]

用心,必然会有所收获。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探索、提炼理论,总结经验,我们开辟了一条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升。教师参加汕头市教学基本功比赛,成绩突出。高三英语、历史、数学备课组荣获汕头市高考备考示范备课组称号。教师在自制教育软件、信息技术技能、教学设计竞赛中频频获奖。

用心,也让我得到了成长。课题研究让我的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时光飞逝,星转斗移。我也从一个在课题工作中只能“打打酱油”的下手,慢慢成长为市级课题、省级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学校课题工作的组织者,“汕头市教学改革先进教师”。

责任编辑龙建刚

标签:;  ;  ;  ;  ;  ;  ;  ;  ;  

我与学校特色培育同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