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七应用于妊娠宫腔积液的体会论文_陈苗苗

浅谈三七应用于妊娠宫腔积液的体会论文_陈苗苗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应用于妊娠宫腔积液的体会。方法:通过选择临床典型病例的分析,从中医药效及现代药理探讨三七的作用。结果:对于妊娠宫腔积液的患者,多从肾虚血瘀考虑,治疗上以补肾化瘀止血为主,随症加减。对于妊娠宫腔积液的患者,少佐三七化瘀止血加强保胎作用。结论:临床上运用三七治疗妊娠宫腔积液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宫腔积液;妊娠;补肾;化瘀止血;三七

【中图分类号】R27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297-02

随着近年妊娠期超声波检查的普及,对妊娠期妇女行常规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宫腔内、宫壁与胎膜(或妊娠囊)之间,有一无回声区,即绒毛膜下血肿,亦可称宫腔积液[1],宫腔积液是先兆流产的一种表现方式,本病多发生在妊娠8~33周。少量宫腔积液可自行吸收,反复长期大量积液易导致感染、流产、胎膜早破、早产、胎儿发育迟缓等风险增加。

卢亦彬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多年,治学严谨,临证经验丰富,擅治各种妊娠合并症等。笔者在跟师学习期间,多次碰到妊娠宫腔积液的患者。卢亦彬主任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三七,并根据患者兼症随症加减治疗妊娠宫腔积液,收效显著。现选卢亦彬主任医师治疗妊娠宫腔积液的典型案例1则,具体介绍如下:

杨某某,女,24岁。因“停经13周,阴道出血1次,腰酸半天”入院。平素月经周期32天,经期7天,经量中,色暗红,质中,无明显血凝块,有痛经,末次月经为2015年9月7日,量色质如前。10月5日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10月21日本院B超示:宫内早孕,确认妊娠。患者12月5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少许暗红色阴道出血,无下腹紧缩感,无腹痛不适,无腰酸不适,当日即止。12月7起出现腰酸不适,无阴道出血,无下腹紧缩感,无腹痛不适,遂至我院门诊查B超示:宫内单胎存活 宫腔积液。门诊医师拟“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收住入院。生育史:0-0-3-0,2012年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1次,2013年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次。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精神可,甲状腺不肿,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浊(-),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无殊。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滑。辅助检查:2015年10月21日本院B超示:宫内早孕(约6-周,可见小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2015年12月7日本院B超示:宫内单胎存活(约12周,双顶径21mm,股骨长8mm,胎心搏动规则,胎动可见,羊水中等量。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成熟度0级。NT<1.2mm)。宫腔积液(考虑积血可能,71*29*39mm)。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胎动不安病 肾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1)先兆流产 (2)习惯性流产。入院后予以完善相关检查,予以口服地屈孕酮片、维生素E丸保胎治疗,口服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畸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药内服:以固肾益气化瘀安胎立法,主方寿胎丸加减,方药如下:

续断15g 桑寄生15g 盐杜仲15g 菟丝子15g 生白芍15g 党参15g

黄芪15g 苎麻根15g 山药20g 仙鹤草15g 陈皮6g 竹茹9g

三七片3g 荆芥炭10g 侧柏炭15g 白及15g

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两汁混合,共取汁300ml,分2次,温服,每次150ml,共7剂。

患者住院期间无明显阴道出血,无下腹紧缩感,无腹痛不适,无腰酸,无其他不适,后续守上方*7剂*3周。2016年1月2日本院复查B超示:宫内单胎存活(约16+周,子宫增大,宫腔内见一胎儿回声,双顶径36mm,股骨长21mm,胎心搏动规则,胎动可见,羊水中等量。胎盘附着于子宫底前壁,成熟度0级)。B超提示未见宫腔积液,后患者出院。

按语:《傅清主女科》认为“摄胎受孕在于肾脏先天之真气”,说明了肾在妊娠过程中的重要性。肾为先天之本和五脏之本,肾主生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属于肾,故肾中精气充盛,冲任二脉气血旺盛,才能够摄胎养胎。肾气充盛则胎有所系,肾阴充盛则胎有所养,肾阳盛则温煦胎元,所以胎元稳固。此患者3次胚胎停育史,属滑胎病,考虑肾虚胎元不固引起。妊娠以后,胎居胞宫,全赖母体阴血滋养,血行通畅,气血下注胞宫以养胎儿,才能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患者此前3次胚胎停育史,胞宫受创,易致瘀血停留胞宫,瘀血内阻,血行瘀滞,则胎元失养。宫腔积液乃有形病理产物,滞留宫内,不仅有碍气血运行,亦影响新血化生,胎失濡养,易致胎元失固。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胞胎,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胞胎,胎无血养,故小产。”

卢亦彬主任医师治疗该患者以补肾安胎为主,化瘀止血为辅。故予以寿胎丸为基础方药加用化瘀止血之药。寿胎丸是清代张锡纯专治滑胎方,张氏以“肾旺自能荫胎”之理而立。该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党参与之相配,益气养血。两药合用,共壮胎元以安胎,是为君药。臣药陈皮健脾渗湿,黄芪益气,协党参益气健脾;白芍养血和营;桑寄生养血强筋骨,以使胎气强壮而安胎。佐药川断、杜仲为补肾要药,固冲安胎。竹茹清热安胎,苎麻根清热止血安胎,荆芥炭、侧柏炭、白及、仙鹤草收敛止血;三七化瘀止血,使血止胎安。诸药共奏固肾益气化瘀安胎之功。

此方中少佐三七亦化瘀止血,于此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七乃行止之药也,既善化血,又善止血,散瘀止血,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乃化瘀止血良药。《万氏妇人科》止漏绝神丹称:“此方妙在三七根,乃止血神品。”《医学衷中参西录》言“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化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患者B超提示存在宫腔积液,考虑为宫腔积血,根据中医理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该方中加用三七以化瘀止血。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中相关现代药理:国内外学者对三七的止血活血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明三七的止血活血作用是通过多方面作用实现,三七能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酶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缩增加血小板数等。三七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促进纤溶的作用,因此具有活血作用。可见三七对于血证的作用是双向性的,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另三七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同时不干扰正常的免疫反应[2]。

多数医家认为对于妊娠妇女主张以静制动,而禁用化瘀止血等功效的药物。卢亦彬主任医师认为,不应拘泥于安胎慎用化瘀止血药,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然要中病即止。在临床过程中根据患者症状,在补肾安胎方中加入化瘀止血之品,往往能取得一定疗效。笔者希望通过该文对三七的中医及现代药理分析,给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傅益斌,杜和春,阮雅文.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妊娠结局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2),113-115.

[2]钟晓凤.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7(6),116-117.

论文作者:陈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

标签:;  ;  ;  ;  ;  ;  ;  ;  

浅谈三七应用于妊娠宫腔积液的体会论文_陈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