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鞋业协会半官方产业组织调查与分析_温州论文

温州鹿城鞋业协会半官方产业组织调查与分析_温州论文

半官方性质行业组织个案研究——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市论文,个案论文,鞋业论文,性质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27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375(2002)01-0076-(06)

在温州,鞋业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温州市鹿城区的皮鞋制造业属鹿城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销售额和利税额均占全区近四分之一,是温州鞋业的核心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鹿城鞋业历经了从盲目无序到规范有序再到蓬勃发达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一个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成长壮大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其中,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作为一种典型的半官方式的行业协会的组建及其对温州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就是这个行业成功发展的主要经验之一。所以,我们选择了对它进行个案调查分析,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对于当今中国行业协会建设发展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鹿城鞋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

(一)协会组织建设

1987年8月杭州消费者协会在武林广场火烧温州劣质皮鞋。当时,温州的政府部门派人到杭州去处理这件事时,觉得以政府出面与杭州消费者协会打交道比较困难,要是有个行业自己的组织,内搞自律外搞交涉,就比较好。于是,1988年夏成立了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这个协会是半官方式的,因为,第一,它挂靠鹿城区经委,主管协会日常工作的协会秘书长是由经委指派的;第二,协会还与鹿城区鞋业质量整顿管理办公室重合办公。1989年,鹿城区人民政府为重振皮鞋行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工业、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参加的鞋业质量整顿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被赋予一定管理职权的办公室。鞋业协会秘书长就是这个办公室主任。当时,各街道、乡镇、直属公司都配备了1-2名人员专职从事鞋业管理,建立了26家二级鞋业协会,协会工作人员累计达1000多人。鹿城区所有鞋类企业都须加入协会,协会会员企业最多时有1800多家,后因合并或关闭,企业数量逐渐减少,2000年在册会员企业905家。

协会有《协会章程》。根据《章程》规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由会长向大会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并报告协会一年的财务收支情况。从近两年的情况看,会员(代表)大会都开得十分隆重,除了自己的协会成员外,还邀请地方政府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上级协会领导以及其他友好协会或机构的人员作为贵宾出席,参加人数达千人左右,温州市市长都到会作重要讲话。

协会理事会的人选一般结合企业产值或销售额、企业知名度和对公共事业的热心程度等几方面的因素考虑确定,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现有理事八十多人,其中常务理事二十多人。会长、副会长都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二年。第一届协会会长余阿寿连任四届,第五届会长由涂金龙担任至今。协会秘书长由政府主管部门指派,是协会日常工作的主持人。秘书长每届任期也是二年,并且严格执行“连任不超过两届”的规定。

协会的经费主要靠会员企业的会员费。有重大活动需要经费时,通常由会长办公会议或理事会商量解决。1999年20家会员企业集资130万元为协会购买了371平米建筑面积的办公用房,使协会有了自己专门的办公场所。

2000年7月,经中共温州市鹿城区经委委员会批复,建立了中共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临时)支部,为党加强对协会领导,规范协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协会工作开展

鹿城鞋业协会成立后,着重针对鹿城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问题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1.抓质量。1988至1990年间是协会成立的第一个时期。当时针对鞋类企业严重的质量低劣问题,鹿城鞋业协会的工作主要是配合鹿城区政府做好鞋类产品质量的整顿管理。协会制定了整改具体方案,规定了一些细的标准要求企业去做;对所有皮鞋生产厂家逐一进行产品质量抽检;对验收后合格的企业开展一年一次的质量整顿合格证验收、换证工作。

在鞋业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改进以后,协会继续把产品质量管理作为自己的一项日常重要工作来抓。如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一季度胶粘皮鞋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结果中,鹿城鞋业的合格率仅略高于全国平均线,有两家企业产品质量较差,受到批评并在新闻媒体上曝了光。针对这一情况,协会多次开会分析行业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寻找原因,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对新标准要求领会掌握不够和小型企业力量薄弱拖后腿的缘故。于是,协会向区政府提交了《关于要求加强鞋类行业管理的请示》。区政府非常重视,随即采取措施对小企业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协会还根据区政府精神,会同工商、技检、市鞋检站等部门举办新标准学习班。

2.抓品牌。1991至1993年间,这时的鹿城皮鞋企业质量内部整顿已初见成效,但国内市场消费者依旧视温州鞋为劣质鞋的代名词。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变成了“要温州鞋不要温州牌”。为此,鹿城的许多制鞋企业纷纷与上海等地的鞋厂办联营企业,其中又出现了不少不规范的联营。1991的中央电视台也对温州制鞋企业的不规范联营进行了曝光。协会意识到,如果任由这种联营继续,将会影响鹿城鞋业的健康发展。于是,这一阶段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品牌,引导企业创自己牌子。协会积极配合鹿城区政府开展取缔假联营活动;同时,一年一度举办温州市“鞋城杯”鞋类产品大奖赛,推出鹿城鞋业精品,鼓励创优创名牌。在具备一定基础后,协会又积极推荐鞋业明星企业、名牌产品参加国家、行业、省、市的产品评奖活动。

3.抓市场。经过1993到1995年几年,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也都发展了自己的鞋业。东北、广东等地许多企业以及福建的台资企业都加入到鞋业中来。温州鞋业面临一种“南北夹攻”的局面,产品销售带来一定困难。原来是供不应求,变成了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产品销售问题。所以,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市场。

广泛宣传温州鞋业是鹿城鞋业协会协助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早在1992年9月,鞋业协会就协助鹿城区委和区政府举办了首届鹿城鞋文化节。此后,协会多次配合政府或与有关机构联合或单独组织鹿城鞋类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展销会、博览会。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1999年“中国鞋都”温州名优鞋(杭州)展览会、2000年“中国鞋都”温州名优鞋(上海)展览会,专门宣传温州鹿城鞋业的新风貌、新成就。此外,协会还负责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代表团前来鹿城鞋业明星企业参观考察。仅1999和2000年两年,协会就接待国内考察团六百多个计八千多人次,还有来自意大利、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葡萄牙、乌克兰、阿联酋、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使者。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宣传了温州鞋类产品,也宣传了温州。

与当地政府合作搞好温州鞋类产品在外销售市场的管理是鹿城鞋业协会协助企业开拓市场的又一举措。如前些年,新疆边贸市场相当活跃,鹿城两百多家大、中型企业鞋类产品基本上掌握了边贸市场中、高档鞋类产品的经销权,年销售额达十多亿元。但却存在不少问题:其一,鹿城鞋类企业被中间商拖欠货款十分严重,估计被积压产品一百多万双,呆滞资金近亿元之多,严重损害鹿城鞋类企业利益;其二,由于边贸市场开放不久,一些政策措施未到位,边贸市场外汇结算尚属空白,鹿城鞋业创汇指标白白流失;其三,边贸市场未跳出现货交易圈子。为此,协会协同鹿城区政府与乌鲁木齐天山区政府共同组建了天鹿鞋业协会,以加强温州鞋类企业驻外机构的管理,并以天鹿鞋业协会为龙头,以天山区外经委、经济协作办为依托,组织鹿城鞋类产品到东欧各国市场直接展销订货,为鹿城鞋业产品直接走出国门开创了一条新路。又如在武汉江汉区,鹿城鞋业协会协助当地政府在那里组织了温州鞋类经营者协会,配合管理温州鞋类产品的销售市场。

面对市场全球化和产业信息化以及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各种新的挑战,鹿城鞋业协会充分利用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区落户鹿城的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全球互联网的优势,将自己的产品与世界各地先进制鞋工艺、技术、管理、销售和信息连接起来,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至2000年鹿城鞋业中有五十多家企业设立了独立网站。在此基础上,在鹿城区政府的牵头和大力支持下,鹿城鞋业协会与浙江星际信息股份公司合作,开始创办“中国鞋都”网站,通过网络形式进行产品展示、在线交易,构建“网上超市”。

协会还于2000年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温鹿鞋协”集体商标,制订了一系列使用、管理、处罚办法,准备分阶段选择质量过硬、质保体系完善但市场知名度不高的中小企业佩挂此商标,以求形成航母型销售体系,合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4、抓规划。为使温州鞋业不断地向着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温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温州建“中国鞋都”的宏伟蓝图。鹿城鞋业协会积极响应号召,除了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品牌创优、行业宣传和市场开拓等工作之外,还协助政府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工作。1999年10月,鹿城鞋业协会受市、区两级政府委托,承办了树立温州“中国鞋都”高级研讨会。一批国内著名经济专家会聚鹿城,就如何树立“中国鞋都”新形象进行专题研讨,为进一步打响温州品牌、发展温州鞋业出谋划策。2000年温州着手建设“中国鞋都”产业园区,鹿城鞋业协会又积极参与政府的园区前期论证、设计入园区企业条件评审、规划会审以及鞋都园区博物馆选址和规划、向行业和社会征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藏品等工作。针对鹿城鞋业入园区建设办理有关手续繁琐困难和企业负担过重等诸多问题,协会多次向政府汇报、请示,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协会引导本行业三百多家企业申请入园,有力地推动了鹿城鞋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温州“中国鞋都”的建设。

二、鹿城鞋业协会对温州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经济中介的社团法人,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也正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服务工作,为温州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鹿城鞋业协会对温州鞋业发展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发挥协会的监督自律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鹿城鞋业协会自1988年成立后,立即配合政府,针对皮鞋产品质量低劣、声誉严重受损的局面,开展全面质量检测,制定质量整顿验收细则,给合格企业颁发质量整顿合格证,并且坚持一年一次的验收、换证制度。结果,鹿城1200多家制鞋企业在一年多后的1991年底就有78%获得质量整顿合格证书,企业制鞋质量得到了明显上升。企业制鞋质量上去了,但消费者们还是“谈温州鞋而色变”,为此,温州的制鞋企业都不敢打自己“温州”的牌子。针对这种“要温州鞋不要温州牌”的现象,鹿城鞋业协会又配合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打温州牌闯温州牌。他们一方面自1990年开始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温州市“鞋城杯”鞋类产品大奖赛,推出鹿城鞋业精品,激励企业走创优质创名牌之路;另一方面,协助政府做好取缔假联营以及查处假冒、劣质、“三无”皮鞋等工作,对问题严重的企业予以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通过这种扶正压邪,促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此外,协会还通过鞋业人才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信息等工作,为企业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好服务。1993年,在中国首届鞋业大王博览会上,鹿城鞋业便满载殊荣而归:“长城”被评为十大“中国鞋业大王”之一,“霸力”摘取全国独家“中国创新鞋王”称号,另有3家企业产品奖金奖,6家企业产品被列为推荐产品。至2000年,温州鞋业中已有“中国十大真皮鞋王”企业3家,中国“五大真皮名鞋”称号企业两家,全国鞋类五大驰名商标占2个,获准佩挂真皮标志的企业35家,占全国38%。温州皮鞋声誉大振,鞋类企业发展生机勃勃,其中鹿城鞋业协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通过发挥协会作为行业组织的整合功能,开展对外交往和宣传,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对外交流和市场开拓能力

温州鞋业的特点之一是企业规模比较小。1990年鹿城区1253家制鞋企业,年产各种类型的鞋1250多万双,年产值4亿多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家企业产鞋近1万双,产值近32万元。即使到了1998年,整个温州地区的3千多家企业平均每家年产鞋也只15万双。绝大多数企业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开展对外交流和开拓市场。为使广大消费者能够知道温州鞋业新面貌,帮助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和市场开拓,鹿城鞋业协会积极配合政府到北京等地举行“新闻发布会”、举办“鞋文化节”,以鞋业协会名义与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开展合作和交流,还带领企业组成团队赴国内外参加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这些举措为温州鹿城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仅据1993年8月至1998年上半年四年多时间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大中城市鞋业商场通过鹿城制鞋业招商的有长春、南京、徐州、天津、宁波、黑龙江黑河、北京、辽宁锦州、上海、湖南长沙、重庆、河南南阳、武汉等;愿为鹿城制鞋业配套服务的有来自台湾、香港、意大利、美国、捷克等地区和国家的海外企业及国内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到现在,温州已初现“中国鞋都”的形象,鞋业企业与国内外的交往也日趋频繁。

(三)通过发挥协会作为中介组织的沟通、协调功能,为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合理执法提供建议意见,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

鹿城鞋业协会从成立起就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协会与政府经常联手合作共同治理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所以,在企业眼里,协会有时象是政府的代表。而同时,由于协会是立足行业开展工作,对行业的特点以及对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企业与协会之间比与政府之间有更多得多的共同语言。用鞋业协会自己对十几年工作的总结来说,协会工作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及时抓住行业每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站在全行业的高度进行引导,解决其实际困难,促使行业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另一是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是鹿城鞋业协会的一条基本经验。鹿城区政府能够针对鹿城鞋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使鹿城鞋业在短期内得以长足发展,这与鹿城鞋业协会不断给政府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是分不开的。还有,在政府有关部门如工商、税务等机关的执法过程中,企业与执法机关之间也往往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发生有时候是由于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不了解引起的,有时候则是由于执法机关对行业或企业的特殊情况不了解引起的。针对后一种情况,企业自己很难与执法机关进行直接交涉,而协会以行业中介组织的身份出面把行业或企业的特殊情况提供给执法机关并要求合理执法,其效果就好得多。十几年来,鹿城鞋业协会就是通过这样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为企业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

三、鹿城鞋业协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鹿城鞋业协会成立十几年来,为温州鹿城的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业绩普遍为社会好评。但依研究者从现代社会对行业协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鹿城鞋业协会在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独立性不强

行业协会作为联结政府与企业的中介组织,是一种独立的社团法人,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企业。这种独立首先是经济上和人事上的独立。但鹿城鞋业协会的这种独立性还没有充分具备。在人事上,作为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是政府委派的,其人事关系仍然在政府的经委部门。他们在秘书长的位置上任期届满就要回政府机关去工作。所以,他们实际上还是政府官员。正是因为有这一种关系,所以协会十几年来的工作主要是配合政府做好对鹿城鞋业的管理、规划和引导工作。在组织上,协会不是依法要求企业主或企业参加协会,因而也就不具有针对其会员的立法和主权的职能,包括对专门职业人员的惩戒管辖;对于企业主或企业而言,他们虽然是自愿加入协会,由于协会对政府的附庸,对会员来说就体现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削弱了协会的凝聚力。在经济上,协会的经济权利极为有限,主要依赖实力较强的会员企业,而且只有在具体为企业办实事时,才能通过理事会争取到一些钱(是捐赠而不是收费),平时则很少有协会自己独立的活动经费。实践表明,协会的这种独立性不强,在行业发展的初期或者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鹿城鞋业协会能有力地开展行业组织工作与它的半官方性质是分不开的。行业协会的工作永远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但从行业发展的更高要求看,特别是随着温州鞋业不断地向国内外拓展,与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的时候,这种不独立性会使协会难以真正从行业发展的高度来建设和发展自身组织,协会工作的专业化也会受到严重制约。

(二)功能不健全

协会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对协会来说,根本的宗旨是维护本行业企业的利益,帮助会员单位获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协会既不应该是政府行政机关的延伸,也不是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喉舌。从温州鹿城鞋业协会工作情况来看,它虽然已经根据市场运行的要求,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在确定工资、休假制度,在供货条件等方面尚无法自立地确立标准。由于协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无法真正在政府、行政管理面前代表会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贯彻其利益。

(三)外部关系不良

由于没有行业协会法,设立协会的标准不明确。现在,大家觉得搞行业协会好,所以,纷纷设立行业协会。协会设立受行政区域划分和行政级别的影响比较大,而对这种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考虑得比较少。简单说,就是协会设立对行政依赖大,对行业依赖小。温州的鞋业协会设置目前就有些是这样的状况。温州地区现在有属于鹿城区政府经委主管的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和属于温州市政府经委主管的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由于鹿城鞋业协会的成立早于市鞋革协会,对鞋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又主要集中在鹿城区,所以从以往的事实看,鹿城鞋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显然比市鞋革协会的要大,但它毕竟只是鹿城区的协会,只能作为鹿城区内的鞋类企业的行业组织,对鹿城区外的鞋类企业即使近在咫尺也不能伸手去管,所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超越行政区域界限的时候,现有体制下的鹿城鞋业协会就日益显示其局限性。而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是市级协会,它一成立便理所当然地作为代表整个温州地区鞋革工业类企业的行业组织,但是它的成立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行业行为,所以,它的许多工作很难深入到行业内部中去,比如说,作为市级行业协会,它很难把工作深入到鞋类企业最集中的鹿城区去,因为那里已经有了一个基础扎实的鹿城鞋业协会。这种格局必然使行业协会职能分散、效能减弱,给行业协会自身组织的建设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充分发展。

(四)内部机构不全

鹿城鞋业协会虽然也实施了帐户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等规则,但事实上,协会的良好运转主要靠秘书长等人的个人品格和个人能力。协会内部没有按照必要的职能分工设立相应的机构,除了有一个处理文字等辅助性工作的人中以外,协会的日常工作几乎大大小小都由秘书长一人负责办理。由于秘书长本身又是区政府鞋业质量整顿管理办公室主任,所以,我们很难明确判断在实际工作中“秘书长”与“办公室主任”这两个头衔到底哪个更起作用。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协会还主要停留在这块“行业协会”的牌子上。这是导致不注重协会内部机构全面设置的根本原因。

(五)专业工作人员缺乏

鹿城鞋业协会成立初期,为搞好当时的质量整顿工作,在各街道、乡镇、直属公司配备一至两名专职从事鞋业管理的人员,全区累计工作人员达一千多人。但这些人都是政府工作人员,等到政府的整顿工作结束,这些人便逐渐撤离了。现在,就是他们自己也很难明确地说协会的专门工作人员有多少,因为,就连最专门化的日常工作主持人秘书长都是兼跨政府和行业两个系统,而且,他有连任不超过两届的限制。所以,几乎可以说,鹿城鞋业协会成立十几年来还没有可以长期为协会事业工作的专门的业务人员,更谈不上有素质高,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的工作人员。专业工作人员的缺乏大大限制了协会功能的发挥,对协会自身组织的发展是不利的。

收稿日期:2001-05-10

标签:;  ;  ;  ;  ;  

温州鹿城鞋业协会半官方产业组织调查与分析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