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五大支持策略_区域活动论文

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五大支持策略_区域活动论文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五大支持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户外论文,幼儿论文,自主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爱玩游戏,尤其是户外游戏。但在日常的户外游戏中,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要么是教师比较“高控”,要么是“放羊式”活动。那么,怎样充分发挥户外游戏的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等优势,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并得到全面发展呢?根据我园实际,谈谈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5个支持策略。

      一、游戏场地适宜幼儿活动

      1.创设情景式的生态环境

      利用幼儿园山坡、树林等独特地形,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情境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比如在孩子们喜欢的小山坡和凉亭处投放帐篷、圆筒、砖块等,形成有补给有战场的“野战部落”,孩子们可攻可防,还可以挖渠,用砖块建造防御工事等。在小树林里,给孩子们用链条和木头搭建小树屋,孩子们从绳梯爬到树屋,在树上树下穿行,在相对隐蔽的树林里“打怪兽”,让幼儿在情境式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户外自主游戏的快乐。

      2.配备综合性的大型设施

      大型玩具等设施发展幼儿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平衡、爬、滑、钻、跳等,因此只需要投入轮胎、软垫、沙包等器材,增加平衡、匍匐和投掷的能力;也可将幼儿园的走廊改为“生态部落”,挂上长绳、木条、大沙包,幼儿可以吊,也可以打,发展手部的力量;在走廊两边建竹梯,可以供幼儿爬上顶端;在走廊两侧设人影墙,幼儿可以在人影墙中穿来钻去;而在玩沙池旁边投放竹梯、轮胎等帮助幼儿在玩沙时建构,也利于幼儿开展沙上的探险活动。在大型设施之间,用梅花桩、平衡木等嵌入,达到场地之间连接成整体,增强趣味性的目的。

      3.投入趣味性的小型器械

      园所里的边边角角,由于场地较小,伸展不方便,以前户外活动时,幼儿愿意去。为此,增加了一些趣味项目,利用纵高和转角优势,设置了“攀爬墙”“攀爬网”“游戏躲避区”,这些区域因为有墙壁的保护,反而有了安全性。能躲进小小的角落休息,也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二、游戏内容指向动作发展

      在选择和设计户外游戏的内容时,结合《指南》中儿童健康领域的发展要求,我们既着力于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努力平衡幼儿动作发展的全面需求。

      1.内容设置全面性

      游戏内容的设计要全面考虑幼儿走、跑、跳、投、钻、爬、攀、平衡等发展要点,并要“随季节的变换调整运动量”,阶段性地调整运动内容的架构,最大限度地适应幼儿的运动水平和运动需求。因此,我们根据园所的情况将户外区域分为12个区,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动作发展需求,幼儿可以混班、也可以混龄自主选择内容。

      2.内容搭配适宜性

      为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运动需要,在划分设置活动区域时,我们还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各区域中都设有不同活动量的项目,内容设置中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项目,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或是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幼儿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兴趣来进行自由选择与尝试。

      3.内容选择的阶梯性

      我们考虑到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按照阶梯性布局户外游戏:小班活动量较小,有形象可爱的户外玩具、小型器械等,也有戴上头饰情景扮演的游戏;中大班活动量较大,如野战、汽车俱乐部等大型场景,孩子置身其中,自己探索解决困难,并尝试合作,具有一定挑战性。

      三、游戏材料体现自然互动

      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目标以及运动兴趣、混龄的意图等投放相对合理的运动材料。

      1.天物结合

      我们在每个区域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大自然的自然元素,如,沙、木桩、树木、草地等,又将竹梯、轮胎、水管、绳子等常规运动器材投放到相应的区域中,使其与自然元素巧妙结合,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地进行整合设计,让幼儿更好地与自然互动。

      2.分合有致

      我们在每个区域所提供的材料,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又能使他们很好地进行异龄交往。例如,在野战部落,我们将地面平板车绑上麻绳,创设“转移伤员”的情境,一人坐在平板车上,一人边走边拉,使大小年龄的孩子非常自然地共同投入到游戏中,并且体验到异龄交往的快乐。

      3.张弛有度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发展的动作技能目标,我们在设计内容时,将它分为规定完成内容与自主选择内容。例如,攀爬区,目标是让幼儿尝试学习匍匐爬行,可以将爬行类的器械融入到每一组攀爬区的游戏项目中,让匍匐爬行潜移默化地成为本次活动的指定完成项目,并根据幼儿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高度,供幼儿自由选择尝试。

      四、游戏形式促进运动兴趣

      在场地和器械的保障下,我们开始尝试打破以往“一刀切”的活动组织方式,实行混龄的运动模式,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与场地、自由选择游戏同伴与教师。

      1.自选式户外运动区域

      在晨间活动中同时开放12个运动区域,让幼儿从踏入幼儿园起就能自主选择参与运动活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牵手”,引导幼儿“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例如,平衡区中,当能力弱的幼儿无法保持平衡或不敢尝试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或是在一旁扶着幼儿共同前进。

      2.结对式大型混龄玩具

      除了晨间的户外混龄游戏外,每周我们还开放大型混龄玩具游戏时间,全园17个班级采用“自由结对”的方式形成6组结对班,按照区域场地的大小和班级数量确定每天两组班级进行游戏。不同班级的幼儿佩戴不同颜色的手环,以此来帮助教师观察不同班级、年龄幼儿的交往情况。这种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3.主题式户外趣味游戏

      户外游戏中除了低结构的幼儿户外自主活动以外,当然也包括一些规则性游戏。这些游戏如果全由孩子自己探索是无法开展的,但以集体教学方式进行又过于高控。为了避免集体游戏中的单一性,我们采用“主题式”游戏,在一个时间段内,以一个班为单位创设一个游戏主题,如“老狼几点了”“荷花几月开”“猫捉老鼠”等,幼儿可以自选一个游戏主题,每个区的老师负责指导幼儿先了解这个游戏的规则,再请孩子自己玩。当孩子学会了一个游戏以后,也可以再选择别的游戏。

      五、游戏指导科学有效

      1.观察先行

      自主式户外游戏中教师不是忙碌的穿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者,而是站在幼儿的背后,沉静、耐心的观察者。全面观察需要三整体和三细微相结合。

      三整体是指整体观察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水平。整体观察游戏环境主要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中的户外游戏场地和创设的游戏情境能否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是否适宜幼儿开展户外游戏。精神环境指游戏氛围,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提高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整体观察游戏材料,看游戏材料是否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能否调动幼儿积极性;整体观察幼儿游戏水平,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来衡量内容设置的适宜性。三细微,即观察幼儿的活动兴趣、同伴间的交往合作、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细微观察幼儿活动兴趣,通过幼儿活动时的情绪、表情、动作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从而对游戏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要观察个别幼儿的游戏情况,如不主动的幼儿、能力弱的幼儿、运动量过大的幼儿等;细微观察同伴间的交往合作,如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纠纷,就要通过观察分析纠纷的原因,若是客观环境造成,则需要教师对环境进行调整,若其他原因引发,那就要与幼儿一起分析、协商;细微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幼儿在活动中有的盲从、有的独立、有的能坚持游戏、有的不停变换材料和游戏区域,在这些幼儿的表现中都可以发现孩子的自主性水平。

      2.适当支持

      支持策略是一项重要的指导策略,是以支持幼儿主动活动、消除幼儿活动障碍为宗旨的指导方式。

      物质支持:除了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游戏环境,还需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主要是低结构的材料,孩子们可进行象征性替代,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比如:轮胎、管道、仿真砖、绳网、木板等。孩子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探究、改造做出自己需要的物品,展开情境性的游戏活动。比如在“工匠部落”,孩子们用仿真砖构建不同的碉堡。当孩子们兴趣渐淡,教师又投放了海洋球,孩子们随即用海洋球当炸药,开始向碉堡投掷,一防一守,玩得不亦乐乎。

      精神支持:每个幼儿的性格、能力不同,他们在游戏中就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特别是一些胆小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无论是能力上的障碍,还是心理上的障碍,教师都应适时适当鼓励、赞赏帮助他们消除活动障碍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勇于尝试和挑战新的游戏。赞赏的方式很多,如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微笑的眼神、点头或竖起大拇指等,都可以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行动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行动支持。从而最终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无论是何种支持,教师都要对幼儿的活动有一定的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3.参与体验

      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可以起到鼓励和带动幼儿的榜样作用。

      (1)暗示型参与。当孩子初次接触材料不知道如何使用而视而不见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导他们模仿。让孩子们能从教师的行为中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多的游戏方式。

      (2)激趣型参与。有些器械和玩具需要在教师参与下不断提高、变换、改变方式,增强挑战性,才能让孩子们保持持续的热情。比如在“赛车部落”里,一直来来去去绕圈骑行、加油、休息。在玩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觉得没有意思,选择的人数也减少了。为此,教师孩子们商量增加一个训练场,孩子们必须在上路前进行驾校考试:过龙门、绕s弯等,又在路上增加了红绿灯、单行线等标志。教师先以“警察”身份参与游戏,再请孩子来当“小警察”,孩子们的激情更高了。

      (3)互动型参与。对一些性格内向、自信心较低的幼儿来说,主导式的教师形象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变得拘谨胆怯,使活动受到局限。这就需要教师作为他们的同伴融入他们的游戏,以自身的“动”引导幼儿的“动”。教师参与游戏就如蹲下身子来与幼儿说话一样,密切的师幼情感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教师的亲切和关注,把教师看作是一个可以亲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这样的游戏氛围能让幼儿更自在地游戏。

标签:;  ;  ;  

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五大支持策略_区域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