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素质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素质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素质问题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人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素质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个纯经济行为,而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培育以生产要素为主的商品市场,制定顺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法规,同时也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人来建设、运作和发挥作用的,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状况,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且决定中国在21世纪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一个战略主动地位。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家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速;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依靠的主要不是物质资源,而是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也好,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好,说到底是人才和全民素质的竞争。资本、技术、信息及各种物质资源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和转移,而唯一不能转让的是本国人民的素质。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一直把改善和提高全民素质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条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人的素质问题始终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就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人的素质的哲学构架

尽管时下人们对于“人的素质”一词使用很多,但人们对于素质的理解却是多种多样。有人片面地把人某一方面的素质当作人的素质的全部涵义,而理论界对人的素质的概括也不尽统一,因此,本文有必要先从人的素质的基本概念谈起。

素质一词,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人的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特征。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的发展,人们发现以往心理学对素质概念的界定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因为它仅指个人的、而且是先天的、生理的素质。就不包括人们的后天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理特征,更不包括心理素质和别的素质,而且素质仅为个人所有,不包括群体素质。

实际上,素质不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作为哲学范畴,人的素质首先强调的是人的“质”。即人的“质量”或“品质”,它是相对于人的“数量”而言的。“素”是表示向来的意思。因此,从字面上来讲,人的素质,就是人一向具有的相对稳定的质量或品质。人的素质是综合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素质系统、心理素质系统和社会素质三大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分为若干要素。

人的自然素质也就是指人的生理素质,是指人体发育,体质强弱,生命周长以及耐力持久状况和身体敏感程度等等,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依附的载体。

人的心理素质是主体人在改造认知客体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积淀和心理积淀,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心理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知主要指认知活动和认识能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反应;人的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为,从而克服各种障碍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知、情、意三个方面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完整的心理结构在人类活动中发挥作用。

人的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教育与灌输所具备的与该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属性。人的社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素质、法制素质、审美素质等。这些素质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的社会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最主要两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体现着人的素质结构的本质层面,它代表主体人的感情趋向、价值指向和行为导向。本质上讲,它是塑造什么人的问题。人的意识、精神并不是被动的存在物,它对社会具有反作用。它是人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素质,是居于“统帅”地位。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经过正规教育和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后所达到的心理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它一方面标志着人们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人们客观实践活动的条件与必然结果。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着主体人实践的范围和程度以及主体人改造客体的成功率。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人的其他素质的增长无不得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上述人的三大素质,生理、心理素质是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统帅,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不可互相代替,共同构成人的素质的有机整体。人的素质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动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与完善提高的。

二、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前面已提到提高人的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里将详尽论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把握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首先必须弄清社会发展与人的素质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愈是发达的社会形态,愈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更大发展,最终必然导致人本身更为充分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第167 页)社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导致了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的要素只有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因此,人的素质的发展,人本身力量的发展,也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由此看出,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并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标志,而人的素质只有得到真正的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有其现实性,人类社会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经过十多年改革所做出的选择,这不仅是认识上的巨大飞跃,也是实践上理论上的巨大突破,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进程,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加快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经济资源。它将把生产的物质要素和人自身要素等资源结构都纳入市场调节范围之内,以便最大限度和持久地调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它必将促进人的素质的充分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对人的发展产生的最大作用,就是使人逐步冲破旧体制中狭隘的人格依附关系,从经济关系上促进独立的个人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个人主体地位的确立提供了经济形式,它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从对指令性计划和长官意志的人格依附中解放出来,使其走向市场,并成为经济运营的主体。从而使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不再成为他人可以随意支配之物,而是在经济关系上成为具有主体地位的个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孕育出的这种独立自主性,有助于社会中独立个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价值取向,要求并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独特的特征,就在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它经济成份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协调发展。这种公有私有的主从性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私有制使人把功利视为唯一目标,在物质财富面前失去了自我,使人成为追求“物欲”的片面的人。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公有制基础所决定,它必然要求一方面重视物质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在物质财富面前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境界。它激励人们不但要敢于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同时也必须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统一起来,使自身道德素质得到升华,使人追求自我的完善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进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完善人的民主政治素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一样,也是遵循等价交换这一原则。在旧体制中,由于个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具有独立自主的地位,所以,个人自由受到限制,个人间存在着等级特权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使个人自由和个人间平等获得了历史性进步。在人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交换的双方无论在人格及实现个人劳动方面,还是在交换劳动量及遵循价值规律方面,都应当是平等的,商品等价交换繁荣的程度,往往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因而平等思想本身就是商品生产关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平等,互相尊重,这有利于完善人的民主政治素质。

(4)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有利于完善人的开拓创新素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人的素质观上尽快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向所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购买者开放,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十分密切,保守和封闭只会使自身远远落后于时代,这有利于全社会的人们开拓奋进。同时,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有开放的市场中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促成了社会主义经济选择机制的形成,使每个人的劳动或经营都纳入了市场的选择,从而使人的素质进入择优汰劣的进程。市场选择的范围涉及到各个方面,特别是市场中的科技竞争。谁要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必须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科技知识,在科技竞争中取胜。而科技是通过劳动者来实现的。具有高科技素质的人是创造新科技成果,驾驭新科技产业,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动主体。因此,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素质的竞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人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它也内在地要求提高人的素质,并且为人的素质增添了新的内容。例如:为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就必须培养大量实用型外向型的高层次的管理类、经贸类、公关类的专业人才。

与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提高人的素质问题也只有在这样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由于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容易引起个人利已主义的盛行;市场经济中,由于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由此使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商品拜物教,从而产生拜金主义;个人的片面发展,由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物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就会使一些人把获取物质财富当作首要的、直接的目的,来片面发展自己,而忽视了个人能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

对于上述市场经济对人素质发展的消极作用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它。一方面不能因为它的消极作用而否定市场经济对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必须看到,这些消极作用正是人的素质低劣的反映,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它,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进行综合治理,积极地塑造出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人来。

2、人的素质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

首先,人的素质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潜力。这里潜力就是指生产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要素,而劳动者是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它决定生产资料及劳动对象的选择,因为只有劳动者才能创造和改进劳动工具,掌握和使用劳动资料。据有关资料表明:农民年人均收入与文化程度的关系是:文盲户为248元, 小学文化程度户为385元,初中户为466元,高中户为555元,大专户为756元,从这组数据中可看出人的素质在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

人的素质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矛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就科学技术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关系而言的,科学技术对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效能具有第一位的决定性的作用。就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看,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而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要看科学技术是否掌握了劳动者了。人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也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关键,从这一意义上说,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仍占首位,对生产力的发展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是“人是首要生产力”这一观点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人的素质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就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而我们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归根到底,是要把经济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大计。如前所述,人不仅是科技的发明创造者,而且还是科技物化的关键,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和总体水平成为实现我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保障。

第三,人的素质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发展效益以及市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状况。人的素质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一方面,人的素质低,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就低。事实证明,低质量的人力资源不是什么宝贵财富,而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种沉重的负担。社会发展急切需要提高的是人的质,而不是人的量,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人的素质高,市场经济发展效益就高。因此,我们国家应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优势。

人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文化、思想、道德等),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机迂和条件,同时注意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所付出的牺牲人的全面发展为沉重代价的历史经验教训,积极主动地去塑造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人。

标签:;  ;  ;  ;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素质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