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伏贴中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论文_宫凯敏,白云凤,王银洁,刘军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伏贴中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论文_宫凯敏,白云凤,王银洁,刘军

(银川市中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伏贴中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芥子普通粉与超微粉体中芥子碱硫氰酸盐进行测定。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溶出量超微粉体较普通粉体提高了33%。结论:三伏贴制备过程中白芥子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进行制备,在处方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极大程度增加白芥子有效成分溶出度,进而增加发泡率,提高疗效。

【关键词】超微粉碎;白芥子;芥子碱硫氰酸盐;冬令膏滋方;收膏工艺;相对密度;水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332-01

“三伏贴”使用历史悠久,多年临床应用证明,该方剂疗效显著,目前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得到了应用与推广。三伏贴临床由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乳香、没药等药材组成,临床用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疗效确切。其作用原理,一来可以发挥其药物的温经散寒的作用,二来通过白芥子发泡作用,形成类似发疱灸、发疱罐的现象,发泡后人的表皮变薄, 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效成分更容易从角质层细胞透进[1-3]。白芥子发泡机理为:白芥子中有效成分芥子甙,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三伏贴中白芥子为粉碎后入药,药量小时,发泡率低、发泡时间短、发泡面积小、处方有效成分很难达到有效浓度,影响药物疗效。白芥子药量大,由于长时间的发泡会对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造成皮肤损伤。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课题通过对三伏贴中发泡剂白芥子进行超微粉碎制备,并与其普通散中白芥子活性成分芥子碱的含量进行比较,论证三伏贴制备工艺中白芥子超微粉碎后入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仪器与试药

126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Agilent5TC-C18色谱柱(250*4.6mm,5um);超声波清洗器(KQ2200,昆山超声仪器);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XS205);高能纳米冲击磨(秦皇岛市太极环纳米制品有限公司,CJW-SY-B)

白芥子饮片(20150901)购自宁夏明德;芥子碱硫氰酸盐(111702-201506),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磷酸二氢钾(批号20150730),天津科密欧),水为超纯水,色谱乙腈(天津科密欧)。

2.方法与结果

2.1 白芥子细粉与超微粉制备

细粉制备:取白芥子饮片,60度左右干燥至水分14.0%以下,粉碎,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过60目筛制得白芥子细粉,作为1号样品。

2.2 超微粉制备

取过60目细粉进行超微粉碎成超细粉(10um)为2号样品。

2.3 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测定[4]

2.3.1高相液相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5u-C18色谱柱(250*4.6mm),参照药典检测方法,流动相:乙腈-0.08%磷酸二氢钾(1:9),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26nm。

2.3.2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0.0436mg/mL 的对照品溶液。

2.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1号样品与2号样品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0分钟(功率250W,频率20kHz),滤过,滤渣再用甲醇同法提取三次,滤液合并,水浴锅蒸干,加流动相溶解残渣,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乙腈-0.08%磷酸二氢钾溶液稀释至刻度,超声,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4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浓度0.0436mg/mL的对照品溶液0.5,1.0,2.0,3.0,4.0mL,置1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各浓度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对应相应峰面积(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Y=7556X+4.8998,(r=0.9999),结果表明芥子碱硫氰酸盐在0.0218~0.1748m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良。

2.3.5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1号样品与2号样品制备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n=3),结果表明白芥子细粉中和超微粉芥子碱硫氰酸盐溶出量分别为0.0072g/g,0.0096g/g。

结果可以看出,测定结果表明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超微细粉比普通细粉提高33%。

3.讨论

咳喘三伏贴是传统中药临床验方,方中白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为方中君药,哮喘三伏贴作用原理:通过白芥子发泡作用,文献报道主要为白芥子药效成分的刺激性,形成类似发疱灸、发疱罐的现象,发泡后人的表皮变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效成分更容易从角质层细胞透进。

传统哮喘三伏贴制备工艺中白芥子为粉碎后为100目左右细粉入药,传统的粉碎方式很难使中药材达到破壁效果,有效成分不能很好地释放。药量小时,发泡率低、发泡时间短、发泡面积小、处方有效成分很难达到有效浓度,影响药物疗效。白芥子药量大,由于长时间的发泡会对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造成皮肤损伤。极大的阻碍哮喘三伏贴的疗效。

超微粉碎技术与普通粉碎相比,能加速中药有效成分体外释放速度、促进有效成分体内吸收,改善治疗效果。为了将哮喘三伏贴的治疗效果最大化,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哮喘三伏贴中白芥子的制备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月华,何阳.张氏涂法在虚寒性疾病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14-715.

[2]徐丹,高振,李凤森,等.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7):514-517.

[3]郭金梅.中药三伏贴引起皮肤过敏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05.

[4]国家药典委员会[J].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60.

论文作者:宫凯敏,白云凤,王银洁,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伏贴中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论文_宫凯敏,白云凤,王银洁,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