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研究论文_胡凤义

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研究论文_胡凤义

淮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城市是人类聚居的载体,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地区。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对此进行的研究也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本文从人性化规划、生态城市、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等几个角度,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个性化;方向

引言

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综合体,由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称其为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监测和调控等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了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1、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结构按组团状布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消除摊大饼式向外发展,许多城市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用地发展战略。组团之间保留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力求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城市组团。

城市呈集群态发展。我国拥有13多亿人口,且大多居住在中东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城市数量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还将涌现出新的城市群。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

城市郊区化趋势加快。郊区化趋势在前几年已经初现端倪,经历了短暂的起步期后,近年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等部分一线城市郊区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随着一线城市地铁、轻轨、城际轨道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普通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住宅选址的自由度提高很多,而且城市郊区大盘的出现,使郊区商业配套逐步成熟。

2、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方向

生态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依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这样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城市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求无论位于何地、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公平均等。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对环境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完成对人的服务的时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在各项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上要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帮助。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关注好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生命线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安全、重大气象灾害预防等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质量,使之城市发展相适应。人性化的方向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关注点。

3、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和发展生态经济、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等。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按照上述指标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考虑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并且要体现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要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合理布局;然后是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最后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就是保护和提升。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从实践经验看,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可行之路。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

4、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特点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差异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环境中的日照、湿度、风向、温度、风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质等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文化特征中的社会体系、生活方式、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

依托社会文化特性、自然地理环境、突出地域特色,也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会在城市规划设计者的手中,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其中更好地利用城市现有的地域特色,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条件,区分优劣,博采众长,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选择。城市不仅是居住地,更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其更加和谐,更具生机和活力,并且不同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是地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现实命题。

对于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古城,在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策略,规划和设计要放眼全局,协调好改造与保护间的关系。二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城市未来定位与发展最为最终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确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景观的保护内容。三是要遵循留有调整空间的策略,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是当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沉淀。然而城市建设是连续的过程,很多规划和设计无法一步到位,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和具体。

总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现这些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结语

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生态化、地域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者在实际规划中把握方向,拿出更具特色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孟欣慧.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2.

[2]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2,5.

[3]刘昌盛.浅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

论文作者:胡凤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研究论文_胡凤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