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火眼金睛”论文_蔡留娣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火眼金睛”论文_蔡留娣

蔡留娣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 213016

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成绩提高不快,原因是对概念和定律没有真正地理解、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和定律造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好概念和定律呢?教师在概念和定律的教学时,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化解”概念和定律,让学生能够识别孙悟空的“72变”,给学生“火眼金睛”。

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火眼金睛”。

一、精雕细刻、善于归纳地讲透定律

在做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之后,为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定律”,我们要对“定律”精雕细刻地讲清、讲透,使学生真正地领悟和掌握。重点是两方面:

1.就定律的本身从四个方面讲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带领学生一起找规律,重点把握“六不变”: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原子的种类不变。

(5)原子的数目不变。

(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为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可以把“六不变”转化为“五个等于”:①反应物的元素种类=生成物的元素种类;②反应物的原子种类=生成物的原子种类;③反应物的原子个数=生成物的原子个数;④反应物的某元素质量=生成物中该元素的质量;⑤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另外,要提醒学生注意“两定变”:宏观上,物质种类改变;微观上,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两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二、在各类题型中“消化”定律

在进行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时,我对“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运用,以各类变化的题型来进行重点复习,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识别“质量守恒定律”的“72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面,举其中的几例来谈其“72变”。

1.与图形图表的结合。如,在一密闭容器里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34  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 0  14

试推断该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D.无法判断。

解析:学生最怕遇到这类题目,其实,只要真正地看清题目、审好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也是很简单的。这样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见多识广”。该题中,Z是全部参加了反应,Y的质量多了22,Q的质量多了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2+34+5”是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此可以通过“2+2+34+5-24-0-14”得出X的质量是5。也可以进一步看出:X的质量是多了3,Y多了22,Q多了9,而Z则少了34,由此判断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

2.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可燃物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O2=CO2+H2O,则R:

A.只含C、H;B.含C、H,可能含O;C.一定含C、H、O;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来解题。又如化学方程式aC2H2+bO2= cH2O+dCO2,则系数a、b、c、d之和为:A.15 B.14 C.13 D.10。解析:这类题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这句话的运用。其实是一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a为2,b为5,c为2,d为4。

3.与化学式的判断。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反应3M+Y2=2YX3中,M的化学式为:A.XY2;B.XY;C.X2Y;D.X2。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来计算。

4.与物质元素组成的判断。如某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混合物由:A.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B.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发现生成物中多了两种元素氢和碳,而某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也已经明确了。

5.与物质的质量计算。如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g;B.32g;C.22g;D.12g。解析:此题的题眼在“恰好”两字,也就说明反应物全部参加了反应。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给学生“火眼金睛”,要让学生识别“质量守恒定律”的“72变”。只有牢固地掌握好概念,并且能够在各类题型中灵活运用,学生才能学会、会学、乐学。

论文作者:蔡留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  ;  ;  ;  ;  ;  ;  ;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火眼金睛”论文_蔡留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