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照研究论文_卢训兵

卢训兵(宁陵县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宁陵 476600)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5 例于我院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入选实验组,另25 例同期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入选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优良率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96.0%、8.0%,与对照组的64.0%、36.0% 相比差显著,通过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收效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1-02

胫腓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病发率的10% 左右[1]。本病多因交通意外、高处坠落或重物撞击等引起,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损害胫腓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甚至可能诱发骨髓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目前临床上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而选择何种方式固定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次研究旨在研究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提供可参考依据,成效显著。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 例我院于2011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入选本次研究,均符合胫腓骨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3],且均经X线检查确诊;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且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其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龄在19-65 岁之间,年龄均值(36.7±3.4)岁;其中左侧29 例,右侧21 例;按致伤原因划分:交通意外伤23例,坠落伤13 例,重物砸伤10 例,其他4 例;Gustib 分型:Ⅰ型14 例,Ⅱ型26 例,Ⅲ a 型10 例。参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实验两组,每组25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Gustib 分型等通过SPSS 软件分析P > 0.05,可比价值明显。

1.2 方法对照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若为闭合性简单骨折则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若患者为复杂骨折,则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以骨折端为中心取弧形切口,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后,用螺丝固定较大骨块再复位,最后将螺钉拧入后连接固定杆,关闭切口。

实验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髌腱内侧取约为4cm 长的纵行切口,屈膝并外侧牵开或纵行劈开髌腱,选取合适的插入点后选取合适的髓内钉,进行有限扩髓后将髓内钉与连接器固定,并将髓内钉打入髓腔至骨折近端。复位确切后将其打入远端,然后将锁螺钉分别于于近、远端拧入。

1.3 评定标准[4]参照Johner-Wruhs{4] 拟定,优:骨折愈合良好,膝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胫骨无成角畸形,未见明显并发症;良:骨折愈合好,膝踝关节活动恢复超过75%,胫骨成角畸形在5°以下,未见明显并发症;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恢复超过50%,活动明显受限,胫骨成角畸形为10° -20°,伴有并发症;差: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恢复在50% 以下,胫骨成角畸形在20°以上,伴明显并发症。将优、良纳入手术优良率中。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并通过t 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96.0%、8.0%,与对照组的64.0%、36.0% 相比差显著,通过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0.05)。见表1、2。

表1 两组手术优良率对比

3 讨论在骨科医学领域,胫腓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四肢骨折类型,由于胫腓骨骨折的位置相对较低,且稳定性较差,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成角畸形或移位,进而影响术后恢复[5]。目前临床上治疗胫腓骨骨折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学固定,主要方法有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内固定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等。为确保患者骨折预后良好、降低并发症率,选择适当的固定类型十分重要。

外固定支架治疗应用于胫腓骨骨折中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骨膜组织破坏小及不增加局部创伤等优势,且其还能在体外对骨折对位进行调整,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治疗方式[6]。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外固定支架固定稳定性欠佳,术后关节活动容易出现钉道感染与松动,而且术后早期不能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发生风险较高。交锁髓内钉固定属于中轴性固定的一种,其通过对骨折近远端的交锁固定,能有效控制旋转,进而达到固定可靠的目的[6]。同时,其通过扩髓,使得髓腔变直,骨与髓内针的接触面积也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另外,该固定方式早期还能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更利于骨折愈合,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收效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赵飞,顾暑光,季鑫,等.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6):42-44.[2] 韦晨晖. 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01):34-35.[3] 周漪峰. 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04):44-45.[4] 赵希君. 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 甘肃医药,2014,33(09):683-685.[5] 谢世学.AO 外固定支架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02):213-214.[6] 邱序忠,周安令. 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J]. 四川医学,2012,33(09):1624-1625.

论文作者:卢训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照研究论文_卢训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