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现代社会改革传统教育心理学体系_心理学论文

适应现代社会改革传统教育心理学体系_心理学论文

适应现代化社会,改革传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传统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试图以教育观念变化作为背景,探讨改造教育心理学,重新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某些途径。

一、教育观念的嬗变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社会生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一)社会的教育化

现代化之前的社会固然也重视教育和学习,但从不是一个教育化的社会。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教育的任务一直是为一种刻板的职业和稳定的社会地位做好准备。在人们心目中,教育的全部内涵是灌输经典知识,以便为将来的特定职业作好准备。因此,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唯一系统学习知识的途径。为了最终进入“黄金屋”,不惜十年寒窗苦。每逢谈及教育,人们认为这是学生在学校的事,是青少年的事。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教育只是前半生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崛起,那种在年轻时学得一套知识和技术便可受用终身的看法已经过时,这种传统教育的基本原则正在土崩瓦解,在现代化社会中,教育的功用及我们对它的理解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的是:教育与学校并不再是同义语;教育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宽泛,正日益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促使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大教育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环境的变化:

1.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操作比从前更复杂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专业知识的剧增,产生知识大爆炸。例如在工程与医学领域,专业学校获得的知识的半衰期仅为5年,即是说5年内学校专业学习的知识约一半将过时。现代化社会还要求人们具有多种知识,如医生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厂长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学、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这使得学习和接受教育构成了一个人一生中不断持续的过程,构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2.现代化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很快,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在日益复杂的社会面前常常不知所措,无从选择,为了适应社会,人们必须进行正确选择,必须对自我和周围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为达此目的,人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

3.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行业流动增加,“跳槽”已成寻常事。改行要求人们继续学习新知识,重组知识结构。如教师要经商就要重新学习商业和财会知识,农民要当工人就必须学习某种操作技能。

4.我国的现代化的到来伴随着人口的沉重负担,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成年人占社会的绝大多数,庞大的成年人口都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与培训,才能保证成年人的就业。这就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无论承认与否,一个学习化、教育化的社会已经来临。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迅猛变化都感觉到难以应付,大多数人都以某种形式从事或准备从事某种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不接受教育,便无法适应环境。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教育以这种或那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过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个人发展不同阶段上的需要。教育被看作是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凡是有能力的任何社会机构都被认为是学习的资源”。

(二)教育的社会化

所谓教育的社会化即是说,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这一狭隘领域,而是应走向社会生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现实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计划,使教育成为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个人的适应的最佳手段。事实上社会的教育化必然要求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如一鸟两翼,合则飞。

在一个教育化的现代社会中,教育无疑应扩大自己的范围,在任务、宗旨和功能上都应有所转变。教育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机构的社会化。学校不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机构,家庭、大众传媒、劳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机构,同样可以起着教育的作用,许多教育活动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诸种机构形成一个网络,灌输着同一类观念。

2.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年轻人,而且还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现代社会尤其强调中年人的学习,重视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美国于1928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协会,50年代各发达国家陆续设立成人教育部。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也蓬勃发展,在学人数达数百万人,远远超过了正规大学的人数。只有教育化的社会才能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这一格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待分配、待开发的资源,一旦停止与环境的信息交流,人们便很快就会落伍。

3.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在一个教育化的社会,知识经验的积累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因而对传递这种知识经验的教育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确定,如何选择教材成为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问题之一。新的知识与原有教材,知识更新与教材稳定性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尖锐。教学内容与社会知识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一个教育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最新、最尖端的知识注入教学内容,这势必对求稳、求基础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成人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项目的开发,即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开发出新的课程,而这在普通教育中是不可思议的。新课程的开发正是以社会需要与新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否则,这一课程就不会有生命力。

社会的教育化与教育化的社会化必然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迫使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深入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以适应教育观念的变革。

二、教育观念的变化与教育心理学改革

教育心理学探讨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为教育科学提供心理学依据。显然,教育的社会化必然使教育心理学也要迅速社会化,即从单一的以学校教学心理为主的模式走向更加宽泛的模式。随着新教育观念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新理解,教育心理学也必须改变自己的研究思路。教育心理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宗旨的变化。现代化要求教育心理学眼界开阔,树立更远大目标,这就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其新宗旨。过去一提到教育心理学,人们就想到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的教学规律,中小学课堂教育一直是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的问题。把教和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课题并没有错,但仍然不够。社会变革的实质是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资源本身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种。只有当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之时,才是社会发展最佳之时。人力资源的开发固然是一个综合学科研究的课题,但教育心理学应起到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社会的进步快于人类潜能开发的速度。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潜力只被挖掘和利用了一部分,绝大部分脑力仍未得到开发与利用。教育心理学应把着眼点放在人类知能与潜能的开发上。研究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人类的素质的新要求及如何开发人类的相应的潜能,在适应新的时代。例如,中小学生正在使用计算机、学习机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对于过去强调听、说、读、写、算的学习模式是一种挑战,使用计算机学习必然对运算过程的要求有所减少,对书写活动也是一种冲击。这一活动运用的是更高级的智力,而传统的笔一纸学习则要求较多的感觉—动作统合能力。如何对待两者的对立与统一,如何适应新的环境,调整教学与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如,现代工业生产的工艺设备越来越复杂,对操作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的工艺设备要求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机系统,这一方面要使机器设备的设计符合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复杂的机器,所以员工培训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根据新设备制定操作者应具备的熟练标准,探讨人们学习和掌握复杂技能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培训效果提供心理学指导,是教育心理学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

2.内容的社会化。所谓内容的社会化指的是教育心理学应当从人的社会适应角度重新安排自己的内容体系。

首先,应重视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过去的教育心理学基本上分为两大领域,一是研究智育,一是研究德育。人们似乎认为德育可以包括与性格教育、交往技能和自我约束有关的一切内容。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社会适应性,这一任务是德育心理学所囊括不了的。在品德问题之外,还有与人交往的技能、自我改变和自我调控的技能、安排自己的时间、独立完成学业的技能等。而从前提到这些,教师认为是家长的事,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过份强调学生的社会技能是培养油头滑脑的人,不应提倡。事实上,社会的变化及家庭关系的变化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解决这类问题。最近,情感商数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极大反响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社会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

其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研究,教育心理学不应满足于研究学生的正常心理活动,还应把注意力放在个体的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上。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总是具体的,必然要面对许多困难,包括学习上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心理学不能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不去研究。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中,应加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性格的培养与教育等有关部分。力争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探索,为人的社会适应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

最后,应重视个体差异的研究。在现代社会里,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那种只管上课,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做法已经过时,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照顾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的心理问题并要求善于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一新要求首先意味着要了解个体的差异,个体的能力、人格及其发展速度是有所不同,其知识结构、感知觉的发展有高有低,有先有后。行之有效的教育必须适合这种个体的差异,设计与个体发展相匹配的教育方案,应善于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实施教学。这对教师无疑是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解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在发达国家,已经围绕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服务,产生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校心理学。它使得心理学为教育的服务变得更为具体和深入,也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教育心理学的扩大还包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扩展到人的一生发展中,除了研究早期教育、学校教育有关的心理问题外,还要研究成年教育、甚至于老年人的教育有关的心理问题。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研究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及他们适于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研究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适于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

三、对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关系的重新思考

显然扩大了的教育心理学势必要求我们考虑其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关系。一旦扩大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使之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老年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等,是否意味着教育心理学将取代上述心理学领域,把教育心理学变成了整个心理学的综合研究呢?不是的。扩大了的教育心理学从不奢望兼并其他心理学分支。教育心理学始终具有自己的坚定不移的宗旨,这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开发人的潜力。教育心理学始终把重点放在人的培养与塑造上,根据适应社会这一标准,从各个方面来培养人才。从目前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看,教育心理学的确有扩大的趋势,如有的国家把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统称为教育心理学,而另一些国家则明确把学校心理学从教育心理学中划分出来,我国似乎是采取了后一种道路。

无论如何,教育心理学对人才的培养和态度有其特殊视角的。例如,一个心理医生和一个教育心理学家在对待心理病人的角度是有差别的。心理医生关心的是诊断的可靠性,治疗的效果,病人的恢复情况;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则考虑在心理疾病中,哪些教育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法上出了什么问题才导致学生出现这种问题。对病人的治疗也是结合学校的环境,与教师和家长配合,改变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入恰当的教育手段。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在学校中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矫正。

再比如,一个工业心理学家也研究人——机系统,但他侧重探索工作环境与人的心理特点的相互适应的一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家则以这一研究为基础,寻找培养员工、提高其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为改进培训质量提出建议。教育心理学本身是一门应用学科,只有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它不会取代后者。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近一百年了,这期间随着时代的不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总是有其不同的重点。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一门学科,总是要为开发人的潜能提供服务,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人的潜能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是使得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心也要不断进行某种调整,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并不矛盾,因为教育心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总是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以“不变”来应万变,这将是教育心理学的生命力所在。

标签:;  ;  ;  ;  ;  ;  ;  ;  

适应现代社会改革传统教育心理学体系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