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论文_刘铭明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西部高原地区的关注和投资逐渐加大,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今,被广泛关注的高原寒冷地区,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日晒、风沙、暴雨以及冰雪等自然因素,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对公路的磨损冲击。这些都使公路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不仅为后续的运营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也大幅度缩减公路的使用年限,因此,深入的分析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并做好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高原寒区公路存在的一些灾害类型,并对高原寒区公路防灾减灾的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原寒区;公路灾害;防灾减灾

1 .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与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的规模和频率的不断增加,使得工程地质灾害的治理与防范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高原寒区同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环境差,气候常年寒冷,同时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为了能够有效的确保公路安全运营,做好高原寒区公路防灾减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案例分析

白岗(白玉-岗托)公路是甘孜州白玉县发展经济和旅游的重要干线,属于国道317线与318线之间的迂回线,也是连接藏区的重要通道。该公路全长约71km,我单位负责第一标段的施工,全长30.1km,施工沿线平均海拔为3200m,高原冬季持续时间长,大部分施工地段被积雪覆盖,昼夜温差大,施工期间质量安全风险和后续运营安全风险极大。

3.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分析

3.1 冻土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多年冻土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21. 5%;季节冻土区约占53. 5%。在广袤的冻土区进行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冻土所带来的施工难题。冻土的类型包含有高原型和平原型,其中冻土灾害的厚度以及温度受海拔高度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冻土厚度却在增加。其中冻土灾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季节性冻土;其次是岛状冻土区;最后是连续多年冻土。公路冻土灾害在甘孜藏族地区较为严重,有着长达近5个月的高原冬季,大部分地面被积雪覆盖,严重影响着现场施工,也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 崩塌灾害

对于高原寒区公路来说,山体沿线以及河流是出现崩塌灾害相对较多的地点,而崩塌灾害本身它又具有种类繁多以及出现率多的特点,其中最为常见的崩塌灾害主要是中小型崩塌。

3.3 滑坡灾害

在高原寒区公路当中,山体滑坡灾害也是比较常见的灾害类型,其中滑坡灾害是川藏公路比较突出的灾害类型,它的出现给车辆的正常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滑坡灾害频繁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地质构造复合交叉地区,在四川甘孜州发生的滑坡灾害往往比较严重,而这种规模大、影响大、次生灾害多的大型滑坡对应的治理、线路绕避难度也高。研究表明,受全球地震活动高潮期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尤其是巴颜喀喇断块和南北带中南段,很有可能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总体来看,高原自然灾害未来危险度(H)趋于增高。

图1 自然灾害风险示意图(T为时间,N为数值)

3.4 泥石流灾害

当泥石流灾害出现的时候,由于存在的水动力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同,如此可以将泥石流灾害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雨洪泥石流、冰川泥石流以及两者的复合形式。这种形式的公路灾害最为严重,其规模也最大,同时活动也比较多且分布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图2 高原自然灾害危害

3.5 水毁灾害

水毁自然灾害主要出现在阻塞相对比较厉害的峡谷以及具有较大纵坡的河床地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存在较大的岸坡腐蚀变形问题,同时流量变化也比较大、洪水位含量变化也比较大,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比较容易发生水毁灾害。

4.高原寒区公路灾害防灾减灾的有效对策分析

在对高原寒区公路灾害进行防治时,要找到引发灾害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综合考虑灾害特点做好全面规划,以此为前提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将灾害影响降低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公路的正常使用。

4.1 对于公路灾害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

在进行防治高原高速公路灾害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于灾害存在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应该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结合各类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所制定的防治手段更加具有全面性以及针对性。另外,还需要合理的评估所出现的公路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以便于后续进行统一的规划。当灾害发生地点、时间不同时,应对的方法也不同,在进行整治的过程当中应同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得所使用的防治手段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将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减少。

4.2 从多角度确定防护方案

当高原寒冷公路灾害出现以后,为了公路车辆能够尽快恢复通行,通常情况下利用生物以及工程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公路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首先,对于冻土灾害而言,所使用的解决方式可以是对冻土深度不太大的路段采取机械挖除。再者是采用路基灌注桩等,同时为了有效的防止不均匀的桩冻拔量引发倾斜或者是起拱等相关的不良问题,需要对冻融土与桩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切向冻胀力等相关的数值进行准确计算。

其次,对于崩塌灾害而言,解决这种灾害可以采取线路绕避措施,尽可能避免大规模崩塌所带来的威胁,同时高危边坡等地方还应通过支顶以及锚固等相关的形式进行有效加固,从而避免出现块体掉落的情况,尽可能的降低对于车辆安全行驶的威胁,另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将排水以及危岩清理工作做好。再次,对于滑坡灾害而言,通常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排、减、固和挡等,通过多种方式的合理应用来有效的降低灾害对于公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最后,对于泥石流灾害而言,灾害的预防工作与治理工作应齐头并进。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采取生物工程的方式,比如说人工造林以及加大种草力度等等。另外,对于高原寒冷公路进行防灾,可以用重力式挡墙铁丝石笼导流堤来限制沟口泥石流堆积扇的进一步扩展。另外,由于泥石流给导流堤外侧公路带来的影响较小,恢复好泥石流堆积体外侧的植被,既美观又能防止水土的流失。

4.3 做好灾害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应该有效的收集以及整理公路地段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这样一旦出现了公路灾害问题,在对其进行防治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对于问题出现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将现有的防灾减灾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完善,通过对于这一方面的不断研究来将高原寒冷公路灾害的治理水平显著改善。

4.4 强化公路灾害调查工作

对于高原寒区公路灾害问题来说,还应该以灾害经常出现的地点作为中心,将其周围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准确的预测灾害可能出现地点的相关水文和地质条件,这样就能够为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便于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当灾害不可避免时也能减轻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原寒地区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各类灾害使得公路的施工建设和正常运营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对于高原寒区公路来说,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含有冻土、崩塌以及泥石流等,对于这些灾害的存在,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采取上述有效的措施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证了高原寒区公路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从而推动川西高原高海拔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永平,苏宏超,王国亚.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J]. 冰川冻土,2013,06:1355-1370.

[2]杜华明,董廷旭. 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16,04:27-31+35.

[3]张中琼,吴青柏.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融灾害发展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2:454-461+484.

论文作者:刘铭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论文_刘铭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