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安教授治疗胸痹临床经验论文_何金丽, 刘国安(通讯作者)

刘国安教授治疗胸痹临床经验论文_何金丽, 刘国安(通讯作者)

(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刘国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批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教育博士生导师。本文主要介绍刘国安教授在治疗胸痹的临床过程中,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强调从痰、瘀、虚三个方面入手,运用通补二法结合进行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经验。

【关键词】胸痹;名老中医;经验;刘国安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63-02

刘国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批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教育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刘老出身西医,有着牢固的病理生理知识基础,后参加西学中,深谙《内经》、《伤寒论》,有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功底,五十余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同时提出了“西医诊病,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内调外治,扬长补短”的中西医结合治病原则[1-2],尤其擅长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胸痹是老年患者高发疾病之一,因此,刘老在胸痹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刘老:在胸痹治疗方面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严审病机

1.1 气虚为本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不但明确提出胸痹病名,并系统地阐述了其病因病机,谓“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太平圣惠方·治心痹诸方》曰:“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心中愊愊如满,蕴蕴而痛,是谓心痛。”指出胸痹心痛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下焦阴邪偏盛,痰浊寒饮上乘阳位,搏结于心胸,阻塞气机所致[3]。刘国安教授认为“责其极虚”清楚的指明了胸痹的根本病机所在,即虚是胸痹的根本,而且本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过四十,阴气自半”[4]。人到中年,气血虚弱,阴气自半。人到老年,元阴元阳俱损,气血俱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母,气能行血,心气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原动力。然肾为先天,元阳元阴之根本,肾气渐衰则不能振奋鼓舞五脏阳气,故心气虚弱,血行不畅,脉道不通,血脉失养。《内经》曾指出:“盖心为君火,端拱无为者,性之体也;膻中宗气为相火,代心君用事,与营血俱行脉中耳。其领营血行于脉中也。”《景岳全书》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刘老多次讲解说心为君主之官,为阳脏,老年群体一般机体功能减退,久病失养或者有病邪克伐,心气失其端拱之性,温煦作用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同时影响体内血脉运行和津液输布,导致相应病变发生。

1.2 痰浊、血瘀为标

刘老认为由于心的特性,心脉发生病变极易出现痰浊、瘀血证候。《读医随笔》云:“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而不滞者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阳亏损,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故积而成痰浊、血瘀而阻滞脉道;心气式微,“水谷精微”不能奉心化赤为血,气不化精则化浊,即形成“痰浊”“瘀血”。同时津血同源,“津不濡血”,津精水液滞留而成痰浊,阻滞脉道,血行不畅,壅塞成瘀,津液失养,更加重瘀血。两者相互作用,发为胸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硬化,然而冠状动脉硬化发生首要因素就是血脂过高,脂质代谢失调,或摄入过多,抑或其利用与排泄失常,进而为痰为浊[5]。有报道提示冠心脏病患者血脂均高于正常人。将化痰祛瘀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其次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动脉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脂质浸入,破坏动脉壁弹性纤维,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在中医中属于“瘀血”范畴。调查结果发现,血瘀证型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有器质性病变,狭窄比例高达94%[6]。

2.遵崇立法

刘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胸痹心痛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胸痹的治疗要通补结合,即为寓通于补,寓补于通,通补结合,正邪相兼,既要宽胸通痹,又要补虚固本。即以开痹化痰,活血行气为通;又以扶正固本,益气养阳为补。在临床实践中,更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而辨证论治,分阶段诊治,冠心病病情初期多以邪气实为主,多见痰瘀互结,兼见心阳亏虚为主症;疾病后期多以正气虚为主,正不胜邪而浊瘀滞留为常见;刘老认为通补结合思想应贯穿胸痹治疗始终,在治疗中分清疾病的主次,切中病机,同时兼加变化之方药,消除兼证。

3.精组方药

3.1 通冠丸是刘老在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方,以《内外伤感感论》中“生脉散”为基础加减而成,主要用于本虚为主的证型。方药组成:党参、五味子、麦冬、瓜蒌、薤白、生地、川芎、丹参。党参补元气,甘平,补肺益气;五味子酸收敛肺而生津,合生地养阴清热,共成益气养阴,生津,生脉;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除烦。经药理学已经证实生脉散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冠脉血流,增强耐缺氧能力,调整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

3.2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刘老推崇次方配合益气理气活血药以治疗标实为主的证候类型。瓜蒌宽胸涤痰散结;该方剂经药理学证实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律失常,解痉等作用。

4.案例举隅

患者王某,男,64岁,2016年11月5日初诊。主诉:阵发性胸闷、胸痛1年余,伴活动后加重1月。患者1年前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症状,未与重视与治疗,期间间断反复发作,1月前患者因劳累过度,出现稍活动后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出汗,饮食不佳,睡眠可,大便秘,小便正常,舌质淡胖、有瘀斑,苔白,舌下脉络曲张,脉沉细而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60/90mmHg,平素自服降压药(具体药物不详),血压控制情况不清。查体:BP:155/95mmHg,心脏听诊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ST-T压低改变。诊断:胸痹心痛病,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固本,行气活血化瘀。给予通冠丸方加减治疗,处方: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20g,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15g,瓜蒌15g,薤白15g,枳实20g,丹参20g,当归15g,川芎10g,三七粉4g(冲服),水蛭粉4g(冲服),酸枣仁30g,甘草6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二诊:服药后胸闷气短、胸痛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用原方15余剂,悉症俱已。

按患者年过半百,脏腑精气亏虚,心气不振,阳气虚衰,故心气运行血液无力,导致血液瘀滞,阻塞脉道,表现为胸闷,胸痛,自汗,舌淡胖嫩、有瘀斑,苔白有裂纹,舌下脉络曲张,脉细涩,均为心气虚兼瘀血阻络之象。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山茱萸、山药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以取其阴中求阳,补益五脏之气;瓜蒌、薤白、枳实以宽胸散结,化痰开痹除满;丹参、川芎、当归以行气活血止痛;水蛭、三七破血祛瘀,酸枣仁以益气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具有开痹止痛之功效,正所谓以通为补,以补为通,通补兼施。

5.结语

刘老认为胸痹临床辨证往往有多种证型,临证之时当分清寒热虚实,抓住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主要矛盾;治疗时应随证立法,通补互用,同时注重患者生活细节,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劳作,方可期效。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杏林撷英—甘肃省名中医刘国安[J].甘肃中医,2010,23(7):封4.

[2]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3]崔源源,高铸烨,史大卓.冠心病(胸痹)气虚痰瘀互结病机辨析[J].北京中医药,2014,33(2):117-119.

[4]胡晓洁,王兴臣.肝肾亏虚失眠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8):82.

[5]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从病因病机谈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2012,31(6):480-481.

[6]张智超.动脉粥样硬化虚-瘀-痰-毒病机及防治研究概况[J].实用内科学杂志,2015,29(7):171-172.

论文作者:何金丽, 刘国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刘国安教授治疗胸痹临床经验论文_何金丽, 刘国安(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