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

赵新晓

(青岛旅游学校 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滨海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摘 要 将中国区域特色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中华文化传播,通过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中青岛区域文化传播的现状,进而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文化传播对策,能助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和中华文化传播。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青岛 区域文化传播

1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1.1 汉语国际教育对中华文化的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因此在重视汉语本体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文化教学。海外的汉语国际教育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大力开展汉语教学,积极促进文化交流,在中华文化推广方面成果显著;国内各大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也在蓬勃发展,建立了各具特色文化基地,如山东大学建立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为留学生提供了解文化、体验文化并理解文化的课程和场所。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理论的日益成熟,文化传播的研究方向正从宽泛的中华传统文化转到小的文化角度上来,比如重视汉语与中华传统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心理、中华民俗等关系的研究,而区域文化在传播中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

1.2 融入青岛区域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区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处于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生成并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念、精神理念。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和发展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青岛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区域文化具有源的双重性和流的多样性,它以博大精深的传统儒家文化为根基,孕育了开放兼容的多样性海洋文化,同时又吸收了理性创新的现代西方文化,另外现代企业文化也独领风骚,经过一代代青岛人社会实践的熔铸变通,孕育发展起来了一种自成体系的多层次区域文化系统。

增强人们对区域文化的重视,在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为大众熟知的传统中华文化的同时,融入区域文化的因素,能够加深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从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3 青岛区域文化资源

我们发现学界对于青岛区域文化的内容并无统一的界定,如:柳宾把具有青岛特质的文化符号总结为十二个:栈桥、崂山、海云庵糖球、八大关、劈柴院、观象台、青岛啤酒、中山路、海尔、帆船、微尘;张兴林从青岛的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品牌文化、景区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董杰对青岛文化多元性进行了分析,以传统儒家文化、海洋性文化、现代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文化基础,总结出其开放性、理性化、多样性、和谐化、创新性的独特气质。

东京大学文学部创立之初,其第1科(史学、哲学及政治学,从第三年为哲学、政治学及理财学科)的全部课程如下:

2 青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现状

适应活化是指酵母菌对一个或多个抑制因子几小时或几天的适应过程[3]。此过程中,酵母激活了与高酒精浓度及其他抑制条件相关的新陈代谢应激反应,并在较大程度上减弱了抑制因子对酵母细胞的影响[4-5]。研究表明,酵母复水活化过程中稀释倍数、活化液含糖量、活化温度和时间[6-8]等对提高酵母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为避免酿造过程中酵母细胞大量死亡而导致的发酵提前终止,酿酒师们往往在接种前用酒水混合液对商品活性干酵母进行适应性活化处理,近年来商品氮源和酵母活化剂等在酿酒工业中日也益受到重视[9-10]。

3.2.2 游览景区,感知青岛区域文化

(1)青岛大学(1则/2017年),国际文化艺术节;

(2)青岛科技大学(5则/2017、3则/2016),活字印刷、参观青岛市印象博物馆、参观青岛市规划馆、观看昆曲、包饺子、茶文化讲座、茶文化博览会;

我们基于前人的研究,把青岛区域文化分为以下几类,景区旅游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其中景区旅游文化的代表为:栈桥、八大关、中山路步行街、崂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区、劈柴院、奥帆中心、五四广场等等;企业精神文化的代表为:海尔集团、青岛啤酒等;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为:海云庵萝卜元宵糖球会、田横祭海节、天后宫庙会、国际啤酒节、青岛樱花会、大泽山葡萄节、藏马庄民俗村等。因此,对青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中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会以此为参考。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则/2017),海青古镇体验茶文化;

(4)青岛理工大学(1则/2015、1则/2014、1则/2012),美食文化体验、游览青岛世园会、参观曲阜;

(5)青岛农业大学(1则/2017),包饺子;

(6)青岛滨海学院(4则/2017、1则/2015、1则/2013),剪纸、品美食、游览青岛西海岸、参观沂水、海底世界;

(7)山东科技大学(1则/2017),海青古镇体验茶文化;

(8)中国海洋大学(2则/2017),参观青岛市图书馆、“感知中国-创新青岛”活动;

(9)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6则/2017、4则/2016、2则/2015、1则/2014),参观世博园、啤酒博物馆、中秋活动、民俗文化体验、烹饪文化体验;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6];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恢复越好[7];并且对于所有患者的ICF总分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功能越好[8]。

(10)青岛华文语言(科技)专修学院(12则/2013-2017),海外华裔的中国寻根之旅题材。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这十所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时重视文化的传播,同时文化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宽泛的中华文化方面,虽也涉及一些青岛区域文化,但大都是零散、不成体系的。其中青岛华文科技专修学院针对海外华裔的中国寻根之旅题材,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因此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未列出的高校并不是没有针对留学生的文化活动,不能说他们对文化的教学和传播不重视。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三句箴言中最有名的一句。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成就学生。每位教师各具特点,但同时又受广雅儒雅文化的浸润。“发现”的教育主张倡导“和而不同”的人才观,它引导着广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由上可知,高校对于青岛区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还是有所涉及的,很多学校都在组织这方面活动,只不过没有成熟的经验和系统的体系来支持教学。

3 青岛区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传播的对策

本部分参考中华文化在国际推广方面的经验,结合调查结果,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青岛区域文化国际传播的方法及策略,发挥区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青岛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留学生来到青岛以后,一定会参观和游览有名的景点,高校在组织留学生进行景区参观时,一定不能流于表面,而要把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介绍给留学生。例如,在游览崂山风景区时,详细地介绍崂山的道观以及道教文化对青岛的影响,让留学生“知其所以然”;游览八大关时,把建筑物由来以及建造背景介绍给留学生,让留学生知道青岛该区域的历史,加深对青岛区域文化的理解。

3.1 借鉴区域文化传播的范例

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有很多成就,丰富的区域文化传播活动,对于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有借鉴作用。例如,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举办的“感知中国”活动,给各地方和高校的文化传播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2016年山东举办的“感知山东”外国友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就是结合本省的文化实际情况,对外国人进行的区域文化传播。因此我们在想,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在青高校留学生打造“感知青岛”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也是可行的。

患者入院后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取半卧位,床头抬高15度,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同时对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鼻腔出血量及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密切观察与监测[3]。对于出血量少的低危高血压患者积极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对于出血量多的中高危及极高危患者(>140/90mmhg)应积极给予额部冷敷,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个性化的降压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如有血液或分泌物流入口腔应及时吐出,以免造成胃部不适引起恶心、呕吐而加重出血和血压升高。

“感知青岛”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应该以传统中华文化为基础,青岛区域文化为重心,面向所有在青高校留学生,使他们在感受和学习青岛区域文化的基础上,亲身体验文化,深入理解文化,最终达到认同文化,展开有效的区域文化传播。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IRB and the ORCI Academic, Research,Publications and Ethics Committee.

3.2 “感知青岛”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体系

3.2.1 汉语教学中的青岛区域文化

根据2018年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山东省共有103所高校招收留学生,其中位于青岛市的高校就有18所:以青岛大学为例,其每学期招收留学生的数量均在600人左右,可见在青的留学生数量之多,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留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话题。我们以青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为例,尝试了解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现状,尤其是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情况。

汉语国际教育是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因此在汉语课堂中融入青岛区域文化因素,有利于留学生初步感知青岛区域文化。例如教授普通话的同时,融入青岛特色方言的教学:如青岛话中的“小嫚儿”;教留学生问路、辨认方向时,向他们介绍青岛人指路的方式“往上走、往下走”,而不常用“东、西、南、北”。这些都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向留学生介绍这些文化,能够使留学生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减少陌生感。

笔者对18所在青高校进行了统计,从学校官方网站搜集2018年之前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相关新闻,并对新闻数量及内容汇总如下,未提及的青岛高校均是官网未找到相关新闻,因此未能做统计。

精准扶贫,离不开扶贫资金。黑龙江本身财政支出有限,应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拓展扶贫资金来源,通过不同的激励机制,发挥不同组织的作用,协同好社会各组织力量,加强各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和联系,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展开。

青岛有很多景区,既有自然风景区,也有文化景区。在安排游览路线时可以,自然景区和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让留学生感受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美景,又使他们体会到青岛文化的历史渊源。例如,海水浴场,金沙滩、信号山公园、栈桥、八大关、中山路步行街、崂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区、劈柴院、奥帆中心、五四广场、台东步行街等等。

3.2.3 体验传统节日风俗,融入文化

体验传统节日习俗,能够快速地融入当地文化。例如,端午时节包粽子、吃粽子、系五彩线、编五彩绳;中秋时节吃月饼、赏月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传统节日文化展现和传播出来。要想更好地传播青岛区域文化,体验传统的青岛节日习俗,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例如,海云庵萝卜元宵糖球会、田横祭海节、天后宫庙会、国际啤酒节、青岛樱花会、大泽山葡萄节、藏马庄民俗村等。

3.2.4 现代企业精神文化

青岛区域文化不仅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青岛的现代企业精神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等企业。要想让留学生体会到全面的青岛文化,也要重视青岛现代企业精神文化的传播,可以安排留学生参观海尔集团、海尔工业园、青岛啤酒博物馆等,让留学生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其文化内涵。

结婚后,我那风风火火的性格也没有因为进城而改善,这和老伴温文尔雅的性格差得太远。年轻时,由于我很会料理家务,家里并没有因为生了三个孩子而乱了套,老伴对我很好,也没有嫌弃我没文化,没有诗情画意啥的。可差距就是差距,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相继结婚成家,我在家里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一大声说话,老伴就拿眼睛瞪我,有时我因为一些事情和他理论,他都是很不耐烦地摔门而去。我明白,自己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步入老年,在老伴的眼里就成了嫌弃的对象,尤其是他有了那个温柔女士的相伴,我在他眼里更是越来越碍眼。

由于双“Y”配线道岔较多,正常情况下,正线上的各类道岔由正线道岔控制子系统根据列车识别号和行车计划表与道岔控制箱互联,并自动办理进路。即:当有轨电车接近道岔区(包括渡线、折返线和出入线)时,轨旁设备结合车载通信设备自动发送道岔操作请求(包含列车识别号等信息)或由司机通过车载操作按钮发送道岔操作请求,道岔控制箱根据储存的进路表进行逻辑判断后自动办理进路,锁闭道岔后开放信号机(进路表示器)。司机确认信号与行车计划一致后,根据信号机指示,驾驶列车通过。当车载设备发生故障,无法完成控制时,司机可以下车通过安装于轨旁的电动按钮手动设置进路或者手动转动转辙机完成道岔状态转换。

4 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从语言入手,以文化交融,为增进中外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社会使命,是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应树立区域文化意识,在文化教学时注意联系当地实际,建立学习文化、体验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的教学体系及模式,通过区域文化的传播,使学习者更好地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及精髓。

希望本文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将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纳入中华文化传播,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及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

注释

① 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华文语言专修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现在,我们住进了楼房,独轮车也失去应有的风光。可父亲舍不得把它处理掉,还收藏在楼下车库的一角。每过两三个月,父亲就去把车子擦一遍,车轴里还上点油,然后望着它,摸摸它,还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

参考文献

[1] 李波.区域文化培植发展之我见——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发展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0(03).

[2] 柳宾.立足地方文化特质发展青岛文化产业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3] 张兴林.本土与海外:青岛城市旅游的文化意象与文化共生[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4] 董杰.青岛地域文化多元性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08.

[5] 张胜冰,马树华.青岛文化的历史文脉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6] 赵立波.关于青岛蓝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7] 郭芳.青岛文化底蕴与城市文化精神[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8] 李冬香.鞍山地域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学探讨 [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5):44-47.

[9] 谭丽梅.浅析地域文化为导向的留学生实践教学——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7(12).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YJ1711105)、山东省社科规划专项项目(18CKPJ31)。

标签:;  ;  ;  ;  ;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青岛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