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探索论文_岳俊瑞

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探索论文_岳俊瑞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在大学高等教育体系中,《微积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当今教育《微积分》课程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文中主要阐述了微积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针对我校学生情况,《微积分》课程改革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微积分;课程改革;教育

一、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教育中《微积分》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应用于世界上各个不同的的学科领域中。从进入21世纪以来,《微积分》的教学力度也越来越强,甚至有很多知识在高中阶段都会涉及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微积分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以下就我校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

(一)学生方面:基础薄弱,初高中基础知识不扎实,如果直接给他们讲授大学的知识,很可能一时间接受不了,导致他们对《微积分》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后直接抄作业;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容易眼高手低,因为虽然是大学的知识,但是毕竟也有一些基本知识,对于简单的,他们认为一看就懂,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做功课。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很紧密,貌似会了但是实际上可能只是表面现象,不一定理解题目的真正考点,或是对题目的知识点只是片面的了解。

(二)教师方面:我校大部分专职教师是年轻教师,首先,教学经验不是足够的丰富,表现为一方面是自身的专业还有待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功课;其次,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真正的需求不是足够的了解,容易走极端,一方面可能对学生过分溺爱,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态度懒散。另一方面,可能对学生管理的太严格,对学生来说,有可能是赶鸭子上架,确实是他们力所不及的,这样也容易导致消极情绪,同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基于我校师生之间各种情况,目前我院正是需要采取《微积分》课程改革,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二、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基于我校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分层教学:将《微积分》教学班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常规班:常规班中有规范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弱化偏难的理论证明,注重基础计算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讲课速度和手法适合大部分学生,同时为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后进行统一考核,按照平时成绩40%(其中考勤10%,作业10%,课堂表现20%)和期末成绩60%计算总评成绩。

提高班:提高班中有规范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针对基础好、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开设《微积分》提高班进行培优教育。提高班主要由外聘教师授课,同时配备年轻教师进行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授课内容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年精心准备和设计的,并配有相对完备的授课教材和辅导资料。

辅导班:教学对象主要是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该部分学生通过辅导班老师更加细致的讲解,消化吸收在常规班中不能理解的内容,达到掌握基本知识,通过考试的目的。教学内容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加强典型习题的练习。对于辅导班的学生,也建立了平时辅导体系。

补考班:由于《微积分》是大一开设,大二至大四成绩不合格的同学累积的人数相对教大,为了使这部分学生避免因为数学影响毕业,可以做大胆的尝试,开设补考辅导班,采取平时成绩占50%(其中考勤20%,作业20%,测验10%)和期末占50%的考核方式。

(二)使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的新式教学法。由于我校学生数学抽象思维来的慢,不能快速接受抽象概念,所以建议在《微积分》课堂教学中先创设具体问题情景、由学生作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思维加速情况下再提出抽象的概念,此时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讲练一体”教学法

讲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讲练教学的应用,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微积分》教学应在前一次课下课时就给学生布置好下次课要预习的内容,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做一个衔接上节和这节内容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再讲新内容,然后再给学生一个与新知识有关的练习,老师再根据出错的地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微积分》课本中的许多概念如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都是从客观事物的某种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因此从实际问题引入概念,甚至给学生提供更为原始的背景资料,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其由知识型转化成能力型。

参考文献

[1]微积分:同济大学出版社,主长青、王红等编,2016年;

[2]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刘家保、陆一南,2012年6期;

[3]关于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探讨:时代教育,刘小舟,2016年13期;

[4]微积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吴赣昌编,2012年。

作者简介:岳俊瑞(1989—)山西忻州人,山西工商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作者:岳俊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大学《微积分》课程改革的探索论文_岳俊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