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论文_杨勇

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论文_杨勇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亭口镇冉店九年制学校 713600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是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颖、适宜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情境 兴趣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要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动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乐学、会思、善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自主探索、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才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原理来源于现实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趣味情境的创设

教学实践表明:想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创设有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情境的趣味、新颖、神奇来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度集中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讲解人教版“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古书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个叫“鸡兔同笼”的故事,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述一个现代版的鸡兔同笼的故事:现有一笼,有头37个,有脚100只,问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同学们谁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抢着进行解答,这种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希腊科学家泰勒斯巧妙测得金字塔高度的故事,通过富含悬念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在继续解释疑问的状态下,学生就会产生主动的求知欲。如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照此类方法,对生活中事物的高度进行测试,那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践情境的创设

数学新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创设相关的实践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私感知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轨迹,丰富认知结构,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进而进行知识的探索。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实际的动手进行探究和实践,去探索数学知识的真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双向提高。

四、多媒体情境的创设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做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境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金字塔,让学生猜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是正方形……)这时我动画演示:塔基的截面,显示形状,正方形的形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你知道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有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当学生看完这段小电影后,强烈的刺激了求知欲,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于是,引出了扇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欣赏动画时,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又如人教版数学“平移与与旋转”的相关知识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平移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于平移的画面也只是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就可给学生演示图形平移的画面,让学生实际的观察平移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总结平移的意义。教师可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导入上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可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这些精心设计,富有科学高效的情境催生下的学生,对数学由苦学到乐学、由学会到会学、机械到灵活的质的飞跃,有效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的渗透与融合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牧鞭、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论文_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