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论文_周明兰 邓文君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论文_周明兰 邓文君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二九0农场小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二九0农场小学高级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本单元课文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学情分析:

优势: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已经对寓言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学习寓言故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

劣势: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认真体会,还需要利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自己看出其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难点: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之后的感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2)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

教学流程:

活动一、谈话激趣,游戏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你发现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图猜寓言。(出示表示寓言故事的图片。)

生:汇报学过看过的寓言故事和图片上表示的寓言故事。如:南辕北辙、掩耳盗铃、……

生:寓言的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出示亡羊补牢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点评:上课伊始通过师生交流、做游戏、看图片猜寓言故事的激趣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揭示课题、引导质疑。(预设时间3分钟)

1、“亡、补、牢,”这三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要问?(预设: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3、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相信同学们会通过你们的用心读文找到答案。

【点评:1、围绕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精华的集中体现。教师从题目入手,破“窗”而入,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埋下伏笔。有思考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创新。周老师善于教会学生从课题质疑问难,是创造性阅读的具体体现。】

活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设时间5分钟)

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此环节周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活动四、识记生字、理解词语。(预设时间5分钟)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同桌学习:说说你用哪些方法记住哪个生字?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个词语?

3、小组活动:(A、从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形声字、猜谜语、生活识字等多方面交流识字的方法。B、交流词语。)

4、全班交流:

【点评:此环节周老师鼓励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以多种形式交流识字的方法,达到了资源共享。】

活动五、自主感悟,理解课文。(预设时间8分钟)

1、自学要求:

(1)、读一读:默读课文。

(2)、画一画: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每次丢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用波浪线做出标记。

(3)、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写在句子的旁边。

2、全班汇报。

3、教师出示重点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在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1)、他为什么后悔?又是怎样做的?(2)、为什么再也没有丢失过羊?

5、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并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从而进一步体会养羊人的后悔心理。

【点评:教师通过抓重点段落,分析重点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写一写,做出标注等,让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与讨论。】

活动六、揭示寓意,明道理(预设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分角色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2、讨论:在这个故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点评:周老师不止步于悟出道理,而是回到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进一步的加深体会。让读故事与悟道理有更深层的内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合作学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培养了良好的团体意识。】

活动七、复述课文,讲故事:(预设时间6分钟)

要求:

1、请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2、先自己练习讲。

3、在小组内讲,选出代表全班讲。

【点评:此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潜能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

活动八、联系实际,谈感受(预设时间5分钟)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亡羊补牢”这样的事,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2、生汇报:树木被过量砍伐、眼睛近视了、学习成绩下降了、草原被破坏,出现沙尘暴等。

3、师生共同总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点评:周老师在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不急于求成,而是因势利导的引导孩子进行道理的感悟。】

板书:

亡羊补牢

丢羊:羊圈破了

又丢羊:不听劝告 (犯了错误,及时改正)

不再丢羊:补牢

总体点评:

一、体现合作学习。本节课周老师在教学中能够采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积累学习方法和经验,通过交流和讨论,相互启迪和沟通,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地体现,进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果。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语文的经验,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二、凸显训练意识。在讲故事这个环节,周老师提出了两个要求:(1)原文复述;(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让学生体会养羊人后悔心理的时候,周老师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这一训练点的抓取,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对比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三、呈现高效课堂。本节课周老师设计的很巧妙,加上本课中强烈的目标意识,使整节课不枝不蔓,如生字教学,更是在学生易错之处进行点拨:“圈”读准字音,“叼”记忆字形,“窟窿”指导书写。并重点理解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堂课下来,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有基础知识的,有学习能力的,还有认识水平的。所以说,这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四、商榷之处:整堂课听下来,感觉个别问题的预设指向性还不够到位。如在区分双重否定句和一般陈述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时老师问:“哪一句放在课文中更合适,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以前没有进行过这种句式的对比训练,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回答。因此,我觉得问题可改为“哪一句更能表达养羊人心中的后悔,为什么?”进而抓住两个“不”,从语气的角度来感受养羊人的后悔,感悟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论文作者:周明兰 邓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论文_周明兰 邓文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