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当前和21世纪的战略地位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在当前和21世纪的战略地位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在当前及21世纪的战略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战略地位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技术正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提高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对经济运作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方式的变革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是关系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战略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熠熠生辉的经济亮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发达的信息产业就没有经济的繁荣,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体现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战略性产业。

1.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信息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符号、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通过机器处理和传输信息而产生的各种机器编码也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的资源,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而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技术手段,孕育了信息技术,促成了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涉及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的各个过程,如遥感、遥测技术;通信、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磁盘、半导体存储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显示屏技术;针对企业行业的各种信息系统集成技术、针对家庭个人的各种教育游戏软件技术;各种信息服务技术等。

信息产业包括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的生产、应用和服务,即信息技术产业与信息服务业。基础元器件产业、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业,则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造福于人类,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方便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文明。

2.信息技术生产及扩散——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信息技术之所以能迅速产业化,并且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既是适用于各种环境的通用技术,又是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和竞争,都需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起主导作用;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与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密切相关。

信息技术包括生产方面,还包括应用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重点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柔性制造、金融交易系统、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生产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而信息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则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信息服务对象),产业与市场的结合和互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

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从这几项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

(1)微电子技术

1948年,巴丁、布喇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这是信息技术之所以应用到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并产生巨大影响的首要因素。集成电路经历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发展阶段。1975年,穆尔提出了著名的穆尔定律,即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60年代以后,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遵循着该定律,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同样的规律飞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

(2)通信技术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95年波波夫发明了雷电检测器,1896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收发报机,这一系列的发明奠定了通信、广播、电视产业的基础。1965年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70年代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连续工作半导体激光器(1976年)和石英光纤传输(1981年)的应用则大幅度提高了通信的传输能力。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通信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调整。数据业务将取代传统的话音业务成为通信的主要业务,各种通信业务的交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成为通信产业发展的主流。

(3)计算机技术

1937年图灵机的概念和1945年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计算体系结构的提出,促使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当时的计算机占地150平方米,重30多吨,由18000只电子管构成,耗电几百千瓦。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今天的个人微机功能已远远超过六、七十年代大型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已经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音、图像以至知识等多种信息,应用领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硬件、软件产业。现在,传统的主机/终端系统和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的概念已经被面向系统的服务器和面向用户的客户机构成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所代替。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微处理器嵌入了千万设备之中,形形色色的计算机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4)网络技术

1969年,美国建成了连接四个大学实验室的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因特网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广泛应用了这两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创造了远远大于这两个领域简单叠加的应用空间。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到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提供了以低廉成本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网络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产业。网络新技术还引发了在宽带网络技术方面的竞争,带动了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新应用的发展,促使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信息内容产业、消费电子产业趋于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和数学计算,发展成多门类、多用途的信息服务产业,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地改变着传统工业的面貌;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商贸自动化技术,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的地理信息;信息技术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潮。面向个人、面向家庭的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多媒体技术、各种新的智能化应用系统和服务软件、以及传统信息服务的多样化趋势,则创造了大量新的产业发展机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而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刺激新需求的不断产生,这反过来又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而给信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信息技术突破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剧国家和企业间的竞争,引起观念意识的更新,并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扩散过程中的扶持,以及消费需求对信息产业的拉动,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扶持、技术的推动、需求的拉动可以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推动力。

3.信息技术及产业的战略地位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的形态、经济的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有变革作用。信息技术加剧了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衡量综合国力最重要的因素。信息技术及产业在当前具有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腾飞有明显的牵引作用。信息生产本身就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而信息服务更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8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远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当前,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首推美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其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速度的3倍。信息产业对经济的重大贡献不只是其产值本身。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自50年代以来一直下降,但1992年以后的逐年回升正是依靠了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信息产业提供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速度3倍于美国出口总速度,为减少美国外贸逆差作出了巨大贡献。信息产业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使整个经济的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提高。总之,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美国经济两低一高(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的健康发展,信息产业使美国经济增速增加一个百分点,通胀率减少一个百分点,失业率维持在4.5%的低水平。

信息产业也是欧盟成员国的战略产业。正是由于信息通信产业在近年的蓬勃发展,西欧的经济才增强了活力。

在日本,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如消费性电子产品、生产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最大主导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增强竞争力,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产品在管理、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库存、缩短反应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市场风险。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如果企业缺乏有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就不可能及时针对市场动态做出正确的决策,处于被动的地位。

(2)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手段,有效地促进着社会进步。人们通过各种方便的方式接入社会的信息网络之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而数据、图像和语音信息的融合,更使得人们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巨网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

计算机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教育、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实现了在家上班,这对缓解交通拥挤、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近期发展起来的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则对加速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在信息传递和获取方面存在的便利,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它还有着更深的潜在作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使社会更加开放,有助于全人类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可以减少由于地域差别、经济发展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传统的文化与文明正在改变,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变化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

(3)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战争是全面信息化基础上的战争,海湾战争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被人们比喻为“硅片上的战争”。当前,各国军队改进装备的重点越来越放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队伍快速响应能力、战场及战略情报收集能力、后勤补给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武器的精度、机动性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还将使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更加尖锐。当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正充分利用其在信息领域的优势,大肆推行其“文明”。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正受到威胁,对国家安全也是一种间接的威胁。

由于信息技术及产业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都将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并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

4.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措施

(1)美国

美国是信息技术的强国,也是最大受益者。政府扶持、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推动力,美国都具备。首先,美国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有利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半导体、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等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域,美国都是最先进的。美国信息技术的消费需求很旺,包括组织和个人的最终消费以及企业和机构的信息技术设备购置。

美国政府在美国信息技术开发和扩散中起了积极作用。美国政府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研究和保障方面,其中,国防工业起主导作用。美国的政府采购为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提供了初始市场。因特网的前身APARNET就是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出于国防需要而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真正起点NSFNET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研及教育网络。美国信息技术的扩散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共享主机、超级计算机和分摊信息高速公路费用,大力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化,在信息技术扩散和计算机教育中起了关键作用。国家标准和技术局是联邦政府推动信息技术扩散的主要成员,通过诸如先进制造技术项目等综合机制来实施技术扩散行动。近年来,美国的技术政策更是把信息技术的扩散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对通用技术的重点资助、激励私营部门的研究开发、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应用等措施,使得美国不断出现新的信息技术,并且迅速产业化。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全面发展信息产业,并致力于发展高档次产品和扩大信息服务,增加附加值。从材料、器件、系统到网络,从产品到服务,美国均长期保持优势。美国政府实施高性能计算机和下一代因特网计划,产业界则正在开发更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克林顿决定增加信息技术研究投资,在2000财年预算申请中将这项预算增加28%。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受命对信息技术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该委员会建议,已经着手制定“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IT[2])。

(2)欧盟

欧盟成员国则以统一的电信市场促进竞争,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他们也注意增加风险资本供应,认为建设信息社会是扩大需求的手段。这些措施使欧洲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1996年,欧盟提出在欧洲各国科技网络之间建立高速联网,参与者有欧洲19个国家的国家科研网络和欧洲10家主要的电信公司,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使欧洲的科研力量形成一个协作而互惠的整体。主要电信公司的参与对以后的统一电信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欧盟于1998年全面开放其电信服务市场,使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结果则是电信服务价格下降,服务质量提高。欧盟希望到2005年其信息产业能够基本赶上美国。现在,欧盟除有老牌的荷兰飞利浦、法国汤姆森之外,也产生了一些新星,如德国软件巨人SAP、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等,新的电信服务公司更如雨后春笋。欧洲人在电信设备上大做创新文章,在移动电话方面已经超过美国。

欧盟还将继续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在欧盟的第五个框架计划中,信息技术领域经费为36亿美元,约占总经费的21%。

(3)日本

日本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政府部门协调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本从6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取得辉煌成就。到80年代,日本的信息技术产业可以说是和美国并驾齐驱了。

但随着信息技术从“模拟时代”转向“数字时代”,日本的信息产业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现在,同美国和欧洲相比,其信息产业已经相对落后。

究其原因,日本信息产业在以上所述三方面的推动力都有所欠缺。日本通产省在1997年的一份文件中说,美日经济状况在90年代有很大差异,原因之一就是两国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不同。日本的信息技术投资不足,也是日本经济恢复乏力的原因之一。日本信息技术投资仅占GDP的2%,而英、美各为3%和4%。投资不足造成了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落后,而技术的落后又导致了产业的落后。近几年日本经济的滑坡使得日本的信息技术需求不足,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购置不够积极,计算机和半导体销售量均为负增长。而且,日本电信市场仍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垄断,电信服务价格高,反过来影响了对因特网的使用。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也在反思。为了扩大市场,发展信息产业,日本制定了1999年度发展信息产业实施计划,其重点有三。第一是人才投资计划,即提高人们使用信息的能力。第二是产业领域、公益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推进计划,目的是加速信息技术逐步向社会活动渗透的步伐。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以适应高度信息通信社会的高速、大容量、高质量、低价格网络的配备。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彻底实施,那么,政府扶持、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这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推动力都可以大大增强。

(4)印度

印度整个信息产业仍十分落后,但因全力发展软件产业而令世界瞩目。就规模来看,印度目前已成为世界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出口大国。目前全国约有700多家专业软件公司,有2000多家公司从事与软件有关的业务。1998年其软件产业的总产值为22亿美元,出口额达18亿美元。按照印度官方的估计,2000年印度软件出口将达到20亿美元。就增长速度看,在过去十年间,印度软件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2.35%。而且这种高速的增长势头并未受到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也基本上没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

在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鼓励下,印度政府在1998年7月又抛出“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计划,目标是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在2008年实现印度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500亿美元的目标。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提交给政府的报告提出了108条建议,已经得到内阁批准。其要点包括一手抓信息技术产业,一手抓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扬长避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软件和服务;提高公众信息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向农村渗透;政府部门做表率,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利用等等。

目前,印度政府已经授命信息、广播、通信、电子、财政、国防、人力资源开发等九个部门,就此计划的具体实施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形成全面实施此计划的“国家信息科学政策”。

从这些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都针对自身的情况,为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而积极努力。信息技术及产业不仅在当前具有战略地位,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还会具有相当的战略地位。

信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基本资源,应该让人感到不可或缺,但又很普通。即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又不会让人们为缺乏专业知识而费神。目前的信息技术还远没达到上述要求。因此,信息技术还存在无限的发展空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21世纪还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标签:;  ;  ;  ;  ;  

信息技术在当前和21世纪的战略地位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