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本研究促进小学教师成长_英语论文

开展校本研究促进小学教师成长_英语论文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希望小学教师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小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本研修已经成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近几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方向,以学科教师为对象,以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为路径,建立相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和校本研修制度,凸显英语学科的特色,有力地促进和提升了英语教师专业素养。

一、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学质量

1.追求实效的业务学习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英语教研组根据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开展主题化的研修活动,如开展以课堂英语表达、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评价、跨文化交际等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让老师们从中领悟自己的不足。此外,还组织英语教师观看名师、骨干教师和本校教师同课异构的课堂实录,开展教学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设计,并要求大家写感想、心得或体会,交到教研组长处存档,作为英语教师业务学习考核的指标之一。以下是一次校本研修的记录。

研修主题: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修类别:英语课堂教学

研修时间:星期二第5节和第6节课

研修主持人:教研组长

研修过程:

主持人:如何提高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把握“五化”,即兴趣化、科学化、生活化、最优化、主体化。那么具体怎么样落实呢?现在我们研讨开始。

黎老师:寻找“兴奋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兴奋点”。一方面,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生动的图片、栩栩如生的课件、形象的实物、逼真的模型或模具。此外,还要设计各种有趣的问题,安排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使教材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可以在情景支持下理解和模仿语言。

胡老师:抓住“韵律点”,凸显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我们可以根据英语教材的内容,把知识点编成一个个有韵律感、容易上口的顺口溜、童谣、小诗或chant,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节奏感,充满击掌吟唱的欢乐声,将知识化难为趣,不再是生硬、拗口的话语。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谢老师:寻找“结合点”,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可见,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考虑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寻找教材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话题,诱发学生运用英语。比如,在教授介词in和down时,我询问学生:除了in表示“在……里面”以及down表示“在……下面”以外,还有其他意思和用法吗?有些学生经常上网或看电视、电影,他们回答说:in还表示“时髦”,down还表示“下载”。我马上表扬了他们。这时,另外一些学生也举手要回答,情绪高涨起来了。这次讨论向学生提供了应用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在这个急剧变革的社会里,有些词汇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有些词汇的内涵已经变更,而新的词汇正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袭来,如“PK”、“VS”等。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常用惟妙惟肖的声音朗读教材里的对话和短文,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如此轻车熟路,仿佛这些情景发生时,教师就在现场。在这种情景和气氛中,我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音语调的优美。我相信,如果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虞老师:抓住“情感”点,争取教学目标最优化

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产生真正的习得。可见,教师要运用情感策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里,教师要创设流畅、怡人的环境,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热情洋溢的话语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对困难学生“雪中送炭”,帮助他们及时排除障碍,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另外,应在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让学生亲近教师,敢于与教师接触、交往,渐而由喜欢任课老师而喜欢上英语课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唐老师:重视“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往,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景,运用朗读表演、角色表演、绕口令、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调查采访、故事接龙、单词拼写接龙、单词造句大比拼、情景反应、仿编chant等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内化已学的单词和句型,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主持人:只要我们英语教师努力向着这“五化”迈进,等待我们的将是灿烂的笑脸和令人羡慕的成绩。

2.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我校校本研修的另一个内容是:由英语教研组长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收集整理出来,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轮流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县、市、省的英语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名师和特级教师进行咨询,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然后在研修活动中围绕某个主题,畅所欲言,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形成更加实用、高效的方法。例如,针对英语教材难度大、语境与本地偏远少数民族山区脱节严重的特点,要求我校英语教师创设真实情景,完成真实任务。我们首先搜集了一些符合民族习惯的日常用语、阅读材料,然后配上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从语言功能、意念出发,设计出与学习语言相一致的情景。以教授“Meet My Family”为例,教师利用CAI技术,设计以下任务:

第一项任务:请学生扮演校长,带着几个香港大观园的“善长仁翁”,去房世伙同学家里慰问,实地了解房世伙同学家中的生活情况,请学生扮演家人,向客人介绍家庭成员和家中情况,对话的重点是:There a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This is my Dad/Mom… They are farmers.They look strong,but they have not good health.Have some… please.

第二项任务:播放系列动画片:(1)见面;(2)与客人交谈;(3)带领客人去周围参观;(4)道别。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一边说英语一边表演,也请学生边看动画片边自主交流评议自己的表演。

第三项任务:请学生扮演穿着西服的客人和身穿瑶族服装的家长、小孩,他们在炊烟袅袅的山寨木屋里说话。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在他们说话时使用了下面的哪些句子。

●Your father looks ill.

●This is the kitchen.It is too small and old.

●Please drink some Shanzha tea(山楂茶)!

●Look! The vegetables are green.

●There a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

●Hmm,so many hens and chicken there.

●Oh ,the pig is still sleeping!

●It is fun! The ducks are“Quack! Quack!”on the fish pond.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布置任务,渲染气氛,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采用问题情境,再现课堂所学单词、句子的情境,让学生对语言产生好奇心;通过拓展课程资源来展示教学内容,把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变得形象生动、真切而具体;通过完成真实或仿真实的生活任务,学生学习了语言,提高了学习效率。

3.共同研讨五种课型

按照教材的编排,我们把英语课分为阅读课、词汇课、对话课、语音课、复习课五种课型。根据本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做好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我们请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他们都是技高一筹的、有号召力的业务骨干,在他们的组织和引领下,每次的研修活动气氛融洽,有讨论,有争议,每个成员都主动积极地参与,都想“露一手”。经过多次上课、评课、集体和个人备课,我们研磨出了适合本地的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比如:

阅读课:热身复习→阅读前(扫除阅读障碍)→阅读中(带着问题观看VCD,自主阅读回答问题)→阅读后(课文重难点的操练,小组/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拓展练习(运用重难点词汇和句型的笔头练习,复述或续编课文)→小结。

词汇课:热身复习→故事引入→边听故事边呈现新词汇→操练巩固新词汇→在语篇中拓展新知识→小结。

有了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师就容易从教法、学法上揣摩出教学思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得心应手,不易顾此失彼。这种校本研修活动,深受新教师和转岗的英语教师的欢迎,对他们的帮助特别显著。

二、开展校本研修,提高科研能力

“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提质”(朱俊聪、刘强,2012)是我校开展校本研修重要目标。众所周知,教师已经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

自从开展校本研修以来,我校英语学科的科研气氛越来越浓。我们选择的课题方向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实用性;第二,有效性。我们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课堂,研究成果是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的研究方式是多种的,有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个案研究、跟踪调查、查阅文献等;我们的研究形式包括个体研究、小组研究、集体研究等;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多元的,有论文、调查报告、案例、经验总结、叙事研究、课例、随笔、教育故事等。

最近几年,我校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我校获得了本县第一个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获得了本县第一个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并成为我县教育科研的领军学科组。在2010年~2011年一年间,我校英语教师共发表英语教学论文10多篇。

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拓展阅读资源,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研究》已经结题,它的成果“在Reading Circles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1年第4期。

我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在山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行动研究》也已经结题。该课题探索了适合本地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前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情景反应训练模式和语境实践教学模式,并且探索了在班额大、英语教师少的山区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快速、真实地考核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考核操作方法。我校推广应用该项研究成果取得了成效,本校3位学生获得连山县口语竞赛第一名,并代表本县参加清远市小学生口语竞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我校英语成绩在县质检抽查评比中也获得了第一名。参与该项课题研究的教师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和县、市、省的先进教师。

此外,我校英语教研组通过开展校本研修拓展了课程资源,具体包括:英语教学设计案例(120多个),其中蒙学琼、黎秀义、曹智慧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分别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和《小学教学设计》(英语);演示型课件(90多个);课程资源库(各类资源180多个);试题库(60份);教学辅导类书籍(两本,《小学英语趣味阅读》和《连山民间习俗故事与旅游景点中英文对照》)。

多年来,校本研修为英语教研组带来了一片生机。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每两个星期固定的课题研究交流碰头会上,我们在碰撞中获得感悟和启迪,产生思维的火花,精英科研也已经走向了大众科研。

三、开展校本研修,拓展师资培训渠道

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发、挖掘和利用书籍资源、网络资源、“外援资源”以及其他本土资源,大力拓展师资培训渠道。

1.跟岗学习

近两年,我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选派了7位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的深圳、东莞、佛山的学校去跟岗学习,让教师们蹲点静下心来观察、体验、思考和学习其他学校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要求他们每天撰写跟岗日记,回来后向全体学科成员汇报所见所闻,详细介绍值得学习的经验,甚至要求跟岗学习的教师进行现场操作演示。

2.外出培训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经常有机会去参加各种专业的学习培训,为了使他们认真参加培训,学有所得,不浪费培训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我校要求他们学习结束后向学科组成员进行汇报,甚至要求他们在校内上公开展示课。

近两年,我校英语教师外出参加的培训活动有: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名师省级培养对象结业汇报、“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山区英语教师赴香港教学交流培训班、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香港教育专家莫凤仪和黄重光讲座、清远市教育科研成果颁奖既经验交流会。

3.网络培训

目前,网络远程培训已经普及。我们发现,教师自觉参加网络培训难以坚持长久。除了通过必要的监管和激励制度以外,我们要求受训教师定期向全体学科组成员或全校教师介绍学习心得。这对受训教师既是压力又是荣耀,促使受训教师认真接受网络培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发展”得到了较大提升。目前,我校不少教师已经参加了“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

4.师徒结对

多年来,我校安排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要求“徒弟”观察“师傅”上课,学习“师傅”的教学技艺,要求“师傅”观察“徒弟”上课,给予指导。在学习中期和期满时,一方面要求“徒弟”汇报学习体会;另一方面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由“师傅”和“徒弟”分别采用相同课文上一堂课,比较二者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教学步骤、教学技能等,邀请县英语学科带头人的精英团队作点评,给出评价结果。这项措施加快了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比如,我校青年教师曹智慧入职不到五年就荣获了县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小学英语科第一名,比其他参赛选手的分数高出十几分。

标签:;  ;  

开展校本研究促进小学教师成长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