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PP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苏钰钧 张亚萍

我国PPP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苏钰钧 张亚萍

苏钰钧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张亚萍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1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很多信息表明未来投资领域中依然有许多需求,其中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也创造良好的拓展环境。在国际范围内所推动的投资领域越来越扩大,长期来看,主要的领域集中在两块,一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制度安排下,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还可以因融资需求而引进与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关键词:PPP模式 特许经营 问题及对策 

一、PPP的内涵

狭义PPP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引入民间资本组成特殊的机构(SPV)来共同参与公共基础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合作,合作期满后,项目移交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广义的PPP则可以分为三类:外包类、特殊经营类、私有化类。

二、PPP发展的几种模式

1.五矿信托试水PPP。2014年6月,五矿信托与抚顺沈抚新城管委会、中建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沈抚新城政府购买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沈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在该项目中,政府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由沈抚新城管委会、五矿信托、中建一局共同注资成立项目公司并签署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约定,中建一局将获得沈抚新城抚顺区域内的安置房建设及电力、供热、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总承包权。政府将对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

2.中信地产汕头项目推PPP模式。2010年,中信地产大股东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下称“中信集团”)与汕头市政府签订《中信滨海新城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中信探索和实践PPP模式的一个落地典范项目,汕头滨海新城项目由中信负责土地一级开发整理以及海湾隧道、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将协助当地政府招商引资。

3.北京地铁16号线试水PPP。北京地铁16号线,计划总投资约500亿元,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京投公司”)承担项目规划和建设。京投公司将16号线的总投资按一定的原则和比例,分为投资建设(A部分)和运营管理(B部分)。A部分拟引入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再资产),投资金额约120亿元股权投资,B部分有望再次引入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简称京港地铁)作为特许经营权的合作方,计划引入初始投资150亿元。

4.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北京地铁4号线为首条采用PPP方式建设运营的线路,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其中B部分47亿元机电投资由社会投资组建项目特许经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即PPP模式。港铁、京投、首创合资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京港地铁公司承担47亿元部分,其中港铁股份为49%,首创股份(600008)占比为49%,京投占比为2%。

5.国家体育场PPP项目。国家体育场工程总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313900万元。中信集团出资65%,北京城建(600266)集团出资30%,美国金州公司出资5%,组成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

三、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利益容易冲突。在一个PPP项目中,一般由政府或带有政府背景的组织发起,然后通过发改委的审批,多部门的参与与协调,接着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平台运营。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政府既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的运作,又充当仲裁者,让整个项目蒙上阴影。如CC汇津污水处理、LZ水污染。

2.“计划经济”思维局限,国企容易扩张。在PPP项目中,确实不乏有前景的项目。可是这些优质项目往往被国有企业给包揽,民间资本难以公开与之抗衡。这样运作PPP项目的结果就是把“公私合营”变成了“公公合营”。有钱的央企及京沪财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和当地国有企业合营(合赢)。地方政府俨然一个大老板,在调配各种资源中广泛运用权力、命令和红头文件参与到经济活动中。项目的生死存亡全看政府脸色,服不服都要照办,计划经济思路全面回潮。

3.项目周期过长,缺乏合理分担机制,投资盈利难以锁定。在与政府进行商业交往中,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劣势。在动辄几十年的长周期运营中,地方政府首长可能换了几茬。新官不认旧官账,民营企业无力左右风险。而PPP项目的退出机制目前尚未完善。

4.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虽然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也意识到相应的问题,并提出了要扩宽PPP融资渠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

四、PPP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长久的PPP运营机制,并建立与之适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从而使得项目参与者都能各司其职,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运行。

2.建立合理的分担与退出机制。PPP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风险分担机制是否合理。同时,合理的退出机制的建立则能稳定处于观望的投资者的信心,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周正祥 张秀芳 张平 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09),82-95。

[2]陈志敏 张明 司丹 中国的PPP实践: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04),68-84+5。

[3]刘薇 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01),78-89。

论文作者:苏钰钧 张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我国PPP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苏钰钧 张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