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74例颈椎病患者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体会论文_周琴娟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机关门诊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对颈椎病患者护理及康复指导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门诊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1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颈椎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颈部活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有利于颈椎病的康复和预防,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护理;康复指导

颈椎病也称颈椎综合症,属于颈椎部位神经压迫性疾病,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神经根、椎动静脉、颈交感神经以及颈段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后,产生继发性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1]颈椎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压力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颈椎病目前也出现在了年轻人身上,尤其是学生以及上班族,周围神经的压迫可使患者出现头痛、颈肩痛及颈部的僵硬,如发病未经及时治疗,对其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小影响。本研究将对我门诊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4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门诊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在(51.29±7.85)岁之间;病程(12~45)个月,平均为(19.63±7.89)个月;伴有肩背疼痛、上肢麻木、肿胀、头痛、眼花、头晕、眼部不适等症状,48例轻度颈椎病,18例中度颈椎病,8例重度。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以下不同的治疗方法。

1.2.1牵引治疗 采用气囊式牵引器。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的强弱临床症状的轻重及耐受性,患者取坐位,颌枕头套,取中立位,重量30kg。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平均二个疗程。

1.2.2推拿按摩治疗 患者取坐位,年老体弱者取卧体。医生对患者颈背部的韧带、肌肉使用滚法、拿法、揉法进行按摩,自耳后、颈后从上到下,按揉颈部两侧的肌肉,用中指或者是双手拇指点肩井、风池、肩外侧、中侧、曲池、肩髁、合谷、手三里、小海、外关、内关等穴位。如果患者的肩臂手麻木与疼痛,则可以捏揉患者的上肢,从上到下连续进行7次。用旋扳法牵引颈部并用手法,最后采用掌击法结束,每天一次,每次按摩的时间在15min~20min,多数治疗10~20次。

1.2.3物理治疗 ①采用低中频电疗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一般治疗10~20次。②离子透入治疗,采用消炎止痛治疗机,选择五个标准穴位:风池、曲池、合谷、大椎、痛眯。将血脉通络液侵入药垫,任意选择两个穴位置于穴位处,根据治疗情况可以交替选择穴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1.2.4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辅助一些消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药。

1.3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日常保健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指导。

1.3.1基础护理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嘱托患者仰卧位或侧卧位静修,促使颈、头、腰、胸维持生理曲线。

1.3.2心理护理 颈椎病的患者因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导致患者头、颈、肩部的疼痛、手指发麻,且可出现反复发作,大多数患者在颈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活动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折磨下,患者易产生绝望、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变化。[3]医护人员应满腔热忱的对待患者,善于体贴患者的痛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阐述颈椎病发病病症、病因、疗法与注意事项,予以心理扶持,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同时给患者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噪音。指导患者保持豁达的心胸和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气血调和,肺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

1.3.3日常保健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睡眠姿势应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颈椎过度疲劳,因此,睡觉时应选择舒适的姿势,枕硬枕,枕头不宜过高,一般在3-5CM以内,减少颈椎病的发生。另外,要嘱托患者平时做颈保健操护理。①双掌擦颈:左手掌来回摩擦颈部,默念8下后,开始捏后颈,然后换右手,有助于颈部放松;②左顾右盼:头向左转90度,停留3秒,在向右转,停留3秒,做两个8拍;③前后点头:颈尽量向前伸,停3秒,在后仰,停3秒,做两个8拍;④旋肩舒颈:双手置于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由后向前旋转23、30次,在由前向后旋转23、30次;⑤颈项争力:左手放后背,右手放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头部向右看,保持几秒,反之做;⑥摇头晃脑:左右,前后,360度旋转5次,在反方向旋转5次;⑦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颈后,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⑧仰头望掌:双手上举过头,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将头扬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⑨放眼观景:眼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闭上眼睛,手掌搓热,浮在眼皮上片刻,睁开眼睛看向远方,远方最好有绿色树目;⑩按摩合谷穴:用大拇指经常按摩该处,对身体有好处。以上保健操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注意做动作时不要用力过猛,慢慢舒缓,不然会是得其反。[2]

1.3.4疼痛感护理 由于颈椎病会造成患者颈椎部位疼痛,在护理上可采用中医按摩方式疏通患者经络。按摩后注意让患者做抬头运动,可表现为耸肩、抬头望天、乌龟探头等,并注意缓慢向左右转动颈部,10~20min/d即可。

1.3.5饮食护理 患者需多食用维生素B、蛋白质以及钙质。血虚气滞患者多食用黑豆、公鸡;寒湿阻滞患者多食用羊肉、狗肉;湿热阻滞患者多食用丝瓜、苦瓜、葛根。

1.3.4康复指导 颈椎病患者因疾病的原因引起头痛,颈,肩痛及颈部的僵硬,保证休息时间,多活动肩、颈、腕,及时舒缓压力,避免颈椎损伤,将康复指导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1.4观察指标 ①治愈: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活动恢复自由,能够正常劳动;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可坚持劳动;③好转:颈部活动、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可以短时间劳动;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不能劳动。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显示,观察组37例患者中治愈28例,治愈率75.68%,对照组37例患者中治愈12例,治愈率32.4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16%,(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3.1病因分析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疾患,是常见病、多发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所致脊椎、神经、血管而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可使患者出现头痛、颈肩痛及颈部的僵硬。以第5-6和6-7颈椎间的活动度最大,容易受到慢性损伤,产生退行性变,加之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肩肌过度疲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临床上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主要表现为头、颈、肩疼痛或活动受限,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肢乏力、行走不稳;严重者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晕或曾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颈、肩部肌肉压痛点,四肢肌力减退或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躯干感觉平面障碍。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更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据国内外统计报道,平均约15.35%,随着工业现代化交通运输及网络的日益发展,低头工作者增加,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有不少患者反复发作,很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

3.2疗效分析 目前,该病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疗效肯定,但存在疗程长、复发率高等缺点,为了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我们在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综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16%,(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分析其疗效,笔者认为综合康复护理中,颈部保健操是根据人体颈部生理解剖特点的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保健操,其作用机理: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是颈椎病发病基础;椎间盘变性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慢性劳损是颈椎退变的主要因素,颈椎操的应用,对于保持保持良好体位及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促进颈椎血液循环,远离颈椎病困扰,具有达到促进颈椎病康复目的。另外,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颈椎病的康复和预防。

康复后的患者要注意日常保健:①情绪稳定、劳逸结合,注意颈部锻炼;②读书时头部不能过低,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仰头看电视;③选择适当的枕头,高度一般10cm左右为宜;④保持头颈正确姿势;⑤防止各种外伤事故,尤其是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要注意休息,以减轻颈部的疲劳。

总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应从多方面展开,通过对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干预加上按摩对颈部神经的刺激促进颈椎病的缓解,能有效改善患者颈部活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有利于颈椎病的康复和预防,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我门诊在今后还会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力争通过更多层面的治疗及护理加速患者颈椎病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谢黎明,孙东毅,张珍兰,唐静玉.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36.

[2]胡海芳.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12:1110.

[3]李志新.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后临床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

[4]李宗生.1350例职业性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

论文作者:周琴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对74例颈椎病患者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体会论文_周琴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