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_商业银行论文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风险控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立足于银行内部的各种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来降低风险。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风险因素都能消除的,也不是所有风险都能降低的。本文希望以现代资产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引入市场因素,一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探讨一些新路子;另一方面也要拓展风险控制的范围,从而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在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降低风险与规避风险相结合。既要控制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又要控制来自贷款客户的风险;既控制目前广泛探讨的非系统性风险,更要控制还未纳入控制范围之中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强调通过市场规避风险要以资产的市场定价为前提,最后对当前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来源的特点

在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讨论中,一般是按形成风险的因素对风险分类。这些分类多种多样,但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因素引起的风险,二是商业银行外部风险因素引起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是企业,但经营的是货币,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因此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要考虑这种经营上的特殊性。这也是引入现代资产理论解决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问题的基础。

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业务中,存在三个主要当事人,一是存款客户,二是贷款客户,三是商业银行。按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线索,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来源是贷款客户;而存款客户所面临的风险来源直接是商业银行,间接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两个风险来源,一是贷款客户,二是商业银行内部。

来自贷款客户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行与贷款客户的信用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不是指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商业银行得不到企业分配的利润,而是如果贷款客户在贷款到期时有财务困难,就可能违约,不归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这一点与现代资产理论在资本市场的应用是不同的。

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有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资金的流动性。存在客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是其资金运用,同时也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通过信用取得资金要求商业银行在财务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风险因素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它是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不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信用关系就会受到破坏。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另一个内容是商业银行可能遇到的意外损失。这一风险来源既与贷款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无关,也与商业银行支付和资金运用能力没有直接联系。它决定于商业银行内部对金融犯罪的安全防范制度及其实施。

在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传统分析中,还涉及经济体制、经济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等因素。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以各种方式通过市场影响到存款者、贷款者和商业银行内部。在现代资产理论中,风险是指实际收益对预期收益的背离。无论什么因素引起的风险,最终都将体现在收益的变化上,上述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例外。事实上商业银行风险的两个内容已包含了这类风险。例如,政府抽紧银根,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降低存款利率,储户的利息收入就会减少;如果存贷款利差减少,商业银行的收入就会降低;如果对金融犯罪的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或监管、制度实施不力,就会出现金融犯罪严重的现象。

风险来源和风险承担并不是一个概念。来自贷款客户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的各种风险并不一定由银行自身承担,商业银行可以转嫁风险。在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实行固定利率,只有出现违约才有风险转嫁,即贷款者违约,从而使来自贷款者的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违约,结果把来自贷款者的风险和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转嫁给存款者。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践中,除了个别情况,目前尚未出现商业银行对存款者违约问题。然而商业银行与贷款客户的信用关系却屡遭破坏,这既涉及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更与一定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普遍资金周转困难有关。总的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保证向存款者履约,另一方面存在贷款者对商业银行违约,即人们常说的“硬存款,软资产”,最终使商业银行要承担来自贷款者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全部风险。这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存在两大风险因素,一是资产质量普遍不高,二是金融犯罪比较严重。资产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来自贷款客户,而金融犯罪比较严重的问题则来自商业银行内部。从上述分析可知这些风险要完全由商业银行承担。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控制风险才能摆脱困境。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途径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对风险的认识有关。在现代资产理论中,风险有个量化的定义,即实际收益对预期收益的背离。按现代资产理论,各种风险因素可以归为两个内容,一是系统性风险因素,二是非系统性风险因素。前者形成系统性风险,后者形成非系统性风险。如果某种因素会以同样方式对各种资产的收益都产生影响,这种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例如,假定政府抽紧银根,企业普遍资金紧张,周转不灵。这时,商业银行贷款本利的回收出现困难,将会出现损失。产生非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则是只对某一种或某一类资产的收益造成影响的一些独特事件。例如某个企业因为管理不善而经济效益不好,商业银行在这个企业的贷款就可能受到损失;但与此同时,给其它企业的贷款收益则不受影响。

按这种风险分类方式可以得到这样几个结论:(1)本文前述的风险类型一部分归为系统性风险,另一部分归为非系统性风险。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一种风险类型可以包含两个内容。例如流动性风险可能有银根紧缩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也可能有银行资金调度管理不力引起的非系统性风险。二是一种风险类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上述流动性风险在银根较松时主要是由银行资金调度管理不力引起的非系统性风险,而在银根紧缩时则可能主要是系统性风险。(2)凡是具有普遍性影响的风险都是系统性风险,不具有普遍性影响的风险则是非系统风险。(3)风险的控制有两个角度,一是资产持有者,二是风险来源一方。对具有普遍性影响的系统性风险,无论是单个资产持有者还是风险来源一方都无法降低,但资产持有者可以通过市场采取规避措施。不具有普遍性影响的非系统性风险也可以降低,而且既可以由风险来源一方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也可以由资产持有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采用专门的方法来降低。

事实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当前由资产持有者通过市场来控制风险更具重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是从风险来源一方进行的。而依据现代资产理论,还可以从资产持有者角度来控制风险。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同时采用,才能使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见,现代资产理论的应用将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经营风险开辟一条新路子。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方法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有两种方法加以控制: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我国传统上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来降低风险。但降低风险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并不是所有风险类型都可以降低,只有一部分风险类型可以降低。能由单个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降低的风险类型是非系统性风险。二是降低风险也有新的含义。一方面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可以用于降低商业银行内部发生的非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按现代资产理论,选择收益具有负相关的贷款(包括其它资产)类型形成多样化的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则能进一步降低以至消除来自贷款客户的非系统性风险。

对于来自贷款客户的系统性风险只能采取规避的办法。系统性风险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风险是不同贷款客户所具有的特征,反映了各类贷款客户受系统性风险因素影响大小。二是系统性风险是有风险报酬的。在市场上,系统性风险较大的资产,其定价相应也较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险大,收益也大”的现象。三是系统性风险具有两面性。如果选择系统性风险较大的客户贷款,则在系统性风险因素对该客户产生不利影响时,商业银行会受到较大损失;反之,在这些风险因素对该客户的不利影响消除后,商业银行会有较大收益。例如持有建筑业资产的系统性风险较大,资产定价较高。建筑业在经济衰退时受打击最大,最容易出现违约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受到损失;但该行业在经济复苏时也最先走出低谷,最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要建立在资产由市场定价的基础之上。

根据系统性风险的这些特点,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法是在形成由多种贷款和其它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经济体制、政府经济政策等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变化灵活调整这一资产组合。具体来说,可以在系统性风险因素产生不利影响之前,把原有的资产组合调整为系统性风险较小的资产组合;而在系统性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消除时,则把原有的资产组合调整为系统性风险较大的资产组合。从而保证所有的资产组合有较大的预期收益和较小的预期损失。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商业银行现行对贷款项目审查的观念也要转变。商业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评价主要是其风险大小,但客户的风险大小并不能做为是否贷款的唯一依据。而应进一步考察给客户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以商业银行资产市场定价为前提,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形势、政府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各种资金运用方向的收益相关性,以系统性风险大小为依据,选择多种资产形成资产组合,从而使商业银行达到控制来自贷款客户的风险之目的。在信息对称情况下商业银行还可以督促贷款客户采取措施降低贷款的非系统性风险。

还有一类风险是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系统性风险,这一风险是造成商业银行经营难、易以至收益波动的重要原因。单个商业银行无法借助自身力量来减少这类风险带来的损失,但可以由外部的力量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一方面有赖于政府所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系统性、连续性,加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制度的建设和监督实施;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负责调控的宏观经济,以及政府经济政策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不至于付出更多的代价。

通过市场规避系统性风险是有条件的,要以资产的市场定价为前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同类型存贷款实行差别利率。但对存款客户而言,不同商业银行的同一类型存款其利率是相同的;对贷款客户而言,不同贷款客户的同一类型贷款其利率也是相同的。而不同商业银行、不同贷款客户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是不同的。因此,(1)存款者难以对商业银行进行选择,从而不能通过促使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来激烈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2)由于商业银行承担高系统性风险得不到风险补偿,风险较大的客户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通过买通贷款决策者来取得贷款,从而使商业银行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失。风险较大的客户有可能向贷款决策者额外付费来取得贷款本身也说明了高风险需要高利率补偿的客观性。(3)给客户贷款的系统性风险不能与利率水平相适应也将使商业银行无法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资产组合来规避风险。总之,现行的利率制度并未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因此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来加以解决。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方向

资产质量普遍不高、金融犯罪比较严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需要控制的主要风险因素。按传统分析,只要由单个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例如加强对金融犯罪的防范,强化审贷工作就能消除这些风险因素。这一认识是建立在认为这些风险是非系统性风险观念上之上的。但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两个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就会发现金融犯罪和资产质量不高都带有一定普遍性,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特点。事实上,金融犯罪现象的出现既涉及商业银行管理中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制度漏洞,也与一些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实施不力有关;资产质量不高既有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影响的问题、商业银行全行业经营制度的问题,也有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经营能力等问题。但也应当看到,单个商业银行对这两个风险因素也不是无能为力的。现实中,有些银行的金融犯罪较少,资产质量较高;而另一些银行金融犯罪较严重,资产质量较低。可见这一风险因素是可以通过这些单个商业银行加强管理来降低的,从而又具非系统性风险的特点。总的来看,金融犯罪和资产质量不高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风险既包括系统性风险也包括非系统性风险。可见,对这两个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应该双管齐下,而不能单一。这在当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中应予以关注。

有人认为非系统性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这一观点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带有普遍性。我国各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何者为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非系统性风险较大,表明通过单个商业银行加强管理来降低风险有潜力可挖,同时也表明单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应更加努力地去搞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工作。如果系统性风险较大,则表明通过单个商业银行加强管理来减少风险损失的潜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在风险控制上是做出贡献的,当前应更注意提高资产经营能力,采取措施规避经济体制、宏观经济形势、政府经济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保持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我们曾以成都区域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两个金融组织所组成的农村金融市场为例,应用现代资产理论对他们所持有资产的总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来看,农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较高,这一风险类型是当前风险控制的主要矛盾。同时也可以认为,农业银行经营中存在困难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前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二是农业银行运用现代资产理论控制风险的能力。由上表还可以看到,做为非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状况有所不同。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农业银行不同资产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同的,不同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也是不同的。在风险控制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从资料来源和整理过程来看,上表的计算结果不仅反映了来自贷款客户的风险,也包括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表的计算结果仅代表了成都区域农业银行一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但这一计算结果起码说明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所有区域都以非系统性风险较高。而且根据当前商业银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转轨期制度建设、实施的状况推断,这一结论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