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赵宏波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赵宏波

赵宏波(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骨伤科 1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1例下肢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0~24个月,3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经取出下组锁钉动力化固定6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股骨骨折10个月后骨折未愈合、骨断端有骨质吸收,再次手术更换交锁髓内针,骨断端咬去硬化骨并行异体骨植骨;其余均3个月均骨性愈合,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愈合率100%。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能使骨折固定更加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练习,有利于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下肢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00-02

下肢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内固定材料有钢板、髓内钉两大类,以往应用的普通钢板及非交锁髓内钉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设计上的缺陷,致使术后并发症多。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各类型下肢骨骨干骨折患者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1例患者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岁;

其中股骨骨折23例、胫骨骨折8例,且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摔伤8例、坠落伤3例;新鲜不稳定骨折25例、钢板螺钉固定失效骨不连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h~11d。

手术方法:股骨干骨折在硬膜外麻醉下取仰卧位,股骨骨折须臀部垫高,所有患者均选

择开放复位。股骨骨折以骨折处为中心做大腿后外侧小切口,从股外侧肌后间隔分离显露骨折端,清除断端间血肿或嵌入的软组织,陈旧性骨折取出原内固定后清除断端内疤痕,咬除硬化骨,从骨折近端插入导针引导扩髓后从股骨大粗隆内侧梨状窝钻出,选择相应直径和长度的髓内钉插入断端,透视下复位,待骨折复位满意后用定位装置在髓内钉上下各锁入两枚锁钉。术毕,冲洗创面,留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胫骨骨折屈膝90°,屈髋45°,沿髌韧带内侧缘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结节间做纵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牵髌韧带至外侧,使胫骨平台前缘骨皮质显露,进钉点选择胫骨平台前缘,距胫骨结节2cm,位于髓腔轴线上,用尖锥开孔至髓腔,选择合适型号的髓内钉进钉,钉尾至骨孔下1cm,在瞄准器引导下先锁远端锁钉2枚,在锁近端锁定2枚,髓内钉把手去除,将尾端螺帽拧入,螺帽不应高过胫骨平台。术毕,冲洗创面,缝合切口。若骨折粉碎明显、有骨缺损或骨不连,清除骨折端软组织后取自体骨移植。

术后处理:术后将患肢抬高,次日嘱其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和间断CPM功能锻炼,术后3d内拍X线片,视骨折稳定情况术后2周扶拐下床活动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1~2个月后可以弃拐适当负重,12~16周后取出下组锁定改为动力化,逐渐由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

二 结果

所有患者要求术后每月复查1次,摄X线片、检查下肢关节活动度,同时指导功能锻

炼和力量训练。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0~24个月,3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经取出下组锁钉动力化固定6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股骨骨折10个月后骨折未愈合、骨断端有骨质吸收,再次手术更换交锁髓内针,骨断端咬去硬化骨并行异体骨植骨;其余均3个月均骨性愈合,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无感染、髓内钉无折弯和折断、无畸形愈合,肢体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愈合率100%。

三 讨论

下肢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其基本治疗原则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基本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防止或减轻膝关节粘连,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1]。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表明,交锁髓内钉在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应用上越来越多,代替了一些传统的内固定材料。因交锁髓内钉是中轴线固定,弯曲应力为零,应力遮挡小,且手术创伤小,故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具有保持肢体长度,抗旋转,移位的作用;患者术后还可早期功能练习,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此外,还具有静力固定的作用,也可将静力型固定根据需要改为动力型固定,使出现分离或延迟愈合的骨折端得到加压以促进骨折愈合[2]。本组3例股骨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经取出下组锁钉动力化固定6个月后骨折愈合。

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因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口复位,从而减少了手术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因其不要求骨折断端解剖复位,从而大大减少了因骨折块剥离引发血运破坏而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问题。因股骨有相当多的肌肉、筋膜、韧带附着,股内侧肌和肌间隔等组织起到了防止多段骨折旋转的作用,同样胫骨干广泛的骨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及骨间膜也起到了限制多段骨折旋转的作用,为使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提供了理论基础[3]。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合适的髓内钉,粗细以通过髓腔狭窄部为宜,扩髓时动作要轻柔,以控制髓内压突然升高,避免大量骨髓脂肪被挤入血液循环从而造成脂肪栓塞综合征。

综上所述,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减少了手术创伤,控制了骨折成角、旋转,保证了骨折后的牢靠固定,可促进早期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贵亮.姚士军.郭贺荣.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比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7.11(14):1004~1005.

[2]龚伟华.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4):385~387.

[3]王斌.闫文平.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2.4.16(11):1385~1386.

论文作者:赵宏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  ;  ;  ;  ;  ;  ;  ;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赵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