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数据修正对若干问题的影响_弹性系数论文

GDP数据修正对若干问题的影响_弹性系数论文

GDP数据修订对若干问题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数据论文,GD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利用经济普查资料计算的2004年GDP数据。2006年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以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为依据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的结果。从两次公布的结果看,1993~2004年,我国GDP的总量、结构和速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总量上看,经济普查年度GDP上调了23002亿元,上调比例为16.8%;1993~2003年,GDP年均上调了7418亿元,年均上调比例为8.3%。从结构上看,经济普查年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1.9%调整为40.7%,提高了8.8个百分点;1993~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年均提高了4.5个百分点。从速度上看,经济普查年度GDP增长速度从9.5%修订为10.1%,提高了0.6个百分点;1993~2003年,GDP增长速度年均提高接近0.5个百分点。本文对经济普查之后GDP数据的修订对有关问题的影响进行探讨。

由于经济普查之后,1993~2004年的GDP总量、结构和速度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所有与GDP有关的重要指标的数据也就都发生了变化。

一、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

宏观税负指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比率。它表示一个单位GDP所对应的税收收入的数量,反映一个国家税收负担的轻重。宏观税负越大,税收负担越重,反之则越轻。

税收弹性系数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现价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表明现价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税收收入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反映税收收入增长与现价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税收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年宏观税负与上年持平;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则当年宏观税负比上年上升;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年宏观税负比上年下降。

表1列示了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我国1993~2004年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数据。

表1 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比较表

年度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系数

修订后修订前 差额 修订后修订前差额

1993 12.04 12.29 -0.25 0.93 0.97 -0.04

1994 10.64 10.96 -0.32 0.56 0.59 -0.03

1995 9.93 10.33 -0.40 0.68 0.71 -0.03

1996 9.71 10.18 -0.47 0.85 0.90 -0.05

1997 10.43 11.06 -0.63 1.75 1.98 -0.23

1998 10.97 11.82 -0.85 1.82 2.40 -0.58

1999 11.91 13.02 -1.11 2.45 3.23 -0.78

2000 12.68 14.06 -1.38 1.67 1.97 -0.30

2001 13.95 15.72 -1.77 2.05 2.46 -0.41

2002 14.66 16.77 -2.11 1.57 1.89 -0.32

2003 14.74 17.05 -2.31 1.05 1.16 -0.11

2004 15.12 17.66 -2.54 1.17 1.25 -0.08

从表1可以看出,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后我国历年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都下降了。宏观税负,2004年下降了2.54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1.18个百分点;税收弹性系数,2004年下降了0.08,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0.25。这表明,1993~2004年我国的宏观税负轻于原来的数据表现。

二、M2/GDP和M2对GDP的弹性系数

M2/GDP,即广义货币与GDP之间的比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每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所对应的广义货币的数量,反映广义货币与GDP之间的关系。M2/GDP越大,表明单位GDP所需要的广义货币的数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M2对GDP的弹性系数指M2增长率与现价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表示现价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M2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反映M2增长与现价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M2对GDP的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年M2与GDP之间的比率与上年持平,说明当年单位GDP所需要的广义货币的数量与上年持平;如果M2对GDP的弹性系数大于1,则当年M2与GDP之间的比率比上年上升,说明当年单位GDP所需要的广义货币的数量比上年增大;如果M2对GDP的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年M2与GDP之间的比率比上年下降,说明当年单位GDP所需要的广义货币的数量比上年减少。

表2列示了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我国1993~2004年的M2/GDP数据和1994~2004年的M2对GDP的弹性系数数据。

表2 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M2/GDP和M2对GDP的弹性系数比较表

年度 M2/GDP(%) M2对GDP弹性系数

修订后 修订前 差额 修订后 修订前 差额

1993 98.71 100.71 -2.00

1994 97.36 100.35 -2.99 0.95

0.99

-0.04

1995 99.93 103.89 -3.96 1.13

1.18

-0.05

1996106.91 112.09 -5.18 1.48

1.57

-0.09

1997115.22 122.20 -6.98 1.78

2.02

-0.24

1998123.81 133.38 -9.57 2.14

2.85

-0.71

1999133.70 146.10 -12.40 2.37

3.06

-0.69

2000135.68 150.46 -14.78 1.16

1.37

-0.21

2001144.36 162.67 -18.31 1.68

2.00

-0.32

2002153.75 175.91 -22.16 1.73

2.07

-0.34

2003162.88 188.45 -25.57 1.52

1.69

-0.17

2004158.38 184.99 -26.61 0.82

0.88

-0.06

从表2可以看出,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后我国历年M2/GDP和M2对GDP的弹性系数都下降了。M2/GDP,2004年下降了26.61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12.54个百分点;M2对GDP的弹性系数,2004年下降了0.06,1994~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0.27。这表明,1993~2004年我国单位GDP所需要的广义货币的数量低于原来的数据表现。

三、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贸易弹性系数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进出口总额与GDP之间的比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每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所对应的进出口总额的数量,反映进出口与GDP之间的关系。对外贸易依存度因进出口总额口径的不同而不同。人们常常用货物进出口总额来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但是,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世界科技水平、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正在迅速地发展,利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更加完整和合理。本文下面所讲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是采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口径。

对外贸易弹性系数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现价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表明现价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进出口总额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反映进出口总额增长与现价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对外贸易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与上年持平,说明当年单位CDP所对应的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如果对外贸易弹性系数大于1,则当年对外贸易依存度比上年上升,说明当年单位GDP所对应的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大;如果对外贸易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年对外贸易依存度比上年下降,说明当年单位GDP所对应的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

表3列示了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我国1993~2004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贸易弹性系数数据。

表3 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贸易弹性系数比较表

年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弹性系数

修订后修订前差额修订后 修订前 差额

199330.15 30.76 -0.61

0.850.89

-0.04

199441.22 42.49 -1.27

2.382.47

-0.09

199538.81 40.35 -1.54

0.720.75

-0.03

199638.06 39.90 -1.84

0.870.92

-0.05

199739.01 41.38 -2.37

1.251.41

-0.16

199836.39 39.21 -2.82 -0.04

-0.060.02

199937.69 41.19 -3.50

1.612.08

-0.47

200044.24 49.06 -4.82

2.823.32

-0.50

200l43.08 48.54 -5.46

0.720.86

-0.14

200247.70 54.57 -6.87

2.222.65

-0.43

200356.91 65.85 -8.94

2.692.99

-0.30

200465.36 76.33-10.98

1.992.12

-0.13

从表3可以看出,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后我国历年对外贸易依存度都下降了,除个别年度外,历年对外贸易弹性系数也都下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2004年下降了10.98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弹性系数,2004年下降了0.13,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0.19。这表明,1993~2004年我国单位GDP所对应的进出口的总额数量低于原来的数据表现。

四、单位GDP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弹性系数

单位GDP能源消耗即能源消耗量与不变价GDP之间的比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每生产一个单位不变价GDP所消耗的能源的数量。单位GDP能源消耗越高,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指能源消耗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表示不变价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能源消耗增长多少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如果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等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上年持平;如果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大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上年上升;如果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小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

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1999年至2004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数据进行了修订,表4列示了GDP数据和能源消耗总量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我国1993年至2004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数据。

从表4可以看出,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修订后的我国历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都下降了,多数年度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也都下降了。单位GDP能源消耗,2004年下降了0.15个百分点,1993年至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0.14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弹性系数,2004年下降了0.01,1993年至2004年(1997、1998、1999年除外)年平均下降了0.04。这表明,1993年至2004年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能源的数量低于原来的数据表现。

五、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它表示单位GDP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数量,反映国家对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持程度。

表4 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单位GDP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比较表

年度 单位GDP能源消耗(%)能源消耗弹性系数

修订后修订前差额 修订后

修订前差额

1993 2.22 2.40 -0.18 0.45 0.47 -0.02

1994 2.08 2.25 -0.17 0.44 0.46 -0.02

1995 2.00 2.18 -0.18 0.63 0.66 -0.03

1996 1.93 2.11 -0.18 0.59 0.62 -0.03

1997 1.75 1.95 -0.17

1998 1.56 1.71 -0.15

1999 1.46 1.57 -0.11 0.16

2000 1.40 1.46 -0.06 0.42 0.02 0.40

2001 1.33 1.40 -0.07 0.41 0.47 -0.06

2002 1.30 1.42 -0.12 0.66 1.19 -0.53

2003 1.36 1.50 -0.14 1.53 1.61 -0.08

2004 1.43 1.58 -0.15 1.59 1.60 -0.01

注:本表中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利用修订后和修订前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不变价CDP数据和附表1中的修订后和修订前的能源消耗总量数据计算,修订后和修订前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不变价GDP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GDP历史数据修订资料;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利用附表1中的修订后和修订前GDP增长率数据和能源消耗增长率数据计算。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率与现价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表示现价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反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与现价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CDP的比重与上年持平,说明当年单位GDP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数量与上年相同;如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大于1,则当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上年上升,说明当年单位CDP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数量比上年增大;如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上年下降,说明当年单位GDP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数量比上年减少。

表5列示了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我国1993年至200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数据。

从表5可以看出,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后我国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都下降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04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1993年至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0.08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2004年下降了0.10,1993年至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0.30。这表明,1993年至2004年我国GDP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份额低于原来的数据表现。

六、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经常被用于分析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之间的关系。表6列示了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上述宏观经济指标数据。

从表6可以看出,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后我国历年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都下降了。

表5 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比较表

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

修订后 修订前差额 修订后 修订前

差额

1993

0.700.72-0.02 0.810.84-0.03

1994

0.640.65-0.01 0.650.67-0.02

1995

0.570.60-0.03 0.530.55-0.02

1996

0.570.60-0.03 0.940.99-0.05

1997

0.640.68-0.04 2.362.67-0.31

1998

0.650.70-0.05 1.201.58-0.38

1999

0.760.83-0.07 3.714.88-1.17

2000

0.901.00-0.10 3.003.54-0.54

2001

0.951.07-0.12 1.561.87-0.31

2002

1.071.22-0.15 2.412.91-0.50

2003

1.131.31-0.18 1.521.68-0.16

2004

1.231.44-0.21 1.571.67-0.10

注:本表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利用附表1中的修订后和修订前GDP数据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数据计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弹性系数利用附表1中的修订后和修订前现价GDP增长率数据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率数据计算。

表6 GDP数据修订前和修订后的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比较表

年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外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修订后

修订前差额 修订后

修订前 差额

修订后 修订前 差额

199312.3112.56-0.25 13.6313.90 -0.27

2.46

2.51

-0.05

199410.8311.16-0.33 16.6017.11 -0.51

2.44

2.51

-0.07

199510.2710.67-0.40 14.6415.22 -0.58

2.32

2.41

-0.09

199610.4110.91-0.50 13.5814.24 -0.66

2.35

2.46

-0.11

199710.9511.62-0.67 13.7514.58 -0.83

2.36

2.50

-0.14

199811.7012.61-0.91 14.3315.43 -1.10

2.41

2.59

-0.18

199912.7613.94-1.18 14.0215.32 -1.30

2.55

2.79

-0.24

200013.5014.97-1.47 12.1613.48 -1.32

2.58

2.86

-0.28

200114.9416.84-1.90 12.8414.47 -1.63

2.79

3.14

-0.35

200215.7117.97-2.26 11.7913.49 -1.70

2.90

3.32

-0.42

200315.9918.50-2.51 11.8013.65 -1.85

2.84

3.28

-0.44

200416.5119.28-2.77 11.8313.82 -1.99

2.79

3.26

-0.47

注:本表中的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分别利用附表1中的修订后和修订前GDP及财政收入、外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据计算。

标签:;  ;  ;  ;  

GDP数据修正对若干问题的影响_弹性系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