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经济走向何去何从?_香港经济论文

香港的经济走向何去何从?_香港经济论文

香港经济向何处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何处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应该是研究的时候了

香港经济结构转型以金融、商贸为中心后,积累了许多需待解决的矛盾;现在,香港主权又快将回归,在“一国”的条件下,“中国因素”对香港经济影响会愈来愈大,对香港经济定位问题的研究,已经是摆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院长何炘基博士在1995年10月中曾说:“香港作为中国通向西方的‘桥梁’,这个观念已经过时,桥梁可连结两方,但不属于任何一地;随着时代的转变,这个观念也要转变了。我们本身已成为大陆一份子,但是很开放;只有采取这样的态度,香港才有永恒的价值。”事实是这样,随着香港历史地位的转变,香港成为中国的“门户”,是一个很开放的门户,香港经济定位要有新的适应。

香港一些高层官员也开始感觉到要着手研究香港的经济定位问题。比如,财政司曾荫权在1995年9月6日上任演说中也表示:“作为财司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香港通过两个过渡,即完成转型为以服务及技术为主的经济体系的过渡;以及更重要的是,完成回归中国主权,以及香港成为未来特别行政区的过渡。”对于香港经济转型的过渡,财司认为香港正面临重重的挑战,“应该成立一个特别工作小组,由财司任主席,成员包括各主要决策科的首长,以评估香港作为服务业经济体系的优点与弱点,日后的策略及优先次序,以及如何创造有利于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环境。”香港内部经济环境,近年发生很大变化,的确到了要研究香港经济定位的时候了。

二 研究的范围

香港经济定位问题,是一个宏观经济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范围应该是:香港经济在世界经济环境、亚洲经济环境、中国经济环境和香港内部的经济环境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即未来10年(1996-2005)内,香港经济将要扮演什么角色?简单地说,香港经济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哲学”?香港经济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与本身经济环境的转变,原来在港英当局管治下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哲学”,随着时代的节拍,需要有新的经济定位,以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三 香港现有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哲学”

香港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举世瞩目,的确有它的正面经验和内、外环境条件,《香港基本法》规定,未来的香港是特别行政区,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大前提下,还规定香港保持自由港地位,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货币、外汇自由流通,保持企业、金融自由经营制度,保持独立的关税制度和财政独立不变,以及原有的法律制度不变。

中国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许多方面不变,是因为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一定要在97年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二)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中国的总体目标,是以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办法来实现香港回归。

现在,世界经济环境、亚洲经济环境、中国经济环境,以及香港本身经济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在港英当局管治时期形成的一套“经济模式”、“经济哲学”,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是否能够保持香港经济繁荣、稳定?中国方面“照单全收”,一成不变,还是要着手研究新的经济定位?“不变”与“变”的确是一项挑战!

港英当局管治下的“经济模式”、“经济哲学”,一般概括为“政府放任,自由万岁”。英国作为管治者,对远离本土的香港,不会视同英国本土一样,对人民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英国只是把香港作为对世界各地及中国大陆的贸易据点,作为一个“地区”采取开放政策。香港的经济政策,本质上带有殖民地色彩:(一)保守性,政府不必像管理一个国家那样,要瞻前顾后,制定长远经济发展目标,可以随着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而采取随机措施,让港人自求多福;(二)香港实行财政独立制度,不能增加宗主国负担,并要有利于宗主国的经济利益;像英资汇丰银行,它属商业银行却拥有半中央银行的垄断地位,获得丰厚利益。

四 积极的不干预主义

港英当局管治下形成的“经济模式”、“经济哲学”,前任财政司夏鼎基于1992年2月1日,在伦敦市政厅海外银行会所作了系统的说明,他强调香港经济的成功,是由于港府经济政策的正确,香港发展了一套经济理论,叫“积极的不干预主义”,即强调市场力量必然会为短期困难提供最佳的解决办法;政府只是在引致垄断或市场增长过速,出现无法抑制的情况以及大众利益受到损害时,才作适当的干预。

港英当局形成这一套叫“主义”的理论,就产生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稳定性。这套理论一方面从正面总结了推行自由经济政策,依靠市场调节力量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带有美化殖民统治,化腐朽为神奇,掩盖了殖民统治的榨取和剥削。

香港经济成功的重要客观条件,是香港邻近大陆。中国建国后对香港一直坚持“长期利用”的方针,对香港经济发展起了保护作用。开放改革15年来,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互补互利,共同发展,支援了香港经济转型为以金融、商贸为中心。同时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交通要冲,与亚洲经济增长趋势相互配合,成为亚洲经济增长极之一。公正地评价,香港经济成功,的确有港英当局管治下采取自由经济政策因素;但也不能无视客观经济条件,完全归功于夏鼎基讲的那一套“积极的不干预主义”。

五 政府干预经济的新趋势

世界各国政府为了争夺世界性市场,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愈来愈大。明显的例子是欧洲各国联合在一起,花250 亿马克研制宽体型空中客车;到了1994年,这种飞机的销售量已超过美国波音飞机,竞争十分激烈。欧洲各国政府如果不出面干预经济,就很难在世界飞机市场上立足;欧洲的飞机市场,也会被美国波音占领。现在,世界各工业国都认定微电子、通讯纲络和生物工程是21世纪的工业支柱,政府对这些部门的科研和工业制造技术,都积极支持。日本在美国之后,开拓了半导体芯片的世界市场,美国老牌跨国公司摩托罗拉、英特尔等受到威协;最后,由美国政府出面,对日本施加压力,大量征收反倾销税,并对日本实行贸易制裁,才达成妥协,重新分配市场。

亚洲地区的新兴工业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更为明显。韩国由政府出面举债高达500亿美元,以支持钢铁、汽车和大宇、三星等跨国性集团公司的微电子科研和工业,使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工业,到现在为止,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27%,是整体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支柱;香港经济转型后,工业产值下跌,现仅占总产值的11%,进入自生自灭状态。

香港经济面对全球政府干预经济的新趋势,面对亚洲韩国、台湾、新加坡政府支持科技工业化,迅速提高工业增值水平的竞争,香港原来的“经济模式”、“经济哲学”,是否要作适当的调整,作出新的适应?主张自由经济的经济学家弗尔曼极力赞扬香港经济政策的成功,说香港是世界上最后保留下来的一个自由经济堡垒;但是,他没有全面分析香港经济成功颇为独特的客观条件。

为了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我们现在很需要找到“自由”与“干预”,“不变”与“变”的平衡点。

六 积极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的经济学者、专家和一些高级官员,已经开始着手探索香港新的经济定位问题。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载任志刚1995年10月26日在北京一个研讨会上提出,香港未来在中国主权下,继续实施联系汇率制,可以预见,美元和人民币将会成为香港最主要的跨境交易货币,港元兑美元和港元兑人民币的交易,将会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香港在金融交易技术上进行处理,将香港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分别与内地和美国的即时支付系统联网,一些大额交易,便可以实现港元即时兑换和交收美元及人民币,从而减少风险,大大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另外,香港扩展亚洲金融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据世界银行统计,1993年东亚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4200亿美元以上,预期未来10年,东亚地区的生产总值,将以年均7.7%的速度增长,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香港需要掌握时机,发展债券市场,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目前,世界债券市场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东亚地区较低些,为30%,香港更低为5%;由于香港金融管理和法例比较健全,发展债券市场,将大有可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陶永明也认为,97之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会更大扩展。香港一向扮演“桥梁”角色,97之后,将会转变为国内与国外资金一起登场交易的“大市场”,香港将会承担国内许多银行、币种的金融交易。香港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仍然相互独立运作,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会大大加强,内地许多金融交易会在香港进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更加巩固。

七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形成“区域经济”

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罗康瑞于1993年5 月组织专家撰写了“展望香港经济10年路向”专论,认为“香港的唯一不容置疑及持久的竞争优势,是与华南的密切关系”,今后香港的发展策略,“应以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并为大前提”。他认为香港要有新的经济定位,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并且批评港府决策者眼光短浅,目前香港正坐失良机。

中国开放改革15年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关系,已逐渐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它的成长过程,主要是由市场经济力量推动,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两地政府碍于外交关系以及其他因素,没有整体推进决策,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由状态。中英关于香港与内地跨境大型基建协调委员会的成立,才开始出现政府一级进行经济协调;但委员会的工作,没有常设机构,仅仅是进行一些松散的咨询活动。至于整体经济的协调,到目前为止,两地政府各行其是,浪费了不少社会资源。

目前,有不少急迫需要政府一级协调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京九铁路96年9月将全线通车,内地与香港货运量大增,大大支援了香港的国际商贸、运输中心地位。可是港府的西北铁路系统计划,迟迟不动;最近由九广铁路公司提交的顾问报告中认为,全长约70公里的线路,要到2001年才能建成。这条铁路如何同京九铁路大动脉衔接,尚未同中方磋商。皇岗口岸的公路运输,按设计每日可通车5万辆,可是现在平均每日仅1万辆,且常常堵塞,也需要两地政府协调解决。(二)香港与内地的科技工业化合作,也急迫需要摆上议事日程。香港制造业大量北移后,留港工业需要提高增值水平;珠江三角洲的大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需要科技工业化带动提高。港府在快将撤退时是否会更为“积极地”支持科技工业化,实属疑问;珠江三角洲地区政府和企业,以及驻港中资企业,是否可以更为“积极地”支持两地科技工业化的发展和合作。

八 民间研究,政府支持

香港主权剩下不到600天即将回归,目前大量关系到平稳过渡的政治事务需要两地政府解决;有关经济方面的事务,除了十分紧迫的问题以外,就不容易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进行研究和解决。香港经济定位这一个宏观经济课题,可以先由两地民间组织合作,在政府和企业支持下,分别不同领域问题或全面进行研究,应该是时候了。

标签:;  ;  ;  

香港的经济走向何去何从?_香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