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自主—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项慧芳[1]2002年在《自主—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教育是一项新的教育工程,学科理论仍未创建,许多老师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灌输的共性,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把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建立在教师的单向授课上,忽视了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旨在积极探索一种符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的现状以及国内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认为可将两者整合,建构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职高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显着成绩,验证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可用性。

张诗雅[2]2015年在《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问题领域的有效学习指导策略,从单向度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转向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全方位研究,并注重对教与学的实践逻辑路向和过程展开研究。课堂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原动力和目标诉求是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能学、会学和乐学的基础之上,而能学、会学和乐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以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为根本宗旨,并为教师的课堂有效指导提供策略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追求。本研究的展开基于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一条为暗线,即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和牵制有效学习指导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的提出直接服务于教师课堂指导实践,进而作用于课堂学习并促成学习的有效和高效。因此,论文的研究逻辑和框架包括绪论、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的关系、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建构、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现状的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归因、学习指导的针对性策略设计与建构以及结束语,共八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学理论和自我理论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有效教学及有效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和界定了“有效学习”、“学习指导策略”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了课堂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之间的影响关系。2.通过对有效学习影响因素模型、有效学习整合设计模型、学习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学生“主动”学习模型的系统分析、对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合理整合,提出了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该参照系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上述五个维度分别由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案、获取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资源、评估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资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协作角色、服务角色、II领导角色、协调角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总时间、分配时间、调整进度、目标导向、资源驱动、方式维持、成果反思、评估学习资源利用率、评估学习方式可行度、评估学习进展度和评估学习目标达成度等30个度量标尺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该参照系的指导项目以有效学习结构为依据,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和相应的30个度量标尺构成。4.为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了验证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于2014年9月对问卷进行了小样本的预测。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信度分析,最终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框架,调查数据也较好地拟合了本研究构建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和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5.通过前测,发现量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指标和问卷进行重新修订后,分别在上海、广州、郑州选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8所学校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变量的差异比较分析。具体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2)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存在普遍的低效隐患,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实现;(3)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由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4)教师的课堂指导现状存在严重的低效和无效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育教学研究者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实现。6.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低效和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低效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归因分析,并根据归因的结果提出了依据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的学习指导策略。

许兴梅[3]2012年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各门学科都在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主要特征,是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以生为本,基于经验、回归生活、引导行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好学比教师好教来得更为重要。能力本位,学生“能做什么”比“知道什么”更重要;任务、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皆为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两者不可或缺。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开展和探讨适应计算机课程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把“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实践检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改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传统教与学的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求。本文在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进行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选取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对实验班级采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对照班级采用常规教学法,通过设计教学模式,采用“研究→实践检验→总结改进”的螺旋式的研究过程,逐步发现该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在教学实践检验结束后,再通过问卷调查、测评等方式对实验班级、对照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总结分析,以检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能为中职计算机教师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更能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能力提供途径,为中职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在中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希望能对今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教学以及其它学科教学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小丽[4]2015年在《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翻转。教师在课前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者自主完成任务;师生和生生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学习者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等活动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内化。翻转课堂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契机,为改变高职教学现状提供解决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起源和发展,分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深入了解该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特点和高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通过对课前学习准备阶段、课堂交流组织阶段、课后总结反思阶段的具体设计,来详细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在该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后,通过具体的典型案例来详细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方法,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来了解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效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做出总结,总结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本研究变革了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拟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来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从而改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

李振美[5]2009年在《自主——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合作交往技能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而学习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自主学习成为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技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的重要目标。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通过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作为主渠道进行长期的教学培养才能取得较为显着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当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技能培养的弊端。本论文正是以改革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根据自己多年任教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的经验体会,通过对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深入分析,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力图既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又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点,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优势互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技能,为个体适应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理论的系统梳理,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整合,构建了“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自主钻研、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成效显着,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技能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彭梅[6]2014年在《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高等继续教育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继续教育英语教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教学改革力度总体较小,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从教师角度看,课堂教学基本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学习者角度看,成人学生听说能力尤其薄弱,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听说技能。本文针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原则和步骤,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培养过程展开研究(共四轮),试图探索出一条培养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者对学生听力的培养重点通过以听写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进行,对口语能力的培养重点通过以小组合作式英语短剧排演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和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者主要通过测试、问卷、访谈、学生书面报告、教师日记和录像等方式收集数据,利用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标注归纳等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四轮行动研究,笔者实施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他们不仅听写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听写成绩均分从5.25分提高到11.03分,口试成绩均分从79.83分提高到86.80分),其语法使用、词汇量、拼写准确性、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兴趣、态度、动机、学习策略和交流技巧等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笔者得出结论:针对学习者特点实施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者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对学习者施以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培训并且合理利用形成性评价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在以下叁个方面有所创新:1)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在国内现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中较少见。该学习群体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全日制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者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深化对该学习群体的认识、总结其学习外语的特征有助于拓宽国际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究对象的广度和深度。2)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的核心内容为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听写”和“合作式短剧排演”活动、结合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和形成性评价来培养成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比该领域之前以理论式探讨和教学经验总结为主的英语教学类研究,本研究内容比较有创意。3)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长的创新: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师行动研究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进行了4个学期(共4轮)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法和时长在我国高等英语教学领域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本篇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指出对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评析:成人外语学习者特点、听力和口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语言学习策略培训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文献综述基础上笔者阐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环境和对象、初步研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简述。第四章作为本论文最核心的章节,主要从听力和口语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对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分别通过以“听写”和“合作式短剧排演”为主要手段的系列活动来进行,按照行动研究开展的特点,逐一对四轮研究过程进行具体描述、分析、评价和反思。第五章是总结与反思。笔者以鸟瞰的角度对四轮行动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式总结,对本文四个研究问题做出正面回答,肯定了听写教学和短剧排演教学的积极效果,概括出比较有效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对在研究过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学习策略培训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描述、讨论和总结。最后一章结语部分首先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继而从应用层面讨论本文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产生的教学启示,反思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刘盼宏[7]2016年在《合作学习在中职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如此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中职学校在本着教书育人,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考虑等目的,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将来能够自己的工作岗位。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对数据库各种模型的研究、理论上的探讨、操作中的应用都还在蓬勃开展,其应用也从一般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科技计算等领域。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更新,就必须做到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那么如何高效地开展《数据库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摆在中职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意在针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具体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教师教学现状、当前学生的特点的研究,将合作学习应用在中职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使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得以提高。本课题以现代合作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针对中职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中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所做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搜集资料,查找文献,针对当前合作学习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且界定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特征、组成要素、基本策略。其次,在认真学习了大量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之后,分析了合作学习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当前素质要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不能仅仅把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终极目标。一个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都师体现一个学生是否身心健康的标志。再次,以Visual FoxPro 6.0软件为平台,以《数据库技术》课程中“数据库和表的操作”这个章节为实施案例,针对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综合教学现状,结合满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学情,在学校的两个班级进行试验研究,其中一个班是实验班,另外一个班是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合作教学,在过程中分组讨论、针对一个任务解疑答惑,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研究之后,发现对照班和实验班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实验班的学生整体表现出了前所未有对学习充满好奇、积极向上,兴趣提高,成绩提高,自信心增强,并且和班里其它同学关系打好一片的美好情境。这是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少有的现象。最后针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反思,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合作学习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适应教育教学中新的课改要求,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并且针对合作学习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引起注意,尽量弥补,为今后《数据库技术》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今后做此方面教学研究的教师提供借鉴。

亓振红[8]2014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趣导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逐步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进行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问题驱动、学案导学、合作学习等优秀教学法层出不穷。学习、内化并融合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正是本研究的初衷。“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各种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师生交流、课堂展示等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试图通过新的模式的构建达到各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无缝融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本研究梳理分析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用到的各个概念和理论,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然后,从现有的相关研究入手,找到本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并从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教研、听课、评课、借鉴其他学校在相关问题上的处理方法等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构建了“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该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一模式,通过实践、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该模式针对各种课型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操作能力。本研究丰富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也为引导新模式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案例。

程世炉[9]2006年在《信息技术课“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对课程和教材进行全面改革,对新的教材教法进行尝试和实践,各学科都在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学科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和探讨适应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特点的“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如何构建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在理论上,主要探讨“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模式框架和模式的实施过程,以及该模式在教学中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分析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在实践上,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案例,分析“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效果,发现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在“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着重分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创新探究学习以及叁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和有机结合的优点。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教与学的模式,给学生自主的权利,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

李志明[10]2014年在《基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数字化网络资源被人们广泛利用,尤其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普及,数字化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为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大学课堂该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资源的优势?如何将数字化网络资源有效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基于对此问题的思考,我们选择了本课题。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找出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尝试构建基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论文的研究价值在于研究如何将数字化网络资源有效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所构建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对于高校如何使用数字化网络资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自主—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D]. 项慧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2]. 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 张诗雅.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 许兴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教学研究[D]. 杨小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 自主——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李振美.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 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彭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7]. 合作学习在中职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盼宏. 河北师范大学. 2016

[8]. 信息技术教学中“激趣导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 亓振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 信息技术课“自主、合作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 程世炉. 浙江师范大学. 2006

[10]. 基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 李志明.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自主—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