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市场规模_企业规模论文

论中国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市场规模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市场规模论文,中国西部论文,乡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市场占有、市场开拓、市场坚持三个方面研究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市场规模状况;论述了现有的乡镇企业总量规模和企业个体规模状况,探讨了企业初始规模扩大和组织规模构建等微观市场规模扩大途径和政策扶持、结构优化等宏观市场规模扩大途径;分析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规模扩大方式、产权制度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等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若干战略问题。

关键词 西部 乡镇企业 市场规模

中图法分类号 F276.3

一、西部乡镇企业拥有市场规模状况:市场占有

我国乡镇企业的前身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队企业,经过40年的曲折发展,到1993年,全国总共有乡镇企业2452.9万个,拥有职工12345.3万人,超过了国有企业职工总数,占全社会劳动力的20%,占农村劳动力的27.9;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1540.7亿元,比上年增长78.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0%;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193亿元,占当年全国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的44.5%,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0。由此可见,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全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西部乡镇企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1993年,西部乡镇企业总数达到495.9万个,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2%;拥有职工1974.4万人,占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的16.0%;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862.5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9.1%。

但是,在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广大西部地区拥有占全国22.9%的人口,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9.1%,而乡镇企业最发达的江苏省,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9%。并且,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发达的四川省占有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67.2%。90年代以来,这种地域上的分布不均衡呈继续扩大的趋势,从1990年到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48.8%,西部地区增长47.3%,西部地区所占比重由9.34%下降为9.08%,四川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59.4%,高于西部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在西部乡镇企业中所占比重由53.03%上升为67.19%。相对于全国来说,西部乡镇企业是小基数存量,低速度增长。其结果必然是西部乡镇企业的相对经济总量以递增的速度逐年减少,其总体市场规模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规模过小,不但表现在总量规模上,而且表现在企业个体规模上。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平均拥有职工5.03人,固定资产原值2.84万元,完成产值12.86万元;而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相应指标仅为3.98人,1.30万元,5.77万元;四川省和江苏省分别为4.26人、1.84万元、7.93万元和9.62人、8.89万元、47.74万元。按不同经济成分分别考察,就乡村两级企业来说,全国乡村企业平均拥有职工34.2人,完成产值120.83万元;江苏省为63.14人和382.8万元;而西部地区仅为27.3人,53.02万元。就联办和个体企业来说,全国个体联办企业平均拥有职工2.88人,完成产值4.89万元;江苏省为22.68人和4.31万元;而西部地区仅为2.8人和2.93万元。很明显,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个体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苏省相比,其差距更为悬殊。

由此可见,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但存在着经济总量的地区间和地区内分布不均衡,而且存在着企业个体规模的地区间和地区内分布不均衡。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企业个体规模较小的西部地区,其总体规模也小。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规模过小是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管理不科学的必然结果。首先,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农业所能提供的积累过少,农民很少有来源于农业的资金投入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本身大都规模小、成本高,能用于积累的利润也极为有限;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只能照顾到小部分企业;西部乡镇企业利用外资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发挥较大作用;而银行贷款又极不稳定,国家每次紧缩银根,最先也是最严重受到冲击的总是乡镇企业。其次,西部地区总体技术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乡镇企业尤为突出。在西部乡镇企业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职工占总数的0.18%,大专以上学历的专门人才占0.15%,尚有42.8%的职工为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不少企业停留在手工劳动和作坊生产的水平。再次,乡镇企业的设备,有2/3左右是国有企业报废或淘汰的老旧设备,并且由于企业资金紧张,人为延长设备使用期限,折旧速度慢,更新改造不及时,造成企业设备性能差、生产率低,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最后,乡镇企业是农民创办并经营的企业,中国农民传统的家长观念在企业管理中非常普遍,企业的管理决策往往不是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而是依赖于厂长、经理个人的品质和能力。营销管理的落后不利于企业开拓和占有市场,导致已有的市场往往成了企业发展的临界点。由此可见,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因素阻碍了乡镇企业个体规模的扩大,造成个体规模扩大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很小,而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增长有很大部分是靠低水平、平面式的数量增长来实现的。这种仅靠企业单位数的增加而带来的总量增长,不但作用有限,而且极不稳定。

过小的企业规模带来了极低的经济效益水平。作坊式生产、家长制管理的西部地区小乡镇企业,其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附表)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差,从3个方面限制着该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乡镇企业在产生之初就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其发展所需资金除一部分来自农业积累、国家拨款、利用外资和银行信贷外,主要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但是在现有的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下,企业自身的积累也非常有限,这是阻碍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西部乡镇企业在小规模条件下的非批量和小批量生产,一方面导致产品高成本和高价格,另一方面造成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因而,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虽具有经营灵活、管理费用小的优势,但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频频“调头”。最后,在现有的增值税制度下,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因规模过小无法取得普通纳税人资格,作为小额纳税人,其业务往来总限于被增值税分层了的底层市场,即小企业的交换市场,不利于获得大企业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另外,作为小额纳税人,一部分增值比例小的企业,其实际税负高于17%,难以和普通纳税人实现平等竞争,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附表 西部乡村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1994年《中国乡镇企业年鉴》整理。

二、西部乡镇企业扩大市场规模途径:市场开拓

与乡镇企业的规模层次相对应,扩大乡镇企业的市场规模也分为个体扩大和总体扩张两个层次。如前所述,乡镇企业的个体规模可以视同为企业规模,它反映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因而,扩大企业的个体规模,就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这可以通过扩大企业初始规模和改革现有的企业组织形式,构建组织规模来实现。

初始规模,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创建时所形成的规模,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起点。扩大企业初始规模,首先应该提倡企业联合,鼓励合伙建厂,改变当前农民个人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适度集中。其次,企业布局适度集中,是实现乡镇企业经济联合、扩大规模的有力推动因素。西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有80%以上分布在自然村中,分布在县城的不足1%。分散的企业布局给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造成了不便,无法满足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另外,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布局集中、企业规模扩大的重要手段。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相同工业化水平国家8—10个百分点,而西部城市化水平则更低,呈严重滞后的局面,这既是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的结果,也是实现集中布局的重要障碍。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行乡镇企业布局适度集中,既可减少用地,又可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而,应该把乡镇企业的规模扩大,布局集中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发展乡镇企业小区。

布局分散、资金缺乏、技术落后是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规模过小的直接原因。但是,从根本上讲,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则是企业规模过小的关键。西部乡镇企业,大部分是“手工劳动、作坊生产、家长管理”的家庭工厂,没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的企业组织形式。因而,扩大经济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推行股份制改造,构建企业组织规模,便成了扩大企业规模的根本途径。

乡镇企业经济联合,是指企业之间为了共同进行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而相互结合的经济行为。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资供应联合、企业要素联合、销售联合等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行,并加强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发挥专业化优势;促进资本、劳动、技术的集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西部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地区内的联合,而且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劳动和土地成本优势,积极推进和东部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之间的联合,同时,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和城市企业相联合,以获得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到1993年,全国各类形式的联营企业达到3.3万个,占乡镇企业总数的0.13%,产值2262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8%。组建乡镇企业集团,是扩大经济联合的有效形式。乡镇企业集团,是以实力强大的乡镇企业为核心,以资产和名优产品的经营为纽带,由若干个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是一种较为紧密的经济联合形式。它能够有效地集中乡镇企业的生产要素,扩大企业规模,并可以较好地处理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容易接受的企业组织形式。

不论创建时的企业联合,还是发展中的集团组建,进行股份制的改造,都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的企业组织形式。到1993年底,我国共有股份制乡镇企业13.28万个,占乡镇企业总数的7.9%;完成总产值2122.7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0.4%。西部不发达地区有股份制乡镇企业0.36万个,占该地区乡镇企业总数的1.3%,占全国股份制乡镇企业的2.70%;完成产值52.2亿元,占该地区乡镇企业产值的3.5%,占全国股份制乡镇企业产值的2.5%。就股份制乡镇企业的规模来看,西部地区股份制乡镇企业平均拥有职工43.3人,平均完成产值145万元,大大高于西部地区所有乡镇企业平均拥有职工3.98人,平均完成产值5.77万元的水平。西部地区股份制乡镇企业人均完成产值3.55万元,大大高于1.45万元的一般水平,股份制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也明显优于一般企业。所以,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在组建时,以各自的资金、技术或土地等要素入股,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而在其发展中应创造条件,有目的地相互参股,并最终由实力强大的企业作为集团核心收购股权,变其它企业为其子公司,从而形成股份制企业集团,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

在促进个体规模扩大的同时,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西部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增长,这是实现我国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选择。

首先,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税收和信贷政策,进行有力的扶持。实行新税制以后,对国有企业取消了调节税,免征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而乡镇企业两项基金不变,再加上乡镇企业的以工建农、以工补农资金,造成乡镇企业的实际税负远远高于33%。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两项基金及建农、补农资金总和达到当年企业利润总额的27.2%,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积累能力,使乡镇企业处于和国有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另外,如前所述,增值税制度也对乡镇企业造成很大障碍。1993年,国家拨付50亿元专项贷款用于扶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且,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再增加50亿元用于此项支出。但是,如何确保资金到位、发挥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1993年度专项资金直到第四季度,其平均到位率不足20%。

其次,西部乡镇企业在总量增长中,应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和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优势互补。(1)我国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各产业中,建筑业占19.5%,交通运输业占10.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2、4.1个百分点,这基本上符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未来几年中,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必将带来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同时,对本地区的交通运输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保持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相对优势,也有利于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2)我国西部乡村工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占轻工业的7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这有利于发挥该地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努力提高技术,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减少浪费。(3)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值中,重工业占62%,这为乡村轻工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容量,但是,西部乡村工业中,轻工业只占40%,造成日用消费品过分依赖于东部地区,而本地乡村轻工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努力调整轻重工业比例,促进轻工业的发展,实现乡村工业的协调增长。(4)在西部地区乡村工业中,各类加工工业比重在70%以上,与加工工业相对过剩的西部城市工业存在着趋同现象。这种结构趋同必然导致加工工业市场层面的激烈竞争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市场层面的供应不足同时存在。出现了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抢原料、争市场的现象,既阻碍着乡镇企业本身的发展,又不利于国民经济总体协调运行。因此,西部乡村工业的发展中,要努力调整现存的工业结构,大力发展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既发挥本地区优势,又与城市工业优势互补,避免激烈冲突,以取得较快发展。(5)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土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劳动力相对过剩,因而,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地区。根据1993年资料,西部乡镇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每人154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2%,江苏省的69.6%,因此,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土地、劳动力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占地面积大、劳动密集的产业向西转移,同时,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已成夕阳工业的趋势,注意吸引外资,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6)和小城镇、乡镇企业小区的建设相结合,适当发展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该行业在西部乡镇企业中所占比重为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从我国西部乡镇企业的现有结构来看,产业结构基本协调,但工业内部结构与城市工业趋同现象严重,应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做到总量提高,实现总体规模的扩大。

最后,西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出口,适当发展外向型经济。到1993年,全国三资企业有40%属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有7万多家乡镇企业进入国际经济循环,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193亿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的44.5%,但西部乡镇企业出口总额尚不足全国乡镇企业出口总额的2%,大大低于其产值所占比重。全国156家获进出口经营权的乡镇企业中,西部地区仅有一家。在今后的发展中,西部乡镇企业应利用土地、劳动和资源的低成本优势,适当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西部乡镇企业稳定市场规模手段:市场坚持

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国有企业逐渐搞活,其长期沉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向外释放,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过程中,西部乡镇企业必须具备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求得市场规模的稳定。

首先,要改变乡镇企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从1990年到1993年,西部乡镇企业单位数由396.2万个增加到495.9万个,年均增长8.7%,平均每个企业拥有的职工数由3.69人上升为3.98人,年均增长2.6%,每个职工完成产值由0.63万元上升为1.45万元,年均增长32%。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用职工人数衡量的企业规模没有明显扩大。乡镇企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企业单位数的增加,另一为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的提高。因而,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增长是一种以单位数增加为主的平面扩大,其结果是西部地区拥有了一大批规模小、生产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微型乡镇企业。从1993年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各指标占全国比重来看,企业单位数占20.2%,接近人口比重22.9%,职工人数占16.0%,总产值占9.1%,这也反映了西部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率低的特点,因而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该由当前以企业单位数增长为主的平面式增长转变为以企业规模扩大为主的主体式增长。

其次,在扩大企业规模时,应该正确处理资金规模扩大、技术规模扩大和劳动规模扩大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我国西部乡镇企业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国家用于扶持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专项贷款多集中在中部地区,无法满足西部乡镇企业的需求。相反,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而西部地区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适应国内外发达地区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调整方向,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企业的劳动力规模,并以此为依托,吸引东部地区和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走以劳动规模扩大为主,以资本规模和技术规模扩大为辅的企业规模扩大之路。

再次,在扩大企业规模过程中,应积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特别是乡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的农民投资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乡村行政组织投资和依靠集体发展起来的经济实体投资等多种形式投资。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模糊了企业产权主体,造成企业在经营、管理、分配、人事等方面的决策权逐渐向乡村企业行政组织转移,弱化了企业经营机制灵活的优点。并且,产权主体的模糊导致企业经营的权利和义务相分离,收益和风险相分离,企业经营缺乏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因此西部地区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要积极推进和完善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以股份的形式处理多元投资主体的权力、义务关系。培育和完善乡镇企业的产权市场,对小型、微利和亏损的企业提倡其通过市场进行兼并、租赁和拍卖。以明晰企业产权主体,建立和完善产权机制。在改革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乡镇企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制定和实施强劲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西部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稳定和增长的重要保证。(1)保证乡镇企业政策的一贯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政策总是时紧时松,造成乡镇企业波动剧烈,增长速度最高的1993年达78.6%,而治理经济过热的1990年只有14.1%,西部乡镇企业也存在类似情况,当市场疲软时,对乡镇企业的政策较为宽松,而在经济治理时期,往往最先也是最严重受到冲击的是乡镇企业,造成一部分乡镇企业因资金不足而停业、破产,严重影响了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增长。(2)保证乡镇企业政策的一致性。我国的乡镇企业从所有制性质上可分为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两类。在1994年以前,由于思想观念的原因,国家政策总是鼓励并扶持集体所有制,即乡、村企业的发展,而对私有的联办和个体企业往往采取限制的政策,造成一些个体、联办企业挂靠乡政府、村委会,成了假乡办、假村办,影响了这部分企业的自由发展,并且,不一致的政策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使联营、个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不利于乡镇经济中最灵活的这部分企业的发展。(3)保证对西部地区乡镇企业政策的优惠性。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积累能力差,经济不发达,技术水平落后,因而,由农民创办、根植于农业并参予国民经济整体循环的乡镇企业经常面临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的困境,需要国家从信贷、税收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以优惠政策扶持。就税收方面,现有的增值税制度不但造成小企业税负较重,而且导致了市场分层,对国有企业向乡镇企业的技术、资金扩散起着屏障的作用,而所得税制度又加重了乡镇企业的税负,使之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在信贷方面,1993年,乡镇企业信贷规模占全国信贷规模的5%,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而国家用于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专项信贷基金又难以到位,加剧了西部乡镇企业的资金困难。就技术方面,应该逐步取消现有的人才流动障碍和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就业的限制条件,以提高西部乡镇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应该加强对乡镇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信贷扶持,以满足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求得其总体市场规模的稳定和提高。

致谢:笔者感谢李含琳先生在成文过程中的悉心指导。

On the Township Enterprise Market Scale in China'sWest

Wang Zhich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ownship enterprise market scale in China's west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occupation,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Firstly,it examines the state of the whole and individual market scales;Secondly,it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to expanding both micro-and macro-market scales;furthermore,it analyses the economic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China's west,including the ways to develop the enterprise economy,expand its scale,reform the property system and execute gover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Key words China's west township enterprise market scale

收稿日期:1996-06-12.

标签:;  ;  ;  ;  

论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市场规模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